正文

卡在時代轉型期的兩代人

(2023-04-15 17:16:16) 下一個

朋友D在韓國,最近聽說他那以前紅紅火火的早餐店不幹了,轉行去工地當包工頭去了。我說,你這是體驗生活啊?D狼狽地說,“生活不用刻意體驗,已經夠複雜了。其實我跟我媽鬧掰了。”D的父親早逝,他的朝鮮族母親改嫁到了韓國。但是那個繼父阿加西是個好吃懶做不靠譜的主,雖然D和母親兢兢業業地經營著好幾家包子店,早上四點起晚上三更眠,但是阿加西還是看D不順眼。潛移默化下,最後母親也對他的經營有了意見、產生嫌隙和齟齬。兄弟鬩於牆,母子也能因為利益而鬧僵。財閥下的底層人果然繞不出資本的全方位思維滲透。

國內的老婆孩子還沒有來韓國,他母親也完全不管自己的孫子,並沒有一點點經濟援助。說這點顯得有點矯情,但確實是國內生存的現實。因為似乎我們這一代大多數人都是啃老族,適應社會的能力較差。

這不單單是人的原因,也有現實原因。被按照中產思維培養或者深受這種圈子影響的一代人已經逐漸舍棄“艱苦奮鬥、無私奉獻”的韭菜精神了,奉獻了自己,老子這輩子就算了嗎?80後已經不能考公務員了太老沒人要了,90後已經不拚喝酒了,不喝酒辦不成事那就不辦了。00後已經不加班了,熬夜成疾自己也掏不起醫藥費,給錢都不加。奮鬥才能青春不後悔?奮鬥了才後悔。因為不堪於內卷而讓這些年輕人期望多回歸於家庭,但財務緊張又讓這些人在家裏坐立不安。

我們這一代在有了孩子之後已經到了離開父母幫助很難生存下去的地步。有的是幫忙看孩子,有的是給予經濟幫助。至於像國外那種與父母完全獨立的兩個家庭,不讓父母帶孫子,父母老了也不管他們那種,我們國情實在模仿不來。沒有社會保障機製不說,情理上也違背了傳統倫理文化。

話雖如此,除卻一部分的傳統老年人,這一屆老去的人在用實際行動來反擊這種現實。累死累活把子女撫養長大,結果到了晚年發現孫子的養育費用暴漲,發現能靠得住的東西越來越少,手裏能握住的幸福越來越有限。他們隻有把錢握在手裏,把自私的基因寫在臉上。

很多人說,孩子與父母的緣分,就是一段漸行漸遠的分離。真正高級的愛,不是恒久的占有孩子,而是懂得優雅地退出。我們國家的現實是,還沒有真正富起來,老齡化了,不僅老齡化了還患上了富貴病。

轉型期間什麽問題都有,大趨勢自然是對的,但忽略了很多陽光照不到的角落。所以相對有一點錢了,卻不如以前快樂,發展太快了快的一些還沒準備好的弱勢群體就暴露在飛速列車迎頭風的衝擊。於是很多國人在剛成家後與父輩的關係因為經濟問題產生很多矛盾。

D說,考慮明天就是給自己找不痛快,不如埋頭搬磚啥也不想。

我看到祖輩那種小農集體家族觀正被這個時代撕扯得麵目全非,而走在路上的人也在畏首畏尾,彷徨失措。

2023.4.15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小島蝸牛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ahniu' 的評論 : 是的,謝謝。
ahniu 回複 悄悄話 農業文化向商業文化轉變的問題。
拖泥帶水。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