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走在曼哈頓,腦海裏就浮現出那隻叼著披薩下樓梯的老鼠,渾身立馬激靈哆嗦,雞皮疙瘩滿地,領導說你這難道是創傷應激反應嗎?套用我姑娘的話就是same道理。這個讓全世界人都趨之若鶩的城市,總是讓我哭笑不得!
平時總在家附近混日子,三餐基本上自助,雖然不好吃但至少幹淨,每天做飯都成了最為重要的大事,就是如此重要的大事至今還是會做那麽三兩樣,充其量果腹而已,好在領導孩子都不嫌棄,生怕嫌棄沒有了廚子,還隻能去外麵吃,先不說那所謂的中餐地道與否,就是這小費也讓領導覺得肉疼,每每都下決心不再出去吃飯,可是嘴饞的人總是控製不了自己的行為,家附近的餐館小費已經從18%起跳了,最高到25%,作為家裏主管財政大權的領導每次還信用卡的時候都大呼這小費可以夠咱家吃一周的菜了!
今天在曼哈頓和小丫的鋼琴老師約了午餐,藝術家嗎,咱也不能太土,必須顯得高大上一些,上東區的意大利餐,一頓破麵條子,某國的火腿和所謂的發麵肉餅也就是披薩,給藝術家吃的大呼過癮,心裏想是不是這老外都沒吃過什麽好東西還是出於禮貌?心想您滿意就好,至於吃的啥我根本不在乎,在我看來,曼哈頓就這點好,一塊錢的披薩和100塊錢的披薩都是一個味道,童叟無欺。瀟灑結賬刷卡,但眼睛雪亮的我,發現自家領導的眼神有些驚訝,我覺得不應該,好歹也算見過世麵的女人不會被賬單嚇壞吧?出來走在肮髒的大街上,領導神秘兮兮的告訴我,小費已經25%起跳了,最高30%,中間是28%,她選擇了25%,經過激烈的思想鬥爭沒有手寫18%,現在後悔和心疼不已。我在大街上哈哈大笑,估計驚起老鼠一堆,打擾了這些鼠類的下午茶。女人,無論多大,裝在自己兜裏的錢都不願掏出啦!
藝術家老師明白了我們對孩子學琴的要求,就是將來能付得起這25%的小費,至於是不是藝術家就不要去強求了。藝術家也充分表示了對我們決定的尊重,並表示我們的友誼要高於藝術。
小費起源於歐洲,並不是美國人的發明,而現在美國成為了全世界給小費最多的國家。在封建時代的歐洲,貴族將小費獎勵與仆人,來區分上流社會和下層社會,那時期也是一種流行,以顯示一個人的優越性。直到19世紀中期才在美國出現,也是美國先富裕起來的一撥人從歐洲度假回來將這種小費文化帶回來。我深以為,美國人一直在模仿歐洲人,無論哪一方方麵都是。曾經在美國的曆史上還興起過反對付小費的運動,稱小費違背了社會平等,要求雇主們付工資給員工而不是從客人這得到小費,這項運動還成為美國總統選舉的政治綱領之一,那個總統叫威廉霍華德塔夫脫,美國曆史唯一一個當過總統和首席大法官兩個職位的人。
小費文化在美國曆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上升到種族階級層麵的討論,如果塔夫脫還活著,估計看到美國紐約曼哈頓的小費已經從25%起跳,會氣的從墓裏爬出來呐喊,抵製小費,人生來平等之類的口號。
曼哈頓吃頓飯,肉疼的是小費嗎?也是也不是,引發無數的酸文字,高通脹依然繼續,油價還在飛漲,其他生活物資貌似沒有任何降價的可能,如果在這樣繼續下去,老夫豈不是真要去種地,過上自給自足的農耕生活?思考至此,望著窗外的院子,想象著一片綠油油的菜地,上麵種著茄子辣椒胡蘿卜,還有土豆,秋收的日子還遠嗎?
你掏錢請客,人家藝術家客氣幾下 是人家社會整體多年來形成的教養好的結果。
你不要浮想聯翩了。 大陸社會來的一些人 最怕別人看不起自己沒見過所謂的什麽“世麵”, 所以喜歡在飯桌上的言語中賣弄 貶低 別人請客桌上的食品,以顯示自己吃過什麽好東西, 其實是 素質低下, 智力也低下的緣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