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保羅夜奔之後,一場正式大規模的戰爭開始醞釀。新英格蘭的獨立誌願軍紛紛湧入劍橋,英軍的援軍也陸續抵達波士頓。
英軍指揮官蓋格(Gage)決定給這些反叛者一個致命打擊,選擇到Dorchester Neck來個大掃蕩,消滅一切獨立軍。保密工作不到位,獨立軍知道了,決心粉碎敵人陰謀。1775年六月十六日晚,大約一千名新英格蘭誌願軍進入查爾斯頓,在Prescott上校的帶領下,一晚上功夫,就在Breed’s Hill山建起一個四十米高的簡易堡壘,用的材料是木頭泥土。其象征意義也許大於其防禦功能。Breed’s Hill隻有當地人知道,附近一個地標性山頭是棒克山(Bunker Hill),就這麽誤傳到今天。後來的紀念碑也將錯就錯了。
第二天英軍發現這忽然冒出來的堡壘,頗感驚訝。蓋格則一如既往的輕敵,不相信這群土包子、烏合之眾能抵擋堂堂大英正規軍。六月十七號一上午,英軍忙著烤麵包、烤肉,預備三天的糧草。大掃蕩計劃紋絲不動。一直拖到下午英軍才發起進攻,這是一大失誤,給了獨立軍更多的準備時間。
英軍紅大衣們排成一排排,從三個方向進攻Breed’s Hill山頭的堡壘。那天華氏80度,士兵們大汗淋漓。每人還背著125磅的給濟,用來維持接下來三天的吃住所需。每個士兵的紅大衣前襟,正好形成一個白色十字,是絕佳的瞄準靶心。
英軍一步步逼近堡壘,接近得、安靜得不可思議。那些獨立軍都是膽小鬼嗎?已經被咱們嚇跑了嗎?怎麽沒有任何反抗呢?
事實是獨立軍彈藥有限,早早獲令,“看得清敵人的眼白時再開槍”。就在英軍以為堡壘即將拿下時,槍聲四起,一排排英軍倒地,傷亡率極高。軍官們更是傷亡慘重,因為有專門的阻擊手瞄準他們。
差不多每半小時發起一波進攻,前兩次情形相似。直到第三次,英軍才學了乖,把笨重的背包放下,大炮用上,援軍加入。此時獨立軍幾乎用盡了彈藥,開始撤退,不少人在撤退中被射殺,其中包括了Warren醫生。兩個月前的保羅夜奔正是他發出的命令。
雖然英軍最終攻下堡壘,取得了表麵上的勝利,但實際敗局已定。波士頓一共駐紮著2200名英軍,攻下一個小山頭就傷亡了1054, 幾乎一半,這個損失是無法承受的。獨立軍死傷441人,占總數很小比例,而且加入者還在增加中。大英帝國的驕傲遭到沉重一擊,橫掃整個地區的計劃不僅那天無法實現,也被永久擱置了。這個勝利大大鼓舞了獨立軍士氣,雜牌軍可以抗衡正規軍,一個倉促建成的堡壘見證了奇跡。
五十年後的1825年,Bunker Hill Monument紀念塔開始奠基。1842年,七十多米高的方尖塔建成。如果天氣不熱的話,遊人可以登樓梯上到頂部,俯瞰查爾斯頓、港口及附近地區,美麗、悠閑、追憶先祖們的獨立大業、不朽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