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穀勇哥

走過的路 、爬過的山、想過的事
正文

2021年8月20日,我的JMT背包旅行第十三天(65)

(2022-12-23 11:06:21) 下一個

            登頂惠特尼峰



 

在帳篷中睜開眼睛,巳是早晨5.30,我躺在睡袋中感覺十分溫暖,不想急於起來早餐,想更多地享受內華達山脈的最後一天,但我能感覺到不時有人從帳篷外的繆爾山徑中走過。大約半小時後,我還是走出了帳蓬,無論願意還是不願意,今天都是我的約翰·繆爾山徑旅行的最後一天,也是最精彩的一天。今天要爬上山巔之路山口(Trail Crest Pass),走過繆爾山(Mt Muir),最後抵達繆爾山徑的終點惠特尼山(Mt Whitney),然後再走完11英裏下山之路,抵達惠特尼門戶(Whitney Portal),等待我的同學陳波開車接我下山到孤鬆鎮(Lone pine),今天全程超過17英裏的徒步。

 

          

早餐時間,陽光巳照耀整個峽穀,周邊是高大的山峰,營地四周顯得異常的開闊,這個場景我已經感受過,去年8月8日,我在首次登頂惠特尼山後,在下山途中,曾走過一段繆爾山徑,幾乎巳下到山底,再向北走2英裏就到了吉它湖邊。在山巔之路山口,我久久地停留,向西瞭望吉它湖和周圍的山川,這周圍的路徑和景色,我都十分熟悉,專注享受這最後的旅行吧!

               清晨出發之際



 

早6.30,我背著背包離開了營地,一路向東爬升,這個時間十分興奮,道路依然在峽穀裏平緩向前,大約走了一英裏後,我見到了登山前最後的二個湖泊,我要開始急速爬高了,左邊的山坡上沒有看見去年曾經見過的積雪,山徑變得更加陡峭,陽光巳開始火熱地照耀在身上,內衣巳被汗水浸透,我背著背包折返向上攀爬,在一個轉彎處的開闊地帶,我又看見了吉它湖,從遠處看還真像一把吉它,不過我後來在穀歌地圖上查閱其位置時,感覺就是一把吉它。

                穀歌地圖上看見的吉它湖



 

         惠特尼西邊山腳的兩個湖泊


 

大約攀爬了2英裏後就到達山巔之路(Trail Crest)山口,這裏是一個交叉路口,向東北方向是下山前往惠特尼門戶,向北則再走上了山巔之路,再走1.9英裏就登頂惠特尼山。我與絕大多數背包客一樣,取出隨身攜帶的手機、錢包和照相機等貴重物品,將背包放在這裏,然後輕鬆地走上山巔之路。

                    山巔之路山口的路標


 

山巔之路的美麗無法形容,這時間陽光巳照耀全部的山川,西邊的山峰盡收眼底,似乎伸出手來,就可以觸摸這些高峰。前行的右邊依然是高大的石牆絕壁,不時有缺口可以看見東邊的風景。山巔之路上全部是亂石,完全找不到平整的地方,走了半英裏,右手邊就是高14018英尺的繆爾山(Mt Muir),坦率地說,走在山巔之路上,完全感受不到繆爾山的雄偉,但從東邊的步道營(Trail Camp)向上看,繆爾山可稱得上氣勢恢弘,不可一世,與惠特尼山無異。不過,它們本來就是同一個山脈。

                            繆爾山



 

1907年,時任美國國家氣象局舊金山負責人的亞曆山大·麥卡迪(Alexander G. McAdie)給這座山峰命名為繆爾山(Mt Muir),麥卡迪曾於1903年至1913年間擔任塞拉俱樂部的副總裁,那時繆爾擔任塞拉俱樂部的總裁,所以他與繆爾有著十分密切的關係。

 

繆爾山的東側是幾乎九十度垂直的懸崖絕壁,高約1400英尺。1935年7月11日,尼爾森·P. 尼斯(Nelson P. Mies)和約翰 D. 門登霍爾(John D. Mendenhall)使用繩索首次從東邊懸崖上爬上了繆爾山,而亞瑟·B. 約翰遜(Arthur B. Johnson)和威廉·賴斯(William Rice)則於1935年9月1日首次從東南方向攀爬上了繆爾山,他們同樣使用了繩索。

 

走過繆爾山,山徑之巔在這裏拐了一個大彎後繼續向東延伸,道路上依然是雜亂的石頭,山徑平緩地向上提升,前行右邊絕壁上不時出現如窗口般的缺口,伸頭向東看一眼,可看見懸崖下麵的湖泊和湖泊邊的雪坡,繆爾山徑山石嶙峋,前行左側則是懸崖,下麵是巨大的峽穀,峽穀中看見北極湖(Arctic Lake),峽穀西側是黑爾山和楊山的東側,山頂也看的非常清晰,四周沒有任何植被,全部是灰色的大石頭和碎石子山坡。繆爾山坡在這裏突然有一個快速向上的提升,然後沿亂石小徑向東再走幾百米,就看見了惠特尼山頂上建於100多年前的測繪石頭小屋,我知道,我巳到達繆爾山徑的終點-惠特尼峰,美國本土最高的山峰,我的211英裏的繆爾山徑背包旅行到達終點站,這時是上午8.30。

                   惠特尼峰山頂石頭小屋


 

                   石頭小屋室內


 

我先在石頭小屋背靠懸崖的一側打開了一個盒子,這裏有登頂惠特尼峰的簽名本,我十分開心地簽上了自己的名字和所在城市及登頂時間,而且注明了我是第二次登頂及去年登頂的時間和攀爬時間。然後我走進石頭小屋的裏麵仔細觀察,感覺昨晚應該有人在這裏住過,地麵上還有睡袋,室內頂上掛著一頂帽子,還有其它物品。這個石頭小屋有三個部分,能進去的隻有一個小間,應該是為登頂惠特尼峰的人避難之用的。

               內裝簽名冊的盒子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工人 回複 悄悄話 勇哥寫的太好了。這個小石屋曾經在雷雨交加的時候死過人。第一次是兩個ranger 在裏麵避雨時被雷電打死的。後來石屋外麵加上了金屬材料使這個建築更接近Farady Cage.
孔雀穀勇哥 回複 悄悄話 應該是8月21日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