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觀時事

潘曉來信的作者之一。老麽哢嚓眼的。不迎合不爭論,不自以為是否定其他,不以為掌握真理,隻是口無遮攔唧唧歪歪。
個人資料
正文

《舌尖上的中國》意外走紅讓人浮想聯翩

(2023-10-09 00:39:26) 下一個

《舌尖上的中國》意外走紅讓人浮想聯翩

                      2012年6月8日

何必

近日,央視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意外地躥紅於電視與網絡媒體……(略。)

這又是個耐人尋味的現象吧。

來看看相關內容吧。

洋鬼子中文媒體的相關文字。

(何必注,略。)

老左派電子雜誌的相關說辭。

(何必注,略。)

來自俺收到的電子郵件的相關內容。

(何必注,略。)

白祖誠老先生發來的相關內容。

(何必注,略。)

嗬嗬。

裝修噪音裏的寫作。

怎麽樣?又是養生大全吧。其中,吃喝玩樂無所不包,如何讓自己活得健康舒坦些個,這些個內容很值得品讀和作為個人與家庭必備工具書吧。食療手冊,玩樂寶典,一應俱全。

今年的大年初一,俺就傳播過養生大全。其實,俺這裏的相關內容太多啦,多得俺都不知道該如何傳播咧。如果專門傳播這類內容,恐怕也會很可以在俺每天一篇的規模裏濫竽充數不少尼。不過,俺好像根本不用什麽濫竽充數,現如今中國亂七八糟的事情太多,根本寫不過來,犯不上用養生內容來填充空擋。

傳播這類養生內容的,數量與歲數好像有著一定的相關性,或者說,歲數越大傳播這類內容越多。可能是歲數大了,對養生保健方麵的注意力會越來越多吧。白祖誠老先生年逾八旬,現在還能夠大規模傳播不少領域的最新信息,光是在今年,白祖誠(群)發給俺的王立軍、薄熙來、陳光誠、十八大、毛澤東、黃澤榮、辛子陵等方麵的內容,俺就傳播過太多了吧。俺很佩服白祖誠老先生的精力和體力,經年累月,不管是在北京還是去德國或者美國,都能夠傳播如此大量的內容,沒有一副好身板兒是不可能滴。就俺個人的體會來說,如此每天一篇風雨無阻從不間斷的文字,已經幹了丫挺的八年多。俺越來越感覺,隨著時間的推移,這越來越不是什麽智力和知識以及判斷力和表現力的玩意兒,而日益成為一個體力活,俺一貧如洗,而且顛沛流離慣了,像什麽洗瓜菜啦洗餐具啦打掃房間啦等等個人衛生狀況經常遭到他人的斥責譏諷,如果有人在俺這裏刷一個鍋就用半噸水,讓俺咬牙切齒。對於這些個斥責,俺經常回應,甭說那麽多,看看誰的身體好吧。打羽毛球,俺技術雖然很慘,但是場上體力幾乎是最好的,一幫子湖南人,個個都而立之年左右,體力上根本不是俺的對手,公認俺這個他們丫稱之為“老爺子”的主兒體力太讓人豔羨不已啦。羽毛球雷打不動,也為俺八年多堅持下來有了物質基礎,沒有一個好身體,要想八年沒有一天間斷,不管節假日還是身體上的大大小小的毛病,是不可想象的吧。(前天是什麽世界無煙日,各方都在大呼小叫,吸煙不僅僅有害健康,而且導致肺癌,中國禁煙效果不彰等等。看到如此老生常談,俺這個有著大約四十年煙齡的老煙鬼就不屑一顧——這他媽純屬避實就虛,現如今中國的食品安全問題無處不在而且愈演愈烈,網民說在中國的躺下就是個完整的元素周期表,也就是說所有毒素應有盡有,我黨及其委府無法改善食品衛生狀況,就拿煙草來說三道四,狼心狗肺吧。俺當然知道吸煙有害健康,但麵對著無處不在的有毒食品,煙草的危害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咧。再說了,俺早就兩袖清風窮的跟似的,吃喝嫖賭心有餘而力不足,常言道有賊心沒賊膽兒,俺有心有膽兒但沒子兒,也就隻能望黃賭毒興歎咧。如此,俺就剩下抽煙喝酒這麽點子嗜好咧,如果連這都去掉了,俺還活個什麽勁啊。不管怎麽樣,現在飯量還是那麽大得讓人目瞪口呆,睡覺一躺下就像死狗一樣,外麵電閃雷鳴俺根本不知道,也經常因此在睡覺時聽不到電話鈴聲而被興師問罪;不注意個人衛生,也沒攔得住俺能吃能睡能抽能喝能打球能打炮兒……俺才不會去一門心思夢寐以求變成什麽“好男人”呢,不抽煙不喝酒不賭博不汙言穢語不大打出手不離經叛道……那他媽與娘兒門兒何異啊?退一步說,就算俺戒除了煙酒,俺就不一貧如洗了麽?俺就能夠榮華富貴了麽?俺從監獄裏出來25年了,沒有二進宮已經很不錯咧;而且到現在窮得叮當響,也還沒有破罐破摔,身體還湊合,反正俺稱之為全球華人黑社會老大的朋友曾經說俺是個衣服架子,身材也將就,俺很顧影自憐啦。哈哈。)反正,俺的身體可以支撐到現在從沒有一天中斷過(2007年在奧斯陸曾經因為斷網而沒有發送,但還是每天都在寫)的如此文字傳播,所以嘛,菜洗不幹淨,炒鍋或者飯碗不刷,也不是什麽大不了的毛病,至少不會影響每天坐在電腦前的時間長達14個小時,而且到現在頸椎腰椎並沒有因為如此勞作而出問題。哈哈。所以嘛,白祖誠老先生能夠有如此體量,難能可貴耶。

這個《舌尖上的中國》,標題很讓人看了不舒服。這就如同“心肝兒上的中國”、“狼心狗肺上的中國”、“屌絲上的中國”或者幹脆“上的中國”一樣,用身體的一個部位來描繪整個共同體,總是有著魯迅看著女人的脖子就往下聯想的意味吧。整個中國就存在於舌尖上,這也算是那些個電視人的得意之舉了吧。這讓俺聯想到,2004年圓明園為湖底墊上防滲層時引起軒然大波,各方都指責圓明園管理部門違背自然規律讓湖水進一步被雕飾,俺所在的電視節目對此連篇累牘地進行跟蹤報道,俺則在新聞評論中使用了“給圓明園穿上紙尿褲”的詞句,此話經過電視節目主持人之口,迅速成為北京乃至其他地方一句膾炙人口廣為傳誦的說法,圓明園當局為此非常懊惱;此後,在北京櫻花節期間八一湖公園廁所告急很多女士排大隊等候廁所來不及尿了褲子,俺則推廣為給北京穿上紙尿褲變成偌大一個廁所。依著如此路數,再來看“舌尖上的中國”,沿著俺這等色迷迷的主兒,是不是有口交的嫌疑?而且,人們說“口腹之欲”,也不光是舌尖吧。

不過涅,說起中國式的吃,那還是很令人欣喜若狂滴。

俺在挪威觀感裏曾經描述過,在奧斯陸時吃的方麵的蠅營狗苟。

那時候,住的地方一個樓道有六七個門,住著約莫10個人(或者家庭)。那樣的樓道裏,隻要有了中國人(包括海外華人,下同),公共廚房裏就會非常熱鬧。中國人煎炒烹炸樣樣精通,隻要一做飯就烏煙瘴氣香味撲鼻,讓同樓道的人五味雜陳。中國人喜歡紮堆,有事沒事就往一塊兒湊,湊到一起就是吃吃喝喝。於是乎,中國人三天兩頭霸占廚房的景象也就是家常便飯。趕上幾個中國人湊在一起包餃子還算是月白風清,煮好了餃子隨便抓一把給樓道裏的西方人,就會讓其眉開眼笑垂涎欲滴,可如果真的動起炒鍋來,那可就害慘了樓道裏的其他人。為此,很多非中國人對此牢騷滿腹,指責中國人總是把廚房弄得煙熏火燎異味伸長,也因此,有的非中國人的鼻子過敏,要求樓道裏不能有中國人,理由嘛,當然就是中國人太他媽的愛吃咧。

俺所在樓道裏,隻有俺一戶中國人。但是俺從來不會對非中國人客氣,使用廚房當然也就是理所當然的嘍。一次,俺們沒有煎炒烹炸,隻不過弄了倆西紅柿進行糖拌,這在中國人來說太小兒科了吧。樓道裏的洋鬼子來了廚房,目不轉睛地看著西紅柿被弄成了這麽一副模樣,很是好奇,當然也就給其些許嚐嚐嘍,結果呢?洋鬼子大驚失色,非常詫異西紅柿這種原本來自西方的蔬菜竟然被中國人弄成了這種味道,問能不能再做一次讓其觀看全過程,這他媽的有何難,順手拿一個準備宰了,可回頭一看洋鬼子不見蹤影,幹什麽去了?轉眼之間又回來了,拿了筆和紙,要記錄下來整個操作過程——西紅柿的分量,切的塊數,體積,放入的糖的分量,泡製的時間,等等。他奶奶的,中國人哪兒有洋鬼子那麽精確呀,所有這些都是差不多大概其就得了。這更讓洋鬼子摸不著頭腦。從此,也可以看到中國式的思維與洋鬼子的思維的大相徑庭不共戴天吧。

中國人的煎炒烹炸能耐好像是代代相承無師自通的。即使在國內根本不會做飯的主兒,到了那邊,無法成天到晚光顧餐館(大款也無法支付其開銷),隻能自己動手喂腦袋的情況下,那種與生俱來的本事就浮出水麵啦。在俺住的那個地方的中國人,幾乎個個都可以隨便扒拉幾個不錯的菜品,而且由於來自國內天南地北,風味千差萬別,湊到一起更是異彩紛呈。西北人做麵食,江浙人做甜品,湖北湖南人弄辣的,東北人亂燉,如果再趕上一個做飯的好手,那就是沒完沒了地過節啦。要不然俺老是看到那個來中國泡了一個四川導遊成為未婚妻的挪威人比昂,三天兩頭往俺們那裏的中國人堆兒裏紮,一起吃吃喝喝。丫挺的如果沒有這份中國福分,恐怕也就隻能在西餐裏打發這一輩子咧。(以前俺對什麽麥當勞肯德基之類的洋快餐就不感冒,去了挪威之後更加對洋快餐避猶不及,從來不去招惹丫挺的——垃圾食品嘛。)(不過,說起洋鬼子食品,俺還真是記憶猶新一段往事。1980年人生觀討論之後,俺認識了很多人,雷禎孝與朱正琳們被稱之為“貴州幫”,與之形成對壘的則是金觀濤陳越光等等的“杭州幫”,不亦樂乎耶。杭州幫裏有一個當時就已經是北大數學係博士生的人,叫沈學寧。俺祖籍江蘇宜興,對食物也偏重江南口味。可俺問沈學寧到北京是不是習慣北方麵食為主的生活時,他的回答讓俺差點兒背過氣去——隻吃麵食,不吃米飯,因為歐美人都吃麵食,才有了如此飛黃騰達,東方人吃米,所以一瀉千裏!所以嘛,金觀濤後來與厲以寧等弄出《河殤》主張廢棄中國的黃色(土地)文明而擁抱歐美的藍色(海洋)文明,(實際上,到現在這種論調愈演愈烈,孫立平今年“轉型陷阱”論裏提出應該迎接“世界主流文明”,與金觀濤們異曲同工吧?而現如今越來越火的那個因為寫了《奔向重慶的學者們》的榮劍,也是什麽憲政啦主流文明啦等等,不一而足咧。)在杭州幫裏,也可謂源遠流長了吧。數典忘祖到了如此地步,是不是也太讓人唏噓不已了?)

俺們樓道裏另外一個洋鬼子,是個挪威人,剛剛進入大學讀本科,乳臭未幹的小屁孩兒一個。他成天到晚躲在自己的房間裏。吃飯非常簡單,就是烤兩片麵包,抹上點子沙拉醬黃油什麽的,一個大柿子椒(比國內的大多啦)切兩根絲,放上一片生菜之類的蔬菜葉子,麵包一夾,就是一頓飯,而且早中晚都是如此。俺看到小夥子如此吃法,真為洋鬼子感覺悲哀——人生在世,連吃都如此糊弄自己,人生的意義何在?活著還有什麽勁?如果一輩子就是這麽個吃法,根本不知道中國式食品的味道,也太枉來人世一遭了吧。看小夥子的食品,熱量和營養沒有問題,但是卻沒有中國人必不可少的大快朵頤的口腹之欲的快感,無法體驗人生居然會有如此千奇百怪琳琅滿目五彩亂繽紛的吃法,以及隨便信手拈來的食品胡亂折騰一下子就讓人回味無窮的快意人生。

俺沒有品嚐過什麽法國大餐意大利大餐,從電視節目裏看,那些個大餐,看上去好像精雕細琢,而且刀叉盤子一應俱全,中國式的吃裏,除了宮廷之外,一雙筷子就全部搞掂,沒有那麽多的程序性事務。當然嘍,這種缺失儀式性的內容,也讓現如今中國所有的節日都隻剩下了吃,舍此無他。洋鬼子節日裏太多儀式性高過內容的成分,比如聖誕節需要老人派發禮物,比如聖誕樹,比如萬聖節裏的鬼燈,等等。這些也是俺經年累月唏噓不已滴。俺太希望,中國式的飲食文化能夠源遠流長發揚光大,並且具有出了口腹之欲以外的文化內涵。

反正,從吃上說,俺還是以為中國人最牛。

當然嘍,如果把舌尖上的中國賦予什麽愛國愛黨的政治化色彩,就純屬扯蛋啦。如果沒有我黨,中國也不至於如此毒氣室以及《餐桌上的十麵埋伏》不是?

嘎嘎。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