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誌成城毀掉潘家園
2006年10月24日
何必
潘家園舊貨市場的火爆就成了京城一景……但混亂的交通現狀,不配套的周邊設施,又不禁讓人回到了地攤市場的現實……(略。)
記者在建議觀點裏寫道(略。)
這則消息又是我提供的一個線索。這是因為這些日子我每到周六打羽毛球,都是去東三環以外的運動場,而隻要坐公交車,就必定要經過潘家園。那裏的景象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到舊貨市場裏麵轉悠過,亂哄哄人頭攢動,黑壓壓摩肩接踵,商販們或點頭哈腰神秘詭異,或漫不經心趾高氣揚,或高談闊論旁若無人,與農貿市場沒什麽大的區別。
而到了舊貨市場門外,那可就是別有洞天啦。市場裏的商家拉貨用的機動車和非機動車占滿了市場圍牆外的人行道,小三輪車一排一排堆放在裏麵,外麵則是各地牌照的麵包車或者其他類型的車輛,把個人行道占得個嚴嚴實實密不透風;而馬路上的非機動車道上頭尾相接親密無間停滿了各種轎車,迫使行人和自行車、三輪車不得不上機動車道。這裏的機動車道也隻是單車道,其間還要留出機動車道上橫穿而過的人行橫道,由於人流浩大,通常通過人行橫道的人群無休無止,碰到個稍微手潮點的機動車駕駛員根本不敢造次前行,致使後麵的機動車無可奈何但又怒不可遏隻能瘋狂地按喇叭宣泄自己的情緒,而這種按喇叭的行為會形成從眾效應,所有機動車不按白不按,一時間喇叭聲刺耳成為高分貝噪音區域。但那些沒有繳費而未獲得入場銷售權利的小商販們卻若無其事,穿梭在人流和車流之間兜售著自己所負重的物品,一旦有人賞識馬上站在馬路上開始討論,直到將準客戶穩定住才會到人行道的空隙中詳談;圍牆外有停車協管員隨意用根繩子拉起來圍成的停車場,活生生將整個人行道都給圈了進去,徹底地剝奪了行人的路權。
這馬路上停放機動車是違法的,但很少有交警到此執法,也算是為了北京熱炒的文化創意產業做些許貢獻,盡量不去對到如此著名的創意產業基地來對違法亂紀行為進行糾正。不過,如果哪天管片交警心情不好了,或者趕上什麽重大活動了,再不就是交警的罰款任務麵臨完成困難了,那些停車的司機們可就要倒黴了,一趟線走下來挨個貼違章通知罰款單,每輛車的窗戶上都白花花七扭八歪貼上了那麽個紙片,讓人領略到違法亂紀現象之嚴重和選擇性執法的無處不在。
我曾經在潘家園旁邊的公交車上感受過北京舉行什麽國際性鐵人三項比賽,將潘家園舊貨市場附近的東二環路封閉起來進行臨時管製,(現如今北京道路的交通管製無時不刻,沒有任何公告和法定程序,為所欲為,造成了北京道路特權化的情況愈演愈烈。)大量機動車不得不逼迫到了潘家園周邊的道路上,使得交通狀況更加惡劣,交警大規模出動,與其說是疏導交通,不如說是氣急敗壞地汙言穢語和樂不可支地大麵積罰款,整個潘家園地帶就成了一個巨大的停車場,所有機動車都動彈不得。
在寸步難行的公交車上目睹這一切的我,迫不得已隻能提前下車,步行在亂七八糟的機動車之間,向著遙遙的目標大肆發揮11路的威力,為了新時代的長征身體力行。
官方宣傳上當然不會說這些讓潘家園、朝陽區乃至北京市丟臉的事,而是要將其繪聲繪色地說成是天仙一般。9月12千龍新聞網介紹,潘家園舊貨市場位於北京朝陽區東三環南路,占地麵積4.85萬平方米,經營麵積2.6萬平方米,常年銷售古典家具、紅色收藏、字畫、玉器、瓷器古玩雜項和少數民族的服裝、生活用品,年成交額達數億元。市場東臨三環路,西臨華威西裏,南臨華威橋,北臨潘家園橋。每平方米營業額超萬元,在寸土寸金的潘家園舊貨市場尊貴的佛像也不得不排排站。潘家園舊貨市場蜚聲國際。周六、周日這兩天的客流量,每天都會有六七萬人,是平常日子的10倍。近幾年,這裏留下了許多外國政府要員的身影。長駐北京的外國官員、職員、留學生都是這裏的常客。在市場升級中看曆史變遷。周一至周日的固定商戶不能滿足市場需求,於是市場開辟了能容納2500個攤位的周六、周日古玩雜項交易區。
這麽個交通要道,如今卻弄成了這麽個破爛地帶。正是由於其交通地域上的重要性,使得一旦市場周邊發生交通擁堵,立即就會影響到周圍三麵的東三環、華威橋、潘家園橋。
寸土寸金的地帶,連佛像都得排排站,那麽一向拿人不當人的我們,被擠到到機動車道上甚至車輪低下又有什麽可抱怨的?
隨著近來各級委府將中國傳統文化作為世風日下人心不古社會動蕩搖搖欲墜的救命稻草,各類收藏和舊貨交易熱潮也風起雲湧,致使潘家園的名聲日漸振聾發聵,前來觀瞻膜拜交易的膚色上赤橙黃綠青藍紫們爭先恐後,也讓越來越多的世界上的人們知道了潘家園市場秩序裏的中國特色。
擴充場地,開辟新的交易場所,但其周邊卻麵臨著日益破敗混亂的局麵,配套設施形同虛設,擴大市場規模但卻不提供相應的公共服務,使得人流量日趨增加但公共空間卻反而日趨逼仄,讓路過此地的所有交通主體都苦不堪言,隻有交警在罰款時的喜不自勝昭示著其是如此混亂當中唯一的贏家。
當然,北京已經確定了要發展文化創意產業,自然不會坐視潘家園如此發展下去。10月15日《北京青年報》以“潘家園市場要‘變臉’ 發展規模瞄準中關村”消息,潘家園在人們的印象中,一直就是個淘換舊貨、古玩的地方,魚龍混雜、真假難分,談不上品位和規模。但記者從昨天上午舉行的首屆潘家園收藏文化高峰論壇上獲悉,潘家園將要改頭換麵,打造一個與中關村齊名的產業園區。本屆論壇提出了“大潘家園”的概念,包括了朝陽區的高碑店鄉、呂家營鄉、十八裏店鄉和王四營鄉,這些地區都是以古玩及藝術品買賣、古典家具製作、油畫創作和銷售為發展主業的。以北京古玩城和潘家園舊貨市場為中心,帶動以上地區相關文化產業的和諧發展,將使潘家園成為享譽海內外的藝術品交易基地,成為與中關村一樣的產業園區。隻不過中關村代表著高新科技迅猛發展的現代化大都市,而潘家園經營的是傳統文化產業,更注重貼近北京作為曆史文化名城的一麵。除了長期規劃,還有具體舉措。論壇的長期承辦單位中古商國際收藏品俱樂部將於今年年底正式營業,與北京古玩城和潘家園舊貨市場相比,規模更大,環境更為幽雅。它的出現將直接提升潘家園市場的檔次,成為潘家園“變臉”的第一步。
怎麽樣?在政績的要求下,潘家園的未來將麵臨著無比光輝豔麗的前景吧。但這種官方動作能夠改變潘家園現象中的行政不作為傳統?去到潘家園看看就知道了。
更令人擔憂的是,如果對潘家園進行變臉升級,就會出現類似秀水、雅寶路和簋街那樣的官樣文章,把當今潘家園日漸沒落苟延殘喘的生氣徹底謀殺掉。
或者說,潘家園的命數就這麽被規定了。怎麽著都是個死。
再看看朝陽區歡天喜地標榜的那些創意產業,哪個又不是如此?
如今,北京的東部已經是一個讓人談之色變的交通栓塞,無論節假日還是平時,東二環、東三環、東四環幾乎沒有時間不堵的。這與朝陽區利令智昏將所有公共空間都潘家園化的思路密不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