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觀時事

潘曉來信的作者之一。老麽哢嚓眼的。不迎合不爭論,不自以為是否定其他,不以為掌握真理,隻是口無遮攔唧唧歪歪。
個人資料
正文

治理一藥多名背後的權力擴充

(2023-01-01 01:30:31) 下一個

治理一藥多名背後的權力擴充

                               2006年3月19日

何必

為了治理“一藥多名”的現象,國家藥監局頒布了新規,對藥品商品名的使用作出嚴格限定……(略。)

這是一條追蹤式的報道。前兩天,各大媒體都發布消息,隆重介紹國家藥監局的那個藥品說明書和標簽管理規定,並且惟恐掛一漏萬地不惜筆墨,紛紛請“專家”詳細講解藥品包裝上的標簽使用規定,諸如商標名稱與藥品名稱的字號大小和比例,並且在各自的新聞中都歡天喜地地介紹說,這個規定的出台將有效抑製一藥多名的企業行為和混亂的藥品流通市場現狀。而對於如此規定究竟能夠在多大程度上緩解看病難和貴的狀況,則可以進行分析式報道,這也就是該節目的立意所在。

看病難看病貴,如今成為了社會熱點,自然也就為全國兩會所密切關注。除了給新聞界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題材寶庫外,也是各級各類政府部門展現自己行政努力程度和能力效用的好機會。國家發改委正在醞釀第18次藥品降價,而前17次中,每每都是宣傳作“此次藥品降價是曆次中降幅最大的,單個品種降幅達到80%”,可人們發現,這種降價對於藥品價格虛高的狀況不僅沒有任何抑製作用,反而以鯰魚效應刺激了廠商與政策展開博弈,更換包裝、劑量、名稱重新上市,而這種博弈與變換中的成本,對藥品價格起到了哄抬的作用,最終,藥品價格高漲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或者說,政府部門主導的藥品降價,客觀上起到了哄抬物價的作用。

(何必注,略。)

從這三大趨勢中,能夠給我們什麽樣的信息呢?跨國公司對發展中國家醫藥資源的占用和掠奪(特別在人類基因的提取方麵),已經被國際上罵得狗血噴頭,而國際藥品企業巨頭操控發展中國家市場牟取巨額利潤並導致濫用類似廣譜抗生素直接引發抗藥性廣泛增強而國民體質普遍下降,更是招致一片譴責,但中國政府有關部門卻對此置若罔聞熟視無睹;有關藥品招標,早就被坊間認為是一場十足的作秀,是徹頭徹尾的形式主義;政府主導藥品市場價格,原本就與權力-市場邊界的清晰化的現代社會治理原則背道而馳;建立專門的藥品定價中心、將政府管理藥品的品種增加、細化到規定藥品包裝上的字號等等,都在表麵上給人以政府加大力度整治藥品市場混亂的背後,透露出行政權力邊界擴大化的跡象。

(何必注,略。)

這種報道,顯然是報喜不報憂式的。單純看中國經濟表現,根本不足以認定什麽實質性成績;或者說,如果放棄GDP至上論或拜物教,也許才是考量施政績效切實路徑。

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給我們帶來更多的應該是什麽?在世貿組織與中國密切相關的9個條款中,涉及到企業層麵的隻有1個,而另外8個都是在限製政府行為的。準確地說,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就是因為中央政府在實行財政放權後看到地方政府權力擴充後很有與中央政府抗衡的態勢、原本就不在中央政府手中的人權和事權更是有著從兩頭(中央和縣鄉村)向中間(省)權力集中的趨向、形成了政令貫徹與治理管道上的死結、依靠中國內部政治力量已經無法推動的情況下,才不得已以放棄部門民族利益為代價,換取外部力量的支持,強製性進行與國際接軌的進程,保持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無奈之舉。

但是,麵對社會秩序曠日持久的混亂,政府在社會治理過程中,卻有著明顯的權力擴充動力、傾向與表現。宏觀調控中,政府擴大了項目審批權限;藥價治理中,政府擴大了管轄的範圍;抑製房地產泡沫中,政府不惜采用財政和稅收工具打壓上海市的房地產市場……種種績效表明,雖然《行政許可法》頒行3年多,但由於權力擴充的衝動一直有著現實的兌現渠道和社會條件,這種目的於限製行政權力的法律形同虛設,而權力向社會的步步為營的逼進,更讓我們看到了一個不斷龐大化的權力政府的身影裹脅在人們周圍無處不在,從管理轉向服務的行政口號也就此成為空洞的海市蜃樓。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