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觀時事

潘曉來信的作者之一。老麽哢嚓眼的。不迎合不爭論,不自以為是否定其他,不以為掌握真理,隻是口無遮攔唧唧歪歪。
個人資料
正文

經濟學家說現在不會全麵通貨膨脹

(2023-01-29 14:26:59) 下一個

經濟學家說現在不會全麵通貨膨脹

                           2008年3月23日

何必

短期內國內農產品價格將繼續高位運行,但不會引發全麵通貨膨脹……(略。)

嘿嘿。

這又個什麽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其實,這種論壇名稱五花八門,但都是那些假模假式的經濟學家們匯聚一堂,針對中國經濟信口雌黃,試圖指點江山,運籌帷幄,決勝千裏之外。

現在,農產品價格高位運行,但不會引發全麵通貨膨脹。聽聽,這話說得多麽動聽。

問題是,現在這些經濟學家的話還有多少人會相信呢?或者,反過來說,為什麽經濟學家在中國社會當中的公信力與可信度越來越差、以至於到了人們的公敵的程度?

實際上,用不著高談闊論的經濟學家們解釋現如今物價總體走勢,人們隻要一出門,到了無論超市、商場、餐館乃至小攤兒上看看,就知道到底是不是“全麵的通貨膨脹”啦。

近來總有人對我說,去年這時候,兩個人出去在外麵吃頓便飯,四、五十塊錢就可以拿下,但現在,翻一倍還吃不到原來的層次。

而這種現象,已經是無處不在的啦。

由於農產品本身既具有最終消費品、同時又具有其他產品原材料的雙重屬性,因此,其價格上漲遠遠不是類似生豬存欄數變化就可以覆蓋的。

去年,人們就注意到農產品價格變化的成因。許崢發來了相關的內容。

食品價格飛速上漲的五大原因

(何必注,略。)

從中我們可以看到,農產品價格並不簡單的是國內農產品生產領域裏的事情,而是牽涉到了很多方麵。而這些方麵問題的解決或者困境的緩解,當然不完全取決於國內農產品供應狀況的改變了。

洋鬼子也從側麵關注了中國農產品價格變化、以及由之而帶來的影響。

薪桂米珠居不易

(何必注,略。)

這種描述,比起那些中國發展高層論壇的與會者高屋建瓴的誇誇其談來,顯得更讓人感同身受吧。咱們身邊的那些經濟學家,秉承著經濟學見物不見人的本事與習性,用一大堆亂七八糟的所謂宏觀經濟數據,欺世盜名,胡說八道,試圖借此維係中國的財經係的苟延殘喘,抓住經濟學家在中國事務當中說一不二的話語霸權。但實際上,中國經濟學家群體自身的千瘡百孔、特別是厲以寧、張維迎、吳敬璉、茅於軾、董藩等的表現,更是加重並加快了經濟學家被公眾拋棄的成色。

而中國農產品價格的飆升,對於改變中國經濟對外依存度過高的尷尬卻有著負麵的作用。洋鬼子給了在北京的為市場化歌功頌德並極力主張市場拜物教的安邦公司不少的發言權。

中國出口增長有望繼續受到推升

(何必注,略。)

如果中國的對外貿易在國民經濟的份額當中得以進一步推升,那麽將使得中國經濟的對外依存度提高的新的水平,而加重中國經濟的畸形化程度。有人將中國經濟的這種形狀稱之為“經濟厭食症”,對國內消費的嚴重偏離,讓中國經濟走上了一條岌岌可危的道路。在所謂全球化的迷魂陣當中,一矣國際形勢發生變化,作為一個全世界人口最多、但卻非常奇特地以來國際貿易維持經濟增長的大國將麵臨什麽樣的情況,恐怕就是人們越來越當作口頭禪的“不堪設想”。

到了今年,情況就更是雪上加霜。王未名發來BBC的相關報道。

2008年03月10日 格林尼治標準時間09:54北京時間 17:54發表

“漲”高票當選年度漢字

(何必注,略。)

嗬嗬。

而海外的華人學者鄭永年則從中看到了資本的力量。

鄭永年:資本權力挑戰中國和諧社會

(何必注,略。)

說句題外話。近幾年來,國際上對於“崛起”的中國給予了越來越多的關注。於是乎,海外華人學者當仁不讓一馬當先。起初,指教澳大利亞的楊小凱成為該種群當中的領軍人物,與林毅夫就有關中國的後發優勢還是後發劣勢進行了一場激烈的大討論。不過,楊小凱英年早逝。到了世紀之交,中國在國際上的影響越來越大,人們都在討論中國可能的未來及其對全世界可能發生的作用。於是,太多的海外華人學者近水樓台先得月,憑借的語言方麵的優勢、國內基礎教育的功底、以及在國內廣泛的人脈、當然還得包括國內無處不在的崇洋媚外殖民心態,競相打道回府。上麵提及的李稻葵,以及去年鬧得烏煙瘴氣的北大光華學院張維迎為所欲為事件當中的受害人鄒恒甫所同樣指名道姓的其他人,比如錢穎一、海文、田國強等等,再加上從加拿大到北大喋喋不休的徐滇慶,構成了獨特的經濟學家海外兵團的風景線。

而到了這兩年,表現最為活躍的,一個是耶魯的陳誌武,一個是執教英國諾丁漢的鄭永年。

鄭永年認為,中國當前是資本權力很是強盛,政治權力次之,社會權力非常薄弱。但是,不知道他是不是注意到,中國到底是不是還存在實體的社會?我一直認為,中國當局奉行著剿滅社會的政策,實行社會國家化的發展,用國家取代社會,讓所有的社會政策與社會資本悉數土崩瓦解。

而中國現在是不是有真正的政治權力?或者說,中國的政治意味著什麽?當政治權力資本化時,或者說,政治權力與資本權力合二為一,交媾彌合沆瀣一氣狼狽為奸穿一條褲子時,如何能夠區分二者的異同?最一語中的的話,是我在挪威結識的朋友對我說的:現在咱們的政府也配叫做政府?說到底,就是個強勢的利益集團嘛。這種政治權力的異化或者嬗變,應該是中國林林總總所有問題的頑症所在。

其實,在這方麵,郎鹹平的分析還是比其他人要入木三分。

郎鹹平:中國經濟問題在哪 調控須跳出經濟之外 

(何必注,略。)

這應該是比較透徹的分析了吧。

套用郎鹹平的分析路徑,我們可以得到一個什麽樣的結論呢?中國哪兒有他媽的什麽市場經濟啊。需求方麵的高度市場化,與供給方麵的高度行政壟斷,就形成了中國所謂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奇形怪狀。不管是官家資本主義也好,權貴資本主義也罷,反正,萬變不離其宗的是,中國根本不存在什麽市場經濟。

所謂的宏觀調控,調來調去都是讓北京的各個王府衙門自得其樂,變本加厲地搜刮民脂民膏。

不是要抑製房價上漲過快的勢頭嗎?好吧,開征並加重相關各式各樣的稅負,如此宏觀調控以來,增加的稅負占到了房價的超過10%,如此,建設部高興了,財政部高興了,但這筆費用總是有人要付的呀,指望著開發商?或者,作為最大的房地產開發商的政府(應該是委府)來承擔?做夢去吧。最終,還不是得買房者掏腰包?

國際油價上漲了,國內資源價格也應該盡快完成市場化進程吧。於是,委曲求全的高層不得不在中石油中石化等麵前一退再退,在中國石油巨頭們保持高利潤率之際,拿著納稅人的錢去補貼。

國內一直高度敏感的糧棉油流通體係,到現在怎麽樣了呢?就如圖藥品流通體係一樣,生產者處於相對弱勢地位,而絕大部分利潤都產生與流通環節,到了消費者手上,價格豈有不天價之理。而如果說藥品生產者還都有必需的準入門檻的話,那麽千家萬戶的農產品生產者,卻更是在“高度分散的小農兼業經營”的狀態下被盤剝得體無完膚。

……

如此這般,價格豈有不上升的道理?郎鹹平測算,在中國的所有消費當中,有20%是為腐敗買單。如果將這個比例與消費總額進行計算的話,恐怕人人都會目瞪口呆的。

號稱中國宏觀經濟第一人的北大宋國青曾經在去年8月份預言,說由豬肉價格所引發的此輪通脹應該接近尾聲了,到年底通脹率就應該有所下降。李昌平則撰文反駁,認為一些基本因素表明,通貨膨脹並沒有緩解的跡象。結果呢?盡人皆知吧。

最近的通貨膨脹數據,已經達到了8.7%。考慮到統計造假、以及中國CPI口徑的陳腐不堪,那麽實際的通脹率超過兩位數應該是不成問題的。

即使光是看官方發布的8.7%,接近一成的通脹率,而銀行負利率已經擴大到477個基點,國民財富縮水的速度到了忍無可忍的程度了吧。如果這還不叫做全麵通貨膨脹,那就實在是沒有道理好講了。

在此,我倒是認為周其仁對通貨膨脹的指責是不錯的:通脹就是通脹,別弄些個結構性通脹或者全麵通脹掩耳盜鈴自欺欺人。

胡溫多次指出,今年是中國經濟非常困難的一年。可咱們的經濟學家們,還是口口聲聲“不會引發全麵通貨膨脹”。這真是讓人看到,經濟學家在描摹與應對中國事務方麵的黔驢技窮和一葉障目,當然,如果這是口是心非那句居心叵測了。

這更昭示出,為什麽1990年代風光無限的財經係現在不得不拱手讓位於憲政係或者社會學係。畢竟,現如今的經濟學家們實在太能忽悠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