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觀時事

潘曉來信的作者之一。老麽哢嚓眼的。不迎合不爭論,不自以為是否定其他,不以為掌握真理,隻是口無遮攔唧唧歪歪。
個人資料
正文

社會分紅再度成為公共事件

(2023-01-28 01:35:49) 下一個

社會分紅再度成為公共事件

                                  2008年3月4日

何必

事件回顧:

新加坡要給國民“分紅” 紅包直接打到個人賬戶裏……

這是今天(2008年3月4日)中金在線上的一個專題。上麵展現的,僅僅是這個專題報道當中的一小部分,而其餘內容洋洋灑灑很多。

今年上海市兩會上,政協委員的一個提案,攪動了一池春水。人們聽了很久的有關社會分紅的話題,再一次浮出水麵。

而作為首個將社會分紅概念引入中國的學者,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現在美國康奈爾法學院任客座教授的崔之元又因此成為了公共人物。他也不失時機地對這次的公共事件推波助瀾。近來他發給我的郵件當中,就有不少的相關內容。

Cui Zhiyuan

2008年2月21日 12:18

新加坡分發“紅包” 在台灣引起廣泛關注

(何必注,略。)

Cui Zhiyuan

2008年3月3日 7:52

新加坡向全體公民發紅包

(何必注,略。)

Cui Zhiyuan

2008年2月21日 2:34

上海政協委員建議給全國每人發1000元

(何必注,略。)

Cui Zhiyuan

2008年2月21日 12:17

提案原文

建議研究全國人民每人發放1000元以分享財政收入高增長   的提案

(何必注,略。)

Cui Zhiyuan

2008年2月22日 4:31

明天社評:社會分紅的可行性

(何必注,略。)

Cui Zhiyuan

2008年2月25日 10:44

我2006年9月另一篇文章

附件是我2006年9月另一篇文章,當時反響較大(見下麵一些網站)。看來今年兩會前人們對這個問題感興趣,故再發一遍。向2006年收到過的朋友致歉。

市場經濟中的公有資產與全民分紅-[中財網]

(何必注,略。)

市場經濟中的公有資產與全民分紅

(何必注,略。)

其實,我看到的消息當中,也有外電對於類似內容的報道。

香港還富於民逾400億港元

(何必注,略。)

“很難做到不還富於民”,這種句式用的,真讓咱們內地人心癢難撓。

經濟形勢好了,就要還富於民。奶奶的,內地經濟增長連續保持著高速度,在全世界都他娘的一枝獨秀,經濟總量和財政收入每年都上一個很高的台階,怎麽就沒看見有什麽還富於民的措施?

新加坡、台灣、香港在還富於民上,先後都有了動作,咱們社會主義的大陸呢?為什麽按兵不動?

曆史上,頗有爭議的王安石變法之際,就是有著兩派的爭論,一派是藏富於民,另一派則是王安石們的藏富於國。按照中國封建主義的權力路徑,皇帝很難不雪災後者。結果,就形成了國富民窮的局麵,也為後來的皇朝崩潰埋下了隱患。

雖然如此,但國富民窮的思路卻被沿襲下來。而到了中國的改革開放,這種路徑被當作是法寶,演繹到了極致。

本屆委府高調祭出了公平正義的旗幟,試圖做出親民姿態。在比如取消農業稅等方麵昂首闊步。但是,我們看到的事實是,無論如何也擺脫不了中國曆史上所謂的黃宗羲定律,那就是,表麵上的減免苛捐雜稅,最終還是要通過其他途徑還原,不僅僅是回歸原點,而且變本加厲,形成農民更為沉重的壓力。

事實上,所謂增加對三農的轉移支付,根本無法抵消由於通貨膨脹所帶來的農業生產資料價格上漲、以及全方位消費品價格上漲對農民利益的影響。而被官方媒體恬不知恥歌功頌德的支持三農的投入,連彌補縣鄉級財政窟窿都不夠,畢竟,中國三農問題的要點,就是尾大不掉的吃財政飯的政治體製。所以,取消農業稅,並沒有讓中國農民的狀況有所改善,反而由於縣鄉級財政必須尋求到新的收入來源,而使農民雪上加霜。

當然,人們也從西方的理論與經驗當中,提出了社會分紅不如減稅的論點。香港減稅的方式,也被看成是還富於民的有效途徑之一。對此,崔之元也發來了相關的否定意見。

Cui Zhiyuan

2008年2月25日 10:43

Fw: 減稅為什麽不如全民分紅?

(何必注,略。)

我不知道,在中國,什麽樣的就成了“資深”了。

該評論的作者原來是中國青年報的評論編輯,後來去了中國保險報。這哥們兒號稱走上了憲政改革的道路,對於中國事務的思考,好像進入了一個更高的層次。

不過,咱也太清楚了。改革開放就是腐敗如日中天的過程。其中,報紙評論腐敗也蔚為壯觀。不信,去看看現如今中國官方報紙的評論版麵,太多都是各報評論版編輯彼此互相約稿投送文字了,中國那幾個評論編輯,搖身一變都成了著名的評論員,一不留神還都“資深”了。他們無不利用中國官方媒體這種壟斷資源,假公濟私,中飽私囊,力行著新聞評論腐敗。非常簡單的做法就是,互相充斥對方報紙評論版麵,占據原本就非常稀缺的評論版麵資源,互相支付稿酬,形成中國新聞評論界的贏家通吃。不僅如此,官方媒體不同種類之間也是進行著秘不示人的交易。我曾經供職的《央視論壇》的製片人孫傑就厚顏無恥地對我說,《南方周末》登載了丫挺的兩個整版的文字,足以凸顯出他的水平。他媽的,如果這孫子不在央視、不是製片人試試?

當然啦,我也是在該節目組時,一次性地見到了《大河報》的盛大林、《南方周末》的鄢烈山、《長江日報》的劉洪波、《中國青年報》的童大煥、等等中國新聞評論界的“精英”。

後來在其他場合,也見過已經到保險報當官的童大煥。那哥們兒不苟言笑一本正經的模樣、說話的官腔做派,真是讓人佩服。

而其分析的減稅不如分紅,缺乏經濟學原理方麵的基本常識,這恐怕是有目共睹的。

崔之元倒是很能夠利用這次卷土重來的分紅風波,不失時機地在媒體上對此老生常談。

……………………

Cui Zhiyuan

2008年3月3日 10:31

崔之元:設立“中國人民永久信托基金”給全國人民以財產性收入

(何必注,略。)

……………………

嘿嘿。

不知道,穆兄看到這樣的文字會是什麽滋味。

因為,穆兄與上麵采訪者與被采訪者都認識。

而我見穆兄第一次時,也幾乎同時認識了郭宇寬。當然,那次也湊巧見到了郎鹹平。

那之後沒幾天,郭宇寬就提及了我到現在還沒完沒了的如此垃圾文字,說是一定要幫助我出版。後來也不知道打理得如何了。

我記得,郭宇寬早就離開了《南風窗》,是繼總編輯秦朔到了《第一財經》後也一朝君子一朝臣地走馬換將,後來郭宇寬去了央視《新聞調查》。是不是現在有回去了?

而郭宇寬對於中國的新左派,好像並不認同。去年7月份,他群發了吳稼祥對新左派嬉笑怒罵的文章,並且還加上了自己的評論。

過於寬

2007年7月19日 22:36

吳老大寫文章比較爽

把讀書辦到現在這個不著調的地步,居然好意思用關注社會問題來辯解,簡直是不要臉。

汪暉還魂.doc

……………………

而在吳稼祥這篇文字裏,就有對崔之元指名道姓的譴責。

汪暉先生的僵屍還魂

作者:吳稼祥

……

崔之元先生是談了中國的,但他那種談論方式,使我想到一個行為古怪的大夫,堅持用放大鏡要 在麻瘋病人身上尋找一塊完好的皮膚,以此證明這人有自我痊愈的能力。他在美國學習這麽多年,居然沒有發現比毛澤東的《鞍鋼憲法》更好的經濟管理方式,也沒 有發現比“文化大革命”更有製度化潛力的“大民主”形式。我真不知道是應該歸因於美國教育製度的失敗,還是他本人觀察能力的缺失?拿中國過去的破爛糊弄美 國左派還可以,糊弄到國內來,豈不是回家鄉穿開檔褲翻斤鬥,一下就讓人看出破綻?

……………………

我當時看到這篇文字,就單純將吳稼祥的文字轉發給了汪暉和崔之元。

不知道,郭宇寬此次采訪崔之元,到底是什麽樣的心態。

而這裏提及的所有人,都能夠收到我如此的文字。若有得罪,先行謝過。

至於崔之元,我非常感謝他能夠長年累月發來很有價值的材料。僅僅就這一點上,我以為,新左派人士們比起右派來要強得多。在委府提供的公共產品與服務常常是假冒偽劣質次價高之際,民間自發製作和傳播信息,也算是對殘缺不全的知情權的彌補,也算是在納稅人無法得到相應權利回報之際,無可奈何自己對公共品的拾遺補缺。也許,右派們則更認為應該等價交換,服從市場經濟原則,不願意無償提供任何產品與服務。這就是一個重要的分野。

說道社會分紅,我以前就曾經涉及過這個話題。目前,在貪腐實力當道的情況下,如何避免社會分紅成為又一次巧取豪奪的盛宴,如何避免國有企業通過社會分紅而將自身壟斷利益固化和合法化,如何在監管形同虛設的情況下避免社會分紅腐敗,如何界定分紅的性質與具體比例,……等等,這些都是我們無法回避的問題。

類似社保基金被挪用、住房公積金被挪用、住房維修基金被挪用等等,已經被咱們聽得都不厭其煩了吧。說是挪用,其中貪汙了的也不在少數。

如果實行社會分紅,這筆錢又該如何保管?如何打理?按照孫立平的說法,自從1990年代中期以來,所有的改革都成為對弱勢群體的掠奪,那麽,社會分紅是不是能夠避免重蹈覆轍?

說到如此具體的技術性問題上,好像有點太過於超前了。

最基本的問題還在於,社會分紅在現如今的中國是不是可行?阿拉斯加也好、新加坡也罷,如此政策建議是向無官不貪的中國大陸,財政支出當中光是豢養這幫子狼心狗肺的貪官汙吏就已經占據了半壁江山,拿什麽來進行社會分紅?即使是有這種能力,官方是不是心甘情願如此這般?

還甭說別的,開篇顯示,連橡皮圖章都算不上的政協委員們就雞一嘴鴨一嘴的,眾口一詞把這社會分紅給廢啦。

出師未捷身先死。可憐的社會分紅。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