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觀時事

潘曉來信的作者之一。老麽哢嚓眼的。不迎合不爭論,不自以為是否定其他,不以為掌握真理,隻是口無遮攔唧唧歪歪。
個人資料
正文

商務部又在蠱惑人心啦

(2023-01-23 23:39:13) 下一個

商務部又在蠱惑人心啦

                                    2007年10月31日

何必

商務部的有關調查顯示,中國製造業的競爭力明顯提高,170多種中國製造的產品的產量和出口量居世界第一位……(略。) 

俺昨天寫的文字又被博客網址刪除啦:

消息標題:system message

敬愛的網友:你好

    你的文章《全國各地都在歡迎代表歸來》已經被刪除

希望你以後多發文章            博客網

這種行徑,已經讓我說得都不耐煩了,更不用說別人了。所以,今天是我自己登錄那個垃圾博客的最後一天。從明天起,我將這種垃圾文字貼到垃圾博客的全部事務委托給他人。

毋庸置疑,商務部發布的消息,必定是對商務部有利的。類似進出口與吸引外資對中國經濟造成的負麵影響,這種題材絕不會從商務部出來。現如今的公共利益部門化的傾向,在所有衙門當中都有所表現。重要的像是否該改變比如計劃生育這種國策,被國家計生委堅決反對,理由很簡單,那就是如果改變,計生委也就沒有存在的基礎了,計生委的貪官汙吏也就無從在現有的位子上中飽私囊了。而像內外企業所得稅合並的問題,國家稅務總局與商務部針鋒相對,前者讚同稅製統一,而後者則反對,顯現出沒有人會為什麽抽象而空洞的國家利益或者公共利益考慮的衙門行為方式。

中國已經有170多種產品產量還出口量居全世界第一,這是個多麽讓我們中國人彈冠相慶的事情啊。以中國的資源、環境、社會福利為代價,換取如此全世界享受中國人艱苦奮鬥而且每況愈下才得來的首當其衝的物美價廉,這就是咱們勒緊褲腰帶豪情萬丈地解放地球上三分之二受苦人的光榮使命和責任的具體表現。

其實,當左右為難的局麵出現後,到底是應該堅定不移地實施市場化,還是維護民族利益,這本身就成為一個讓各方非常敏感而又很難從技術上尋求平衡點的事情。去年7月7日出版《每日工業快訊》報道,(何必注,略。)

這種對於招商引資、特別是吸引外資態度上的本質性變化,折射出中國的改革開放到了現在的確是進入舉步維艱的局麵。孫立平說改革動力基本消失、改革共識基本破滅,我覺得現如今還出現改革成果基本否定的傾向。即使是在所謂右派當中,也有著徹底否定改革的說辭,與左派不同的是,訴求於憲政。

人們注意到,現如今高層的方針在究竟是左右開弓還是左右逢源上搖擺不定。所謂堅定不移的改革開放,是對右派的一種積極回應;而所謂和諧社會,也是對左派的安撫。於是,意識形態向左轉,社會政策向右轉的路徑依賴被強化著。左右為難或者說為難左右,也就成為了一道新的景象。

這種情況意味著,改革的空間日益逼仄。而按照張五常的說法,社會轉型過程中,就是在考量到底是轉型本身與這種轉型所不可避免附帶的風險爆發二者速度的較量。現實情況卻實在無法讓人具有哪怕稍微的信心,認為我們可以避免風險躲過致命的一劫。

在吸引外資方麵,也是如此。各方的基本立場並不是什麽民族利益或者國家利益,隻不過是出於本部門乃至部門頭頭腦腦的個人利益的考慮。去年8月10日快訊,(何必注,略。)

這種各部門為了自身利益而麵紅耳赤甚至不共戴天的情形,讓我們越來越習以為常了。在是否應該保護民族產業的問題上,各方有著極為迥異的思路、訴求和舉措。去年5月17日快訊,(何必注,略。)

但即使如此,人們還是能夠看到,中國的紡織品行業前景呈現著並不讓人樂觀的態勢。去年8月28日快訊,(何必注,略。)

紡織品行業如此,其他領域也過得不是那麽輕鬆。比如在中國產業經濟當中市場化程度很高的家用電器行業,就是如此。去年5月12日快訊,(何必注,略。)

經曆了快30年的改革開放,中國的企業卻還是一幫扶不起來的阿鬥。而在同樣的時間裏,日本和韓國卻從最初的貿易立國轉變為技術乃至品牌立國。到現在,中國的核電技術幾乎全部被日本人所把持,以至於有人發出了“中國的核按鈕到底在誰手下?”這種駭人聽聞的發問,並用大量資料和數據顯示,雖然日本不擁有核武器,但已經掌握了全世界核技術當中的核心,中國的核電建設已經被日本全盤掌控。對此我將另行專門討論。

內憂外患。中國在行政權力大量介入企業和市場、造成市場的嚴重扭曲的同時,國際上卻沒有因此而放過那些可憐的中國企業。去年3月21日快訊,(何必注,略。)

北半球如此,而在新一輪排華浪潮當中,中國產品在南半球也也未能幸免。去年1月18日快訊,(何必注,略。)

更讓人瞠目結舌的是,被中國人當作是頂禮膜拜偶像、言必稱美利堅的米國人,號稱是自由化和全球化的領軍人物。但是在對待中國洶湧而來的產品上,也悍然采取了絕無僅有的措施。一方麵,在WTO框架內,對中國頻繁動用反傾銷的措施,讓中國這個在全世界已經由於是遭遇反傾銷首位受害者更加千瘡百孔;另一方麵,在美國拒絕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的情況下,卻采取了隻有對市場經濟國家才使用的反補貼製裁手段。

最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表的報告所包含的內容,對全球化有著極為不利的結論。這讓中國的自由派們恐怕很是不爽。實際上,從全世界來看,冷戰結束後,意識形態紛爭失去了基礎,美國式的治理模式一股獨大,縱容了美國的單邊主義。(有趣的是,曾經為美國副國務卿、並在任上發明了中國是美國“利益相關者”稱謂並被中國人視作友好人士的佐利克,現在當上了世界銀行的行長。這幾天他又花樣翻新地提出了“多邊主義”的提法,讓全世界耳目一新。)而美國式的自由主義經濟,以及通過IMF、WTO以及世行來迫使發展中國家向包括美國在內的發達國家敞開國內市場大門的風潮,在後冷戰時代也被人類和平景象的溫情脈脈所裹挾,讓全世界忘乎所以。

但是,伴隨著所謂金磚四國以及VISTA五國等新興經濟體的發展,固有的G7(所謂G8不過是普京憑借著能源外交而加強俄羅斯複辟到帝國爭奪國際事務話語權的一幕戲劇,因此還是應該回到G7上)富人俱樂部寡頭壟斷局麵遭到了挑戰。

事實上,WTO多哈回合談判的久拖不決以及破裂,就是多邊主義的失敗。區域經濟的旺盛,折射出全世界經濟一體化進程的擱淺。

如此情況下,中國在內外事務有別的傳統裏麵,卻依然抱殘守缺,通過打壓國內價格的方式,維持著“廣覆蓋低水平”的虛幻穩定;而在國際上,卻對所謂悶聲發大財的古訓視若無睹,頻繁出現中國企業在國際市場上互相惡性競爭的局麵;同時,中國委府部門也常常發出彼此矛盾的聲音,比如聲稱中國已經進入中等收入國家行列之類的斬釘截鐵,就讓人們擔心,這種結論將遭到國際上更為猛烈的抨擊,以及因此而失去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待遇。

商務部故意將中國170多種產品產量和出口量位居世界第一,這恐怕除了讓中國人在民族主義情結裏歌舞升平之外,在國際上恐怕還會招致新一輪的製裁。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