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觀時事

潘曉來信的作者之一。老麽哢嚓眼的。不迎合不爭論,不自以為是否定其他,不以為掌握真理,隻是口無遮攔唧唧歪歪。
個人資料
正文

國際慣例在中國就是掠奪的代名詞

(2023-01-17 02:11:49) 下一個

國際慣例在中國就是掠奪的代名詞

                           2007年4月26日

何必

全國首例機票超售案今天宣判,南航被判賠償乘客機票款1300元……(2007年4月26日北京電視台《首都經濟報道》)

記者在建議觀點裏寫道:(何必注,略。)

網上流傳著如此版本的“客機播音員語錄”:

(何必注,略。)

這次判決,也算是又一個全國首例了。

對於機票超售導致旅客無法登機而造成的損失,社會上給予了很多的關注。人們發現,在航空公司援引“國際慣例”的時候,實際上卻是引進了“國際半例”。類似“機票超售,被篡改的國際慣例”之類的評論,在網絡上不脛而走。

人們更發現,中國當前被炒得昏天黑地的國際慣例,很大程度上根本不是我們所看到的那樣。比如本案所涉及的,資料顯示,機票超售,英文稱之為overbooking,就是航空公司的每一航班實際訂座大於飛機客艙內可利用座位。如一個航班隻有200個座位,航空公司在起飛前銷售出去205個座位,假如剛好有5名旅客因故未到,此航班的座位就被充分利用了。(何必注,略。)

而中國呢?從民航總局到航空公司,卻隻提及國際慣例的前半部分,對於由於超售致使旅客無法登機所造成損失的賠償卻隻字不提。這就是被各方所推崇的國際慣例的真實麵目。

其實,光是這民航總局和航空公司方麵在國際慣例的名義下欺世盜名胡作非為,早就不是如此單純的事兒了。2005年7月27日開篇節目報道,根據《蒙特利爾公約》,從7月31日起,國內旅客在乘坐國際航班時,如遭遇傷亡、航班延誤、行李破損等問題,將與國外旅客一樣享受航空公司的無條件賠償。(何必注,略。)

看了這樣的內容,大概誰都會感覺,做一個中國人是多麽的不容易,連乘坐飛機都要內外有別。當時,我就此寫過“國內飛行也要借道國外”,感歎過這種讓人匪夷所思的規定居然就這麽堂而皇之地存在並被名正言順地執行著。顯然,如果想按照國際標準獲得賠償,從北京飛上海最好繞道韓國,飛桂林最後繞道河內,飛烏魯木齊最好繞道中亞國家……

在國際慣例的甚囂塵上當中,我們卻為此付出了越來越高昂的代價。銀行收費、醫療改革、教育市場化……

連歧視本土企業和產品也可以算是國際慣例。王未名從美國給我發來的BBC的相關文字。

2007年01月07日 格林尼治標準時間08:17北京時間 16:17發表

 轉寄朋友   打印文稿 

江西政府采購拒絕國貨引來嘩然

(何必注,略。)

怎麽樣?江西委府竟然能夠以國際慣例為由頭,拒絕中國企業競標,這也算是對國際慣例的著名解讀了吧。

不止中國本土組織如此,外國企業也是如此。去年7月31日《出版》每日工業快訊報道,(何必注,略。)

今年,廣州洋快餐非法用工事件被媒體廣泛炒作,洋快餐也為此紛紛成立了工會,被看作是中國方麵的巨大勝利。但眾所周知,中國的工會到底是個什麽貨色,除了站在委府立場上對勞動者死活置之度外的職能外,在例如洋快餐和沃爾瑪工會事情上,被坊間更多地指為公報私仇,用如此做法來表現自己的權力,挽救日漸被社會唾棄的局麵。所以,這與其說是沃爾瑪的國際慣例的退縮,不如說是那些洋鬼子與委府的進一步勾結。

王未名發來BBC的文字還有。

2006年10月28日 3:58

透視中國:與國際接軌

  明星的“露”是“與國際接軌”

(何必注,略。)

事實上,在中國,國際慣例或者中國特色,無非就是委府手中的硬幣的兩麵,在老千玩乎於股掌之間,翻雲覆雨烏煙瘴氣,說到底,國際慣例和中國特色,都是對國民掠奪的代名詞而已。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