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觀時事

潘曉來信的作者之一。老麽哢嚓眼的。不迎合不爭論,不自以為是否定其他,不以為掌握真理,隻是口無遮攔唧唧歪歪。
個人資料
正文

讓中國農民都去死吧

(2023-01-15 23:28:43) 下一個

讓中國農民都去死吧

                                       2007年2月20日

何必

2006年,是固原市曆史上又一個大旱之年……然而,該市農民人均純收入卻實現了1924元,比上年增長12%,實現了大旱之年農民增收的奇跡。(略。)

這是今天被新華網登載的一則消息的導語。這篇題為“大旱之年,固原農民收入是如何增長的?”的報道,充滿了喜氣洋洋的節日歡樂筆調,一副國泰民安的馬屁精態勢。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嘛。網上的段子怎麽說來著?“上次在食堂吃飯邊吃邊聊,突然發現自己把一塊飯掉在了外麵,暗自覺得浪費糧食,對不起農民伯伯。就撿起來吃了。可是,後來偶發現那飯好像不是我得。”

為什麽那裏能夠在大旱之年還保持了農民人均收入的增長呢?文章介紹說,這是因為當地委府實施了良好的措施:“鐵杆莊稼”創曆史之最(發展壯大勞務產業,擴大勞務輸出規模,提高勞務輸出質量,種好“鐵杆莊稼”,是固原市大旱之年實現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特色種植土地效益提高、種草養畜效益顯著,等等。

通看如此內容,依靠勞務輸出還是最重頭的把戲。

這寧夏是什麽地方?也算是窮山惡水了。雖然說,在中國西部,這裏的自然資源和生存環境狀況差強人意,可隨著中國經濟像吸鐵石一般將子孫後代賴以活命的生態係統悉數饕餮下去,進行著不可逆轉的破壞,當地也像全中國所有地方一樣,呈現出日益惡化的趨勢。

昨天我還引用了最新的信息:水利部水資源評價最新成果表明,近年來,我國北方地區水資源量明顯減少,其中,黃河、淮河、海河和遼河區最為顯著,地表水資源量減少17%,水資源總量減少12%。

然後我也不厭其煩地介紹過,作為中國水資源嚴重缺乏的地區之一,寧夏銀川卻正在進行著“塞上湖城”的形象工程建設。銀川是個水蒸發量和滲透量超過降雨量10倍的地方,但當地政府不顧專家和各界的強烈反對,在連項目論證都沒有的情況下,以“有可行性報告也行”為借口,依然上馬了該項目。項目總估算投資為4.61億元,而寧夏地方財政困難,自籌資金難度很大,工程建設需要申請國家補助3.4億多元,占總投資的75%,而這個項目的上馬,用的是黃河的回流水,必然加劇黃河水資源的緊張局麵,危及北京乃至整個華北的安全。

在如此大背景下,寧夏各地出現日趨頻繁的大旱,也就在所難免了。為了搞這種形象工程,斷子絕孫算什麽?反正,當地委府有的是本事,在惡劣狀況不斷擊穿人類底線趨於極點的情況下,能夠保持農民人均收入的增長勢頭,就跟變戲法兒似的,逗你玩兒。現在這點子委府,實在很受用不是?

不久前國務院研究室發布的《中國農民工調研報告》指出,追求平等是中國農民工正在發生的三大轉變,即由亦工亦農向全職非農轉變,由城鄉流動向融入城市轉變,由謀求生存向追求平等轉變。

聽起來多麽令人振奮!我們的農民工兄弟連城市居民身份都沒有,卻向著公民社會昂首闊步,權利意識何等猛烈而凶殘,居然還追求著什麽平等,在從身份向契約轉變當中一往無前……沒事吧!

問題果然是這樣嗎?我當然不像寧夏日報那記者般的有著如此這般的新聞情懷。雖然我也在新聞圈兒裏混,可卻是屬於悲觀主義那類的,看著半杯水總是盯住那沒水的部分,閉口不談樂觀主義歌功頌德有償新聞之輩們對著還剩下的半杯水笑逐顏開的成色。

為什麽會如此?目前正在美國康耐爾法學院教書的清華崔之元給我發來了這麽個東西。

大豆淪陷

21世紀經濟報道  2006-12-14 17:13:32

(何必注,略。)

看著這樣的文字,誰要是心裏不犯堵,大概還真是有毛病了。

大豆就這麽淪陷了。而後來的事情怎麽樣了呢?中國的大豆終於敵不住國際產品的衝擊,全軍覆沒。

按照溫鐵軍的說法,中國農民更多地還是處於高度分散兼業經營的小農經濟狀態。這也意味著,中國農業的勞動生產率很低;同時,農民所運作的農作物的商品化率也很低,更多的還是自給自足。溫鐵軍在對照中美該領域時總結說,中國沒有農場,美國沒有農業。

眾所周知,世貿組織多哈回合談判破裂,原因就在於歐美國家對於對方在農產品補貼方麵的條件遲遲談不攏。發展中國家的代言人印度和巴西對發達國家的如此蠻橫也頗有微辭。

就在全世界都在給各自的農產品進行高強度補貼(這讓溫鐵軍感到非常困惑於新古典主義學說在該領域的徹底失靈)之際,惟獨中國卻向全世界、特別是依靠巨額補貼而獲得了國際市場上巨大競爭優勢的發達國家放開了農業;非但如此,作為一個依然在重農主義製度下的農業大國,卻在全世界上成為唯一的向農業征稅的國家。即使本屆委府有著取消農業稅的信誓旦旦,可如果考慮到農業生產資料價格上漲以及運輸和流通成本的日益增加,那區區千把億元農業稅的消失所形成的被官方大肆鼓吹的成效就完全被其他產品價格增幅覆蓋掉了。而且在新農村建設的名義下所進行的類似江蘇正在從事的把農民從祖祖輩輩居住的土地上驅趕出來集中居住形成新一輪的對農地的掠奪、以及中國幾乎所有縣鄉級財政基本破產的情況下,不得不依靠苛捐雜稅維持日益高昂的行政開支和社會維係。故此,農民的實際負擔的增加遠遠超過了農業稅取消所得到的收益。

如此,中國的大豆就這麽完蛋了。在國際大豆憑借著高額的政府補貼大舉進攻根本不設防的中國農業之後,散兵遊勇狀態裏的中國農民,無法獲得任何組織化和信息化支持從而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最終隻能落荒而逃;而委府也在維護中國農民利益上無所作為,在市場化的叫囂當中采取了不作為的姿態,對大豆加工業沒有任何舉措,任憑國外大豆以低廉的價格長驅直入,商家隻能選擇國外產品,最終成就了官府民間萬眾一心眾誌成城對中國大豆的斬盡殺絕。

於是,那些靠著種植大豆為生的豆農,紛紛背井離鄉,選擇了城市化的道路,進城成為農民工。這種迫不得已的城市化,怎麽著也不應該為我們津津樂道,似乎稱之為生態難民也並非危言聳聽。

中國入世之初,人們還在為中國農業並沒有遭遇到設想當中麵對“狼來了”的弱不禁風、還表現出泰然自若剛正不阿而奔走相告沾沾自喜,以為開放農業並不像悲觀主義者們語不驚人死不休地信口雌黃中那麽具有曆史性和決定性的危險。可現在呢?這大概就算是曠日持久,也叫做潤物細無聲了吧,絞殺也可以是經年累月的嘛。裏根依靠星球大戰計劃曆經數年拖垮了前蘇聯,入世也照樣可以拖垮中國農業嘛。

據央視《經濟半小時》報道,1995年以前,中國一直是大豆淨出口國,2000年,大豆年進口量首次突破1000萬噸,此後幾年,大豆進口額連續攀升,2005年達到2650萬噸,這個數字是國內產量的1.6倍。預計到2007年,進口大豆將達到3000萬噸,80%將全部依靠進口。專家分析,棉花、玉米也將步大豆的後塵,進口量將逐年增加,以至依賴進口。這是一個危險而強烈的信號。

央視能夠如此直言不諱,可見問題的嚴重性。

這就是說,大豆隻不過是個最先失守之處,接下來還會有棉花和玉米。而中國成為全世界最大的轉基因水稻實驗場,也就將該品種的未來命中注定了。再下來呢?小麥的狀況也絕非樂觀,各地對於經濟作物的行政性強製發展,和國際上小麥逐步吞噬中國市場,也使得如此地界兒最終的凋零指日可待。

就這麽著,中國人可以豪邁地甩掉農業國的屈辱帽子,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了。

就這麽著,中國作為一個農業大國的身份,在短短數年間就被改變了。

就這麽著,中國的農產品就銷聲匿跡了。

就這麽著,中國農民就告別了臉朝黃土背朝天辛勤耕種的曆史了。

現如今,我們那些可愛的專家學者們還在口口聲聲說著什麽,中國不存在糧食安全問題,即使中國一顆糧食也不生產,隻要有錢,就可以在國際市場上購買到想要的糧食。

我真是佩服現在的中國人的臭不要臉,以及號稱是社會良心的專家學者們的錚錚鐵骨。

就算專家們的說辭是真切的。可問題還在於,如果中國的種植業全麵完蛋,占人口總數達2/3的農民該怎麽辦呢?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王建曾經做過測算,即使把全世界現有的製造業一個不少地全部轉移到中國內地來(這當然是不可能的),充其量也隻能解決9000萬人的就業,而中國的農業勞動力至少有3個億。於是,剩下的、多於出來的那些農村勞動力怎麽辦呢?全部湧入城市打砸搶?

溫鐵軍說中國的現代化就是就業的現代化,而隻是看當前,中國真實失業率到底是多少連官方自己也說不清楚,坊間認為已經達到了25%,遠遠超過了國際上失業率一旦超過了就會發生社會穩定災難的10%的警戒線。

如果農村勞動力發生大規模進城現象,將會使目前1.2億農民工進城所帶來的中國人口大挪移的壓力翻番,而城市基礎設施和管理能力現在就不堪重負,根本不足以應付如此急遽的倍增之壓。

想當年,中國為了入世,向著全世界卑躬屈膝,特別是對米國人溜須拍馬,時任的國務院最高首腦跑到美國說著“我是來給美國人民解氣的”如此低聲下氣的話,也算是負責任大國完美形象的淋漓盡致的展現了。為了開放,不惜將全世界不約而同都加以重點保護的農業也洞開屏障,在發達國家步步緊逼的情況下簽訂類似喪權辱國21條那樣的城下之約,從而讓中國億萬農民處於赤手空拳且一盤散沙狀態來應對全副武裝的國際資本的境地。

而為了討好生氣了的米國人,我們再一次跑到美國去簽訂大豆訂單,這最終的淪陷也就順理成章了。

列寧說,世界上沒有哪一個國家的農民象俄國農民受到這樣的苦難、壓迫和淩辱。這種壓迫越是暗無天日,農民現在的覺醒就越有力量,他們的革命衝擊力就越難阻擋。(轉引自克魯普斯卡婭《列寧回憶錄》第110頁)

我不敢說中國農民有列寧所謂的革命衝擊力,卻對他說的世界上沒有哪個國家的農民遭受這樣的苦難、壓迫和淩辱感同身受,這句話放到現如今中國農民身上,竟然如此嚴絲合縫滴水不漏。

中國農民能夠怎麽辦呢?死不死啊你!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