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觀時事

潘曉來信的作者之一。老麽哢嚓眼的。不迎合不爭論,不自以為是否定其他,不以為掌握真理,隻是口無遮攔唧唧歪歪。
個人資料
正文

連鎖百強企業資訊引發的胡說八道

(2023-01-01 01:55:58) 下一個

連鎖百強企業資訊引發的胡說八道

                           2006年3月27日

何必

中國連鎖經營協會日前公布了2005年中國連鎖百強企業名單……(略。)

這是我第一次采用該節目裏短小精悍的“資訊”作為說三道四的目標。通常情況下,這個板塊的設立,表麵上是為了加大信息量,但在現行體製下,則演變為或者發布那些由於內容太單薄而無法支撐起主體節目中一則消息又不得不發布所以壓縮成如此篇幅、或者更多地發企業有償新聞稿(小稿)、關係稿的地帶。其中的內容,都是些三言兩語式的介紹,字數都不過百;而行文都是興高采烈歌功頌德。

如此一個短文,該如何看待?

首先,從連鎖企業方麵看。吳越人在《中國過度“外資化”的風險》一文中指出,外資大量進入,還逐漸形成了對中國社會資產的擁有和控製。由中國並購研究中心出版的《中國產業地圖》一書指出,中國每個已開放產業的前五名都由外資公司控製。在中國28個主要產業的三資企業中,外資在21個產業中擁有多數資產控製權。流通渠道是國家的經濟命脈,它控製著市場,決定著生產,影響著金融。中國零售企業隻能在中低端市場經營,而高端市場已經失守。隨著外資從高端市場向下延伸,民族零售企業在中低端市場也將麵臨逐漸萎縮的危險。

這種情狀之中,大概也就不值得對這樣的資訊而眉飛色舞了。

而從連鎖企業所銷售產品中,家電企業似乎是一支獨秀。可真實情況如何呢?

(何必注,略。)

其中涉及到的家電巨頭,存活狀況也並不樂觀。(何必注,略。)

於是,快訊在今年1月20日刊載了振聾發聵的結論:(何必注,略。)

人們一直在批評壟斷時將中國家電產業化當作最好的正麵例證,認為市場化以及伴生的充分競爭將使中國企業的競爭力大幅度提升,家電價格跳水質量提高把跨國公司在華商品擠到死角就是典型的成功範例。不想,這種市場化的模範風光了還沒幾天,就成了這麽一副提不起來的阿鬥德行樣。

2005年12月國家統計局發布的經濟普查主要數據第二號公報顯示,我國規模以上工業企中僅一成多開展科技活動,(略。)

第一財經日報認為,中國現在連製造大國都不是,隻能算是全球加工大國。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或許還會拉大。我國仍有85%的IC製造設備、70%強的高檔數控機床、100%的光電子製造設備需要依靠進口。在信息產業、生物科技等方麵,國內隻能負責以個包裝和組裝工序,其他大約90%的產業價值都產生在國外。

2006年2月日本一期《選擇》月刊中題為《中國國家昌盛而民族工業走向衰亡》的文章指出:(略。)

其實,受到影響的又何止是中國彩電乃至家電企業,現在放眼看去,中國又有那些行業是可以值得稱道?雖然,建立創新型國家方略中已經將創新主體明確為企業,但這惟利是圖急功近利的社會風尚和經濟氛圍當中,中國企業能夠高瞻遠矚從長計議,那還不是見鬼了?

所以嘛,就從那麽一條再簡單不過的資訊當中,還是可以弄出不少派生資訊和說辭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