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觀時事

潘曉來信的作者之一。老麽哢嚓眼的。不迎合不爭論,不自以為是否定其他,不以為掌握真理,隻是口無遮攔唧唧歪歪。
個人資料
正文

康恩專線停運的警示

(2022-12-10 13:35:26) 下一個

康恩專線停運的警示

                                       2004年7月27日

何必

這兩天橫貫北京東西的康恩專線在沒有任何通知的情況下突然停運。其所屬北京電車城巴有限公司組建於1997年,合作方為香港城巴有限公司和北京市電車公司,員工大多是下崗再就業的中年職工。從今年6月1日起,股權被港方轉讓給另一家公司,此後港方馬上抽走了公司運營所得的400多萬資金,現在隻剩下員工抵押金40多萬元。從7月1號起該專線車輛損壞後就沒有得到正常維修,一直采取“拆東車補西車”做法勉強維持,到25日早晨30輛車終於全部停運,當天下午公司才在總站張貼了一張通知,而在沿線卻一直沒有張貼通知。員工納悶於公司為什麽這兩天就變成這樣,公司管理人員也迷茫於或破產或倒閉卻沒有給員工一個明確的答複,而且30輛車的使用壽命還遠遠沒到期,隻要資金到位及時維修3天之內就能恢複運營。(2004年7月27日北京電視台《首都經濟報道》)

公交車又出事了。

光是在最近,就公交車所進行的討論已經很多,多到了筆者自己也感到有些絮叨至婆婆媽媽的程度,比如曾經談到過取消公交月票(消息人士透露,就在即將舉行的北京市政協會議上,將有委員提出北京市取消公交月票的提案——看看他們是如何參政議政和為民謀利的吧)、北京公交車五花八門造成人為混亂、兒童乘車免票標準、進站排隊、尾氣連歐Ⅰ排放標準都達不到、特權所以沒有報廢年限等等,連篇累牘地與公交車較勁。今年,《新京報》也曾經展開過就北京市公交車所暴露的各種問題的討論,但最終也是虎頭蛇尾無聲無息中偃旗息鼓。如今,公共機構死豬不怕開水燙的架勢已經為公眾所熟悉,任憑輿論如何熱火朝天,我自巋然不動。

可就是這樣,筆者就好像半仙似的,很多預言都應驗了。當然,這種應驗是包括本人在內所有不希望看到社會發生動蕩和混亂的人都不願意看到的。可願望是一回事,結果卻是另一回事。這不,已經運行了7年之久的橫貫北京四個城區的康恩專線還是在沒有對公眾有任何交待的情況下突如其來地停運了。

想當初,這康恩專線開通時,也曾經作為北京的一件大事來宣傳,好事者將其視作公共服務部門市場化運作的範例而加以透視研討升華,不惜筆墨地在別有用心當中對此大加讚許,其背後向當時的政府歌功頌德之意味昭然若揭。這是北京公交部門引進境外(當時香港還沒有回歸)資金的一個舉措,被認為是中文合作發展北京市公交服務的典範。

時過境遷,如今那康恩專線上車身上印有“城電巴士”字樣紅黃相間呆頭呆腦的車輛從市麵上消失了,什麽時候能夠再度上路也成了謎團。

從企業內部運作來看,股權轉移、結構調整、人員流動等都是很正常的事。隨著市場經濟在我們這裏的擴散與發展,人們也逐漸接受了它所帶來的甜酸苦辣喜怒哀樂,比如人們現在已經很習慣於炒魷魚,不管是被單位炒還是炒單位,而這在十幾年前還是很讓人難以承受和感覺丟臉的事。從這個層麵上看,康恩專線所屬的北京電車城巴公司伴隨市場變化而出現內部調整,也是無可非議的。

當然,該公司向原本就屬於下崗再就業職工收取抵押金的做法明顯屬於違法行為,早在1993年就頒行的《勞動法》對此有明確規定,此後國家與地方各級相關部門也對此三令五申,但至今該公司卻依然我行我素置若罔聞有法不依,從中可以看出即使在北京、即使在中外合資企業裏的守法狀況是多麽不盡人意。有關這方麵於此不贅。

至於車輛突然停運沒對企業員工有過任何交待,也反映出即使在北京的企業對待員工的基本態度和立場,映襯出員工在企業裏的實際地位和價值;從解決下崗這種社會難題角度看,也昭示出下崗群體的弱勢狀態。

回過頭來,雖然公司行為應該由公司自己承擔責任,並且可以由公司內部消化,但是,康恩專線及其所屬公司與其他一般性的企業有所不同,因為康恩專線是涉及到了公共服務領域,是麵向公共乘客服務,因此就具有了公共服務的性質。

就事件本身看,康恩專線停運沒有向社會做任何告知,甚至在運行線路上也不對乘客進行通知,造成很多乘客還在眼巴巴等著專線車的出現。這種狀況說明,電車城巴公司一副居高臨下的樣子,對乘客於情於理於法都應該享有的消費知情權的蔑視,以及對企業作為一個社會構成所必須擔負的社會責任的故意逃避。

而公共服務,是政府的責任和義務,作為民選的公共利益的保護者和代理人,政府在公共服務方麵是責無旁貸不可推卸的,行政所具備的法定權利所對應的責任當然也是法定的。故此,公共服務注定是不能簡單劃歸到企業行為當中並借此形成行政免責。

現在社會上流行著市場化的主張,在新自由主義所形成的“主流派”霸權語境當中,把一切都交由市場這隻亞當•斯密所謂“看不見的手”去運作,甚至把凱恩斯主張國家通過包括公共服務在內的公共開支對經濟運行產生影響的說辭也置之不理。究竟這些主張誰是誰非、以及如此爭執裏是否存在著嫌貧愛富等並不是筆者在此關注的。隻是,即使在市場化的前提下,公共服務領域裏的市場化進程被如今康恩專線停運兜頭潑了一盆冷水。

複旦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張軍認為,中國經濟仍是在一個沒有健全的市場秩序(包括能有效執行的法律)和尚未與國際上主要經濟體完全對接的交易秩序裏運行。從康恩專線停運事件中可以看到,在缺乏公共服務市場化過程中對於市場主體行為剛性約束的環境下,市場化的負麵效果將會層出不窮,公共服務的質量、品種、威信等也將會受到嚴重的挑戰,並經由此影響到社會安定,最終使政府公信力受到質疑。

康恩之後,北京公交部門加大了市場化步法,巴士公司、運通公司等紛紛策馬上路前行。如今,康恩停了。希望這是第一個,也是最後一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