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眾責任險缺失中的缺失
2004年6月6日
何必
中國保監會主席吳定富透露,國內責任保險的投保狀況不容樂觀……(略。)
責任保險是以被保險人對第三者依法應負的賠償責任為保險標的的險種,最終目的是保護受到被保險人行為損害的第三者的利益,使受害的第三者得到及時有效的經濟賠償。因此,責任保險具有很強的社會公益性,籲民眾生活密切相關。
一份投保上千萬最高限額的商場公眾責任保險費隻有幾萬元,卻幾乎沒有一家商場願意為此破費。有關部門可以把商場、歌廳等場所配備消防設施和校方通道作為是否準予其營業的審查標準,卻沒有把是否投保了公眾責任險也作為標準。
據介紹,目前公眾場所責任事故發生後,對第三方受害人提供的補償資金來源主要有三個:事故責任業主、政府財政和公眾責任險賠償。而政府財政中計劃用於災難事故的賠償撫恤金十分有限,這些巨額賠償款無疑加重了國家的負擔。
最近,在法國巴黎戴高樂機場坍塌事故中遇難的兩名中國公民將有望獲得每人高達400萬元人民幣的賠償,這一巨額賠償金將主要由機場方麵支付,而由於國外機場一般都投保了公眾責任險,因此隻要確定了賠償數額,保險公司的理賠程序將會很快啟動。
而如今國內機場、酒店、商場等公眾場所絕大多數沒有投保公眾責任保險,一旦發生人員傷亡事故,就很成問題。
雖然公眾責任險的投保率極低,但頻發的事故所帶來的災難性後果卻觸目驚心。重慶井噴事故造成237人死亡,吉林市中百商廈特大火災死亡53人。慘案的善後總要歸於經濟賠償。中石油為重慶井噴事故付出了3300多萬責任賠償,中百商廈支付了400多萬元的賠償。但如果這幾起事故的責任人不是中石油或中百商廈這樣有實力的大企業,遇難者能否獲得如此巨額賠償就成問題。
應該說,像北京這個號稱是要與國際接軌向國際化大都市買進的首都,其中的商場超市為公眾投保責任保險幾乎為零的情況,實在讓人啼笑皆非不知所雲。琳琅滿目花枝招展商品、別出心裁的吸引顧客的招數、三天兩頭打折促銷優惠,口口聲聲把顧客當作上帝,卻根本不把顧客的人身安全放在眼裏。殊不知,作為顧客,並不需要商家把自己定位在上帝那般神聖,因為上帝是不需要消費的,上帝是不會到商場裏與商家博弈的;顧客所需要的,就是一個安全舒適可靠的消費購物環境。但如此,商家在從消費者身上賺得流油之際,卻堂而皇之地無視消費者的基本權利。
就目前情況看,商家很少投保公眾責任險,其根本問題在於商家惟利是圖與缺乏起碼的社會責任感。雖然,我們不能指望商家能具備慈悲為懷的高尚情操,能學學比爾•蓋茨那樣在全球慈善捐款排行榜上也名列前茅,但還不希望中國像丁磊、劉永好那樣的富豪在最近剛剛出爐的慈善排行榜上名不見經傳。從社會上取益,理當回報社會。世界上最大的慈善家卡耐基說過一句話:一個人在巨大的財富中死去是一種恥辱。而我們的企業家們似乎對此卻嗤之以鼻,死死捂住錢袋子利令智昏,全然不顧作為一個社會人的責任與義務。
好像也不能指望必須有了相關的政策法律規定才能強製商家為其顧客投保公眾責任險。對於律令的依賴已經使我們的社會寸步難行,動輒就以無章可循無法可依當作不作為的借口,在泛法製化的道路上,逐漸將責任感全部交給法律來擔當。
從字麵上看,公眾責任險,關鍵就在公眾與責任這幾個詞匯上。公眾指的是非特定客體,並不具備指名道姓的具體某個人,因此也就有著很強的流動性與不固定性質,這是公共場所的最重要的特征之一。相比起類似產品責任險與雇主責任險來,其出險對象的不確定性很強,商家對這種不知道誰會因此而受益的險種,自然會從企業利益最大化的角度出發,作為節省企業開支的部分,能省就省了。
而說到責任,這恰恰是如今社會上變得越來越稀缺的資源。誰肯為責任買單?為肯為責任投保?具體到商家對於公眾而言,其責任更多地隻限於不出售假冒偽劣產品、提供良好的商業信譽、提供上佳的售後服務的水平上,而對於到公共場所消費的消費者投保其公眾責任險,也實在是其視野之外的。在社會上總體責任-信用體係麵臨著嚴重的危機的大環境中,在固定群體當中的責任尚且常常被束之高閣熟視無睹的氛圍裏,要求商家自覺為到其經營場所光臨的顧客投保責任險,的確是有些強人所難了。換句話說,如果對於責任的明確界定與厘清乃至擔當還處於全社會的混沌狀態,單純讓類似商場、超市那樣的商家來身先士卒,並不符合商家的利益訴求,也不符合市場經濟的客觀規律——畢竟,商家是通過納稅而對社會做出貢獻,而不是在大環境並不成熟的情況下,上感著去投保公眾責任險。也就是說,如果社會責任體係不完備,指責商家缺乏保險意識或忽視公共安全,就像是對牛彈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