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觀時事

潘曉來信的作者之一。老麽哢嚓眼的。不迎合不爭論,不自以為是否定其他,不以為掌握真理,隻是口無遮攔唧唧歪歪。
個人資料
正文

研究生“改換門庭”詰難現行導師體製

(2022-12-05 01:24:27) 下一個

研究生“改換門庭”詰難現行導師體製

                       2004年1月22日

何必

上海市某名牌高校的一位博士生導師被其門下9名博士生認作“指導無方”而被“炒”掉。……(略)

長期以來,導師將所帶的碩士、博士研究生當作私人財產和廉價勞動力,讓學生把就讀時光都花在為導師做實驗、查資料、外出跑腿、乃至導師經商活動中贏利的工具,這已經是流傳久遠而且越來越甚的事實;有為數並不少的導師更是利用學生在自己名下的時機沽名釣譽,在學生的與學習相關的作品上恬不知恥地要署上自己名字,而且還要署在學生名字之前,因此出現了一個成天到晚忙於各種應酬根本無暇做學問的導師一周內能寫出三四篇學術論文的天下奇談;並且不惜動用手中掌握的對於所帶研究生畢業論文的通過權力向那些稍有不滿或不服從者進行暗示甚至威嚇;研究生們也懾於導師手中的權力,大都忍氣吞聲得過且過,眼巴巴望穿秋水地期盼著能早日混到論文答辯的日子,能擺脫被無償掠奪自己時光、精力、學習機會和體力的景遇。有不少在讀的學生在與筆者談及這些“深造”中的遭遇時,無一例外都是咬牙啟齒但又無可奈何。

這種狀況的出現、留存與蔓延,是什麽原因造成的呢?

表麵上看,是因為那些缺乏起碼做人品質與操守卻被堂而皇之地晉升到具備帶研究生資格的導師們,在如今責任-信用體係每況愈下的大背景裏,出於私利而公然蔑視學生學習、生活權利所致。拿學生當作可以呼來喚去頤指氣使的隨從與雇傭,任意侵犯學生的權利;而在導師遴選製度方麵,由於缺乏必要的個人品行與經曆的核查、鑒定以及事後的監督機製,(例如上述事件出現後校方還解釋說,學生對導師“有意見不一定就是因為導師不合格”,而在學生對於導師利欲熏心卻“疏於學業指導”、“指導無方”忍無可忍群起“逃亡”並得到學校準許後,這個解釋裏所謂“合格”的標準太耐人尋味了——不務正業被學生炒掉的導師未必不合格,那麽什麽樣的導師才算是合格呢?)也使得這種嚴重侵害學生權益、並由於教育所具備的社會公共資源屬性而向社會廣泛輻射起到了很惡劣作用的行經長盛不衰。而教育所承擔的教書育人教化道德與風尚的功能在此早就被拋到九霄雲外,而對於公共道德而言,教育也失去了其基礎性意義。

但是,社會上依然流行的學而優則仕的觀念、和高等教育還屬於相對稀缺資源的現實、再加上高考擴招後學生人數的激增,導師與學生之間的數量之比發生了嚴重的失衡。作為供給的導師數量短缺,而需要具備研究生學曆以應對日益增大的就業壓力的學生們卻是前赴後繼。在這種情況下,曾經出現過南京某高校為了增加教師人數而讓學校夥食科長帶博士、廣東某高校提出“消滅講師”(代之以教授)的口號等等這樣讓人瞠目結舌的事實。如此,蘿卜快了不洗泥,作為稀缺資源的導師自然會為所欲為乃至橫行霸道欺壓所帶學生,而在如今自律已經成為奢侈與非凡品質的當口,有這些令人發指的行經也就在所難免了。

筆者在北歐曾經就此采訪過那裏的學生。通常情況下,導師與學生的位置與國內相比恰恰形成了顛倒的情形:在那裏是導師有求於學生,而不是學生對導師唯唯諾諾。在那裏大學中可以帶研究生的老師很多,而招收的研究生數目卻有限,通常情況下,要有兩個博士生導師同時帶一個博士研究生;而其他沒有博士可帶的博士生導師就由於無事可做而在收入上大受影響,因而形成了學生方麵的買方市場:學生選導師,而且稍有不如意,就可以向係裏或學校申請更換導師。(當然,這種情況也並不經常發生,那裏的人際關係彈性比我們這裏寬鬆得多。)

在我國高校中,現在常常是一個博士生導師同時帶若幹個博士和碩士研究生,有的導師能一個人在一年同時招收5個以上的博士研究生、再加上10個以上的碩士研究生,形成前呼後擁拉幫結夥的壯觀景象。有個被認為是年富力強的博士生導師對筆者說,他常常是根本就認不出他的學生,並因此鬧出張冠李戴的笑話,被學生當作趣聞廣為流傳。

用流水線方式大波哄批量生產博士、碩士,在導師連麵都不熟悉的情況下,其教學質量與知識儲備狀況可想而知,以這樣大幹快上狀態下培養出來的研究生去富國強民、參與國際競爭,結局大概不會好到哪兒去;同時,由於為人師表者做出如此欺世盜名寡廉鮮恥的表率,帶出的學生會如何效仿、並緣此對自己與社會的現在和未來產生什麽樣的影響,實在令人擔憂。其實質問題是,用粗製濫造產出的殘次品所帶來的表麵上的高效率,是以師生之間、進而衍生到社會上的不公平為代價,而這種代價是慘重的,而且是任何謀求正常生存和發展的社會所不能容忍的。

現在時髦的說法是什麽事要做好都得從娃娃抓起,而把娃娃交給這麽一群缺乏基本的權利意識的導師們,由他們來打造未來祖國的棟梁,無論是誰,想起來也總是有些惴惴不安。

在此,空泛談論什麽道德自律、言傳身教於事無補,利益驅動麵前也很難阻擋人的本性,教書育人者自身垂範也會形成功利與理想方麵的兩難選擇。如果現行高等教育體製不進行脫胎換骨的改造,恐怕很難有所作為。

上海這9個學生“改換門庭”是開了個頭?此風一開,會有什麽樣的後果?在讀研究生大跳槽?就算是換了導師,能從根本上改變這些不合理局麵?

希望如此。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