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觀時事

潘曉來信的作者之一。老麽哢嚓眼的。不迎合不爭論,不自以為是否定其他,不以為掌握真理,隻是口無遮攔唧唧歪歪。
個人資料
正文

大學生惡意手機欠費拷問現行高等教育體製

(2022-12-05 00:52:18) 下一個

大學生惡意手機欠費拷問現行高等教育體製

                    2004年1月4日

何必

許多同學就利用這一點在停機前狂打長途,惡意欠費。(略。)

看了這則消息,不免暗自揪心:如今,社會道德體係已經麵臨如此嚴酷的挑戰。

長期以來,我們的高等教育隻注重學生知識的灌輸,卻忽視了學生道德素質的培養與道德水準的提升。“學曆越高道德素質越低下”已經被人們關注並討論很久了。現實的情況是,高等學校方麵認為,學生道德意識的培養與道德水準的提升是基礎教育時期應該做的工作,而高等教育更應該注重專業知識與技能的培養;隻要學生學習成績好,其他方麵都可以忽略不計。另一方麵,隨著學生從中學畢業參加高考,學校、社會和家庭都更加注重學生應試能力的提高,高考的殘酷競爭使學校和家長不得不把更多的精力、時間等有限資源轉移到抓學生的學習成績上來,從而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忽視公德意識教育的狀況,形成了學生生活方式與思想方法的單向性,隻關心考試成績,而不計其他。事實上,在學生步入大學時,很多學生的不良甚至是惡劣的習性已經形成,但由於道德素質“衰減”在大學環境裏並不會遇到阻止、反而卻由於製度安排上的欠缺會獲取一些實際的利益,所以更加強了道德素質差的學生在高等學校環境裏如魚得水一馬平川;而在這種氛圍裏,遵守社會公德的學生與道德素質缺失的學生,在麵對同樣的生活境遇、相應的行為選擇及其後果方麵,明顯處於不對等的狀況,遵守道德能夠自我約束者並沒有取得道德素質低下能夠利用製度缺陷投機取巧違法亂紀的學生所獲取的實惠和利益,形成了遵守社會公德就必須為此付出高於其他人的機會成本(姑且可以將其稱之為公德代價),而缺乏道德(簡而言之就是“缺德”)者則可以堂而皇之享受現行並不健全的製度所帶來的裨益。

這種狀況的存在並不會長久下去的。按照所謂“從眾原則”,當大多數人都采取某種行為方式時,少數人由於擔心被多數人看作異端而寧願放棄也許自己並沒有認為是錯誤的行為方式轉而與多數人看齊;而由於市場的作用,勢必形成機會成本方麵的均衡,由於遵守道德要付出比其他人更多的公德代價,具體到應對每一個在大學校園裏和校外的生活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可能麵臨著比其他人要更為艱難與得不償失,也會拉動向低端墜落,最終形成摧殘公德方麵的集體無意識,造成大學生道德水平的整體滑落;在教育高等化時,其產品質量卻越來越低劣。

經濟學裏有個“劣幣驅逐良幣定律”,也稱“格雷欣法則”,按照標準經濟學教科書的定義,它指的是在雙本位貨幣製度下,如果稱幣值(重量或成色)高的貨幣為良幣,幣值低的貨幣為劣幣,則二者並行流通時,良幣功能將轉化為收藏而退出流通領域。這個定律以及被廣泛應用在日常生活領域。放到本話題裏,則就很理所當然地形成了遵守公德者逐漸被逐出現實生活領域,而僅能像古董那樣存在於人們的美好記憶當中。

道德是人格的組成部分,關乎到人在社會上的地位、作用和價值,在競爭日益激烈的時下,健全人格已經被認為是取勝的關鍵因素,大有取代個人能力、知識與經驗的趨勢。目前被各方說得越來越熱鬧的“提升我國人力資本水平”當中,精神健康與公德意識是構成個人與社會人力資本水平的重要部分,特別是在當前中國的特定環境裏,除了知識與經驗,“勿以惡小而為之”的個人品質則更加具有競爭力,而那些道德素質低下者無疑將會被市場淘汰。

另一方麵,從清華大學學生在北京動物園向狗熊潑灑濃硫酸、各地高校頻繁出現卻又讓銀行與學校很頭疼的大學生助學貸款難以收回等等耐人尋味的事件與現象的不斷發生,也讓社會對於大學生的實際效用產生了越來越多的懷疑,進而產生了大學生的貶值,也造成了高等教育體製所製造的產品難以適應市場、大學生難於融入社會的局麵。

作為高等教育資源的掌管與運用者,高等學校方麵應該對此有所思考和動作,麵對社會的道德需求培養學生的道德意識,並從教育體製方麵入手,改變目前產品頗具假冒偽劣之嫌並不適銷對路的尷尬。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