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觀時事

潘曉來信的作者之一。老麽哢嚓眼的。不迎合不爭論,不自以為是否定其他,不以為掌握真理,隻是口無遮攔唧唧歪歪。
個人資料
正文

供暖費報銷裏的政府痕跡

(2022-12-22 23:38:56) 下一個

供暖費報銷裏的政府痕跡

                                  2005年11月22日

何必

最近有一個比較有意思的現象,那就是在各個區縣的房地產交易大廳裏,不少攜手而來的夫妻紛紛要將他們的房子做產權變更,有的是想把產權人由妻子變更給丈夫,有的是由丈夫變更給妻子,這種行為可是跟感情問題不沾邊……(2005年11月22日北京電視台《首都經濟報道》)

記者介紹,據了解,每年進入供暖季後,到房產交易大廳辦理“房改房”夫妻產權更名手續業務的客戶特別多。而且,就為了報銷供暖費,也曾有夫妻將產權變來變去,而雙方單位則是推來推去,都不願意承擔這部分費用。還有的夫妻雙方單位,報銷供暖費的標準不統一,多的每平方米30元,少的隻有15元,這也是部分夫妻房產更名的原因。

看到這樣的消息,筆者卻想到了近日媒體所報道的另外一些事。

摩根士丹利首席經濟學家史蒂芬•羅奇一年來頻頻光顧中國,這一次,他又帶來令人吃驚的預測,“2006年中國經濟增速將降至6.7%”,這幾乎是下半年以來最大膽也是最低的預測結果。“我承認這個估計很可能過於保守,但是中國經濟增速的下降趨勢卻是可以肯定的”。

這個預測將在中國乃至世界引起何種反響,還有待觀察。不過,這種預測如果成真,那麽將會產生巨大的經濟、社會和政治影響。從潛層次上說,低比例的經濟增長將不可避免地帶來通貨緊縮,而近來已經有國內經濟學家認為中國已經走入通縮。筆者在央視做經濟學家訪談節目演播室對樊綱進行采訪時,他認為中國經濟保持在年增長率8%是合適的,高了通脹低了通縮(見筆者主編《國民大問題——央視提問經濟學家》,北京出版社);而從更深層麵看,中國經濟學界有種說法,一旦中國的GDP增速低於7%,那麽此前積累下來的各種矛盾與隱患將集中爆發出來(見楊帆主編《以民為本 關注民生》,石油工業出版社)。

可是,如此巨大的危險,在社會上卻根本無法引得任何波瀾。人們早就不像以往那樣熱衷於對中國經濟的增長速度津津樂道。

就此,剛剛出版的《中國經濟周刊》有評論說,“多年來,一提到中國的GDP,不論是官方還是經濟學家,無不立時神情激奮、喜形於色,並吹拉彈唱、大放讚歌。上世紀九十年代末期的通縮、前兩年的經濟過熱以及宏觀調控,都曾引起社會各界的熱烈討論。然而,對於經濟增長數字,2003年的時候我們還在爭議,2004年仍然在爭議,但到2005年時,大家卻不再熱議了,對經濟增長的關注今年明顯降低。中國民眾為什麽對GDP越來越淡漠了呢?”在分析原因時認為,“一方麵是GDP一路狂飆,另一方麵,國民個體收益與公共福利卻嚴重滯後。一方麵是為GDP增長歡呼,另一方麵卻發現失業率也在增長。一方麵是GDP的高增長,另一方麵是工資收入的緩慢增長,大多數人的實際收入非但不與GDP同步,反而急劇下降了,生存成本節節攀高,‘GDP長得跟胡子一樣快,工資漲得跟眉毛一樣慢。’”

所以,國家利益與個人利益的脫節,國家經濟增長與國民生活質量提升的背離,使得國家越來越抽象成為一個利益集團,並且與公共利益形成越來越尖銳的對立。

如是,才有了越來越多的有關個人就業、住房等方麵的咄咄怪事。最近,東北和山東等地企業紛紛出台了內部規定,單身職工可以比其他職工獲得更多的工作機會乃至待遇,使得離婚率大為提高,職工們紛紛辦理假離婚來應對就業壓力。

我們也許可以指責企業裏那些規章製度的製訂者的昏庸無能,也可以嘲笑職工為了五鬥米而不惜采取坑蒙拐騙的方式欺世盜名玷汙婚姻。但類似開篇節目所描述的現象,卻絕非房產所有權頻繁變更那麽簡單。

有人依然認為,根治這種弊端的出路在於市場化。可問題是,取消福利供暖果然能一了百了?如果取消對於失業者該如何對待則成為木桶的短板,而那些低保人群還是要靠政府關照,問題轉向了低保與非低保的標準如何設置這類技術型環節上,最終還是無法回避市場失靈的現狀。

北京師範大學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研究所副教授徐月賓《政府的社會福利角色》一文中指出,“現代社會福利製度是二十世紀以來伴隨著工業化和自由市場經濟的發展而首先在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逐步建立起來的,其核心特征是政府通過再分配成為社會福利的主體, 從而取代了傳統社會中以個人、家庭和慈善組織等為主要渠道的社會保護機製。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政府的這一角色不僅在發達國家已經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也是發展中國家政府努力追求的目標。可以說,現代政府的主要職能或活動都是圍繞為社會成員提供福利和服務或保證人民的生活需要得到滿足這一目標展開的。”“在福利國家中,政府的角色從過去被動地應對市場或政府失靈轉向了積極的、以預防和發展為目標的‘能促型政府’(the enabling state)。”

供暖報銷的有無和多少,實際上還是政府逐漸擴充權力卻擺脫責任的反映,社會福利被當作市場經濟的絆腳石而被驅逐回避束之高閣,帶來的決不是社會的安定與進步,隻能是矛盾的進一步加劇。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