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觀時事

潘曉來信的作者之一。老麽哢嚓眼的。不迎合不爭論,不自以為是否定其他,不以為掌握真理,隻是口無遮攔唧唧歪歪。
個人資料
正文

競爭力下降何所懼

(2022-12-17 23:59:11) 下一個

競爭力下降何所懼

                                         2005年5月13日

何必

競爭力排名,中國內地從去年的第24位降至第31位……(略。)

看到這樣的排名,國內很多人大概又會出現滿臉不屑的神情,以及發自內心的反感,因為這個排名直接刺激了中國人那敏感而脆弱的民族主義情懷,觸動了似是而非的愛國主義底蘊。洛桑國際管理學院沒事閑的老弄點子這種排名幹什麽?如果真要是把中國的排名向前提,倒也罷了,來不來就無視中國連續多年經濟快速增長的現實,別有用心地弄些個綜合指標來抹殺中國使出吃奶氣力才營造出的繁榮(雖然不富裕)、開放(雖然不改革)、增長(雖然不增收)的熱鬧景象。

洛桑國際管理學院評估競爭力四大指標為:經濟表現、政府效率、企業效率和基礎設施。按照國人的習慣性視野,總是報喜不報憂,有著東方人典型的死不認錯的風格。在這幾個指標中,更願意拿出動輒接近兩位數的GDP增長率、以及相對於其他一些發展中國家而強勢的基礎設施建設規模與成就,盡管其中有著大量統計泡沫與腐敗行徑,但瑕不掩玉,畢竟還是國富民強了不是?至於說到另外兩項的政府效率和企業效率,由於其像阿鬥般提不起來,也就完全可以被忽略不計,光說點好的不也是中國人的習慣,目前國內媒體也都是這麽幹的。

其實,中國在全球競爭力下降並不是吃飽了撐的洛桑學院一家之言。2004年12月15日《光明日報》報道,世界經濟論壇公布的2004至2005年度全球競爭力報告顯示,在全球102個國家和地區,我國排名第46名,比去年下滑兩個名次。專家指出,經濟全球化的國際市場已進入品牌競爭時代,名牌在全球品牌中所占比例不到3%,但市場占有率卻高達40%,銷售額超過50%。因此,加快培育推出中國自己的世界名牌已成為提高我國國際競爭力的關鍵。

眾所周知的事實是,作為中國經濟最核心組成要素與表現載體的中國企業的各方麵能力的下滑是有目共睹的。這兩年,無論是國有巨掣、股份製企業,還是民營經濟實體,抑或外商在華企業,都處於多事之時,頻繁爆發各種醜聞。而這在國際領域也直接導致了中國指標的滑落。5月13日《東方早報》數據,國家貿易風險評級用來評估一國企業在6個月內貿易中的平均不付賬風險,其考慮範圍包括7大類經濟指標,其中6標考量宏觀經濟領域,1項是企業的微觀指標。科法斯稱,中國經濟增長迅速、出口貿易蓬勃、高儲蓄投資比率以及低勞工成本等,都保證了A3的貿易風險等級。中國與最好的A1等級之間的差距在於,中國企業的財務信息仍不透明,獲得其真實財務狀況有難度,中國法律環境仍不成熟,如果中國企業不付款,債權人利益無法得到較好保障。這是最需要解決的兩個問題。在具體的行業貿易風險評級方麵,獲得較好風險評級的包括醫藥、鋼鐵、化工、電子、零售等,紡織服裝、汽車等行業則評價不高。

如此企業生存與發展環境狀況確實令人膽戰心驚又無可奈何。不過,如果單純將中國國際競爭力下降歸罪給中國企業,顯然有失公平。口口聲聲說經濟全球化與品牌有著緊密關係的所謂的專家又煞有介事地使用了障眼法,把中國在世界上競爭力下降歸結為企業品牌意識的薄弱。雖然中國企業自主研發意識、能力與動力的缺乏是不爭的事實,近來被各方密切關注的珠三角地區民工荒所反映出來的外源型經濟的致命死穴像瘟疫般向全國擴散並扼殺著中國經濟增長內生機製與眩目成就,國民經濟對外依存度過高的軟肋早就暴露無疑,給國家安全與社會生活帶來了巨大的不確定性,且在中國占據戰略製高點上將機會與優勢拱手讓人。但如果把國力孱弱僅僅放在這個層麵,卻實在是有著以偏蓋全掛一漏萬的故意。

“重要的不是排名,而是排名說明的問題。”世界經濟論壇首席經濟學家奧古斯都博士說。世界經濟論壇是根據宏觀經濟指數、技術指數和公共機構質量這三項標準對一個國家的競爭力作出評判的。

洛桑學院還是很慷慨地把排名首位給了美國。可是,如果仔細看,與北歐那幾個各自人口還不到北京人口的小國相比,位次下滑的中國與獨占鼇頭的美國確實有著很多的相似之處。好像與小布什商量好似的,兩國都在實施著加大貧富差距的基本經濟方針,執行著針對富裕社會階層的減免稅收的政策,中國政府成功地以壓低本過勞動力收入維持廉價勞動力價格而獲取了國際競爭優勢以及國內城市化空間,並且由於對美貿易占據中國外貿生死悠關而固守輸美商品的低價,借此雙方心照不宣地聽任人民幣盯住美元的固定匯率製度,讓美國人享受中國勞動力盤剝的漁利,減弱了美國通貨膨脹的壓力,成全了美國利用歐洲國家政局不穩狀況下在地緣政治方麵的優勢而保持經濟相對做多走牛。

於是,就算在經濟增長、政府效率、企業效率、基礎設施為指標體係的考量中,或者是宏觀經濟指數、技術指數、公共機構質量體係的盤點裏,中國競爭力的下降根本不足以對現行政策製定思路與方向有任何影響。考慮到中國政府在配置市場資源方麵的權力有擴大的趨勢,這種局麵更將愈演愈烈。

因此,在中國人自己對中國經濟增長勢頭與成就牛氣衝天時,讓國際上那些拉低中國國際排名的人見鬼去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