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觀時事

潘曉來信的作者之一。老麽哢嚓眼的。不迎合不爭論,不自以為是否定其他,不以為掌握真理,隻是口無遮攔唧唧歪歪。
個人資料
正文

又一起野蠻歧視來京孩子事例

(2022-12-17 23:51:39) 下一個

又一起野蠻歧視來京孩子事例

                                2005年5月9日

何必

長假過後,孩子們來上學的時候卻發現這裏隻剩一片平地了……(略。)

看到畫麵裏那些失去了學校的孩子們一個個無助而且淚水漣漣的表情,不由得讓人感到陣陣辛酸;而到已經被夷為平地的校址的學生家長們無奈連帶被卷走學費的家長們麵對攝像機的抱怨與控訴,也實在體會到大眾媒體在這種事情上的勢單力薄無能為力,能為這些孩子及其家長做些什麽?媒體報道了又能管什麽用?校舍拆已經拆了,學生哪怕暫時無處就學也已經是鐵定的事實,麵對威權政府,各方除了忍氣吞聲之外又何作為?

據部分得到教委通知的家長介紹,教委安排的學校太遠,自行車接送都要兩個小時,雖然不收學費,但校服、飯費、水費等費用太高,承受不起;拆違章建築可以理解,不讓非法辦學也行,可現在太措手不及了,就算是危房,8年了也沒倒,也不急這一兩天,拆除違章建築的辦事效率倒是挺塊的。

花鄉地處北京城鄉結合部,向來都是來京務工人員聚集地,他們的子女上學一直是個老大難問題,這種現象在北京並不是個別事例。北京目前有來京務工人員400多萬人,其中適齡入學少年兒童有幾十萬,光是在朝陽區就有像花鄉便民小學這樣的“非法”學校近100所,容納著數萬個孩子們。想來,這樣的學校都是不合法的,也都會麵臨花鄉小學這樣的待遇與命運。

如何讓農村到城市務工人員的子女享受所在城市孩子們同等的接受教育的待遇,行使法律所賦予的義務教育權利,這是被坊間長期密切關注的事。在目前城市教育資源配置不合理、尤其是在城鄉結合部幾乎形成了義務教育資源的空白的狀況裏,怎麽才能讓這裏基本上都是外來人員的孩子們也能沐浴到教育的陽光,是個曠日持久的問題。

花鄉便民小學在非法狀態下運行已經有8年時間了,比起一個人從走入小學校門到小學畢業的時間還要長,這種“非法”狀態的延續,可謂是很具有諷刺性的,周邊大量孩子有著上學讀書的需求,而現實情況是城市義務教育機製又不能向他們提供教育供給,隻能聽憑市場提供上學條件,這本身就是對義務教育的事實否定,突出體現了作為公共服務部門責任的缺失。

人們早就討論在教育資源分布不合理的局麵之中,是否將這種非法辦學狀況合法化的問題,但討論歸討論,當政部門卻絲毫不為所動,在整治城市社會秩序的總體思路下,非常氣勢洶洶地二話不說就把孩子們就學的學校扔進了曆史和記憶中。

北京市在義務教育階段采取就近入學原則,可對於花鄉這裏的來京孩子們來說,附近的公辦學校根本不收他們,這本身就是我們的教育製度至今依然荒謬地采取內外有別政策的真實表現;教委雖然就拆除非法學校進行了分流學生的安排,可如果自行車接送都需要兩個小時,這距離上下學要穿行大半個北京城也沒什麽區別了。若此,除非是強製性讓來京孩子們在法西斯訓誡裏被迫重複領略京城風光、以及通過長途跋涉增強體質增加路途中消費從而振作內需外,看不出有其他什麽益處。

拆除違章建築、使教育活動納入政府監管範圍之內,這些聽起來都是很冠冕堂皇無可非議的理由。拋開每每強製性拆除就有著大量尋租空間的事實不談,對於孩子們來說,上學是最重要的,也是他們法定的權利。由於拆除牽涉到為數不少的孩子的教育這樣的大事,拆除這件事本身就應該廣泛聽取學生及其家長就拆除的合理性、程序、補償、接續教育地點、費用支付等方麵的意見,還公民以知情和選擇的權利。

即使是正確的拆除,也必須要先考慮到孩子們如何能夠接續教育、持續上課不至於中斷的問題,在采取拆除措施之前,教育部門、鄉村政府應該準確無誤地告知並妥善安排每一個孩子轉學分流,且需要就接送孩子上下學作出製度性安排,而不是一股腦將成本悉數轉嫁給孩子和家長。

隨著新一屆政府親政後采取的一係列矯正以往荒誕不經甚至不近人情的執政方針及其政策,北京市也取消了不少對外來務工人員各種歧視性限製規定,從宏觀層麵為真正實施法律麵前人人平等、加快城市化進程鋪平了道路。但是具體到各個領域事務的處理上,卻常常又習慣性地回到以往被視為常態而合法的老路上;特別是在政出多門各自為政的情況下,基層政府的行政行為往往使得本來也許還不錯的政策被弄得麵目全非歪曲走樣。

就目前情況看,花鄉教委、鄉鎮政府的所作所為充斥著野蠻執法、對來京人員及其子女的歧視、以及對來京孩子們在平等的氛圍中行使義務教育權利的漠視甚至踐踏。這種野蠻、歧視與漠視,已經、正在並還將繼續給來京人員和他們的子女的身心造成著連續不斷的傷害,而這種傷害是會積澱在他們的心底,在未來要由社會為了如此行徑買單的。實質上,現在這些來京孩子的入學接受教育的問題,會演化為未來的社會問題,這種野蠻、歧視與漠視會耳濡目染這些原本天真無邪的孩子,並由他們發揚光大變本加厲地傳承下去。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