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影票房疲軟乏力
2005年2月14日
何必
目前,中國的電影市場正日趨成熟,針對電影檔期的票房競爭也將會愈演愈烈……(略。)
2月14號是個什麽日子?這應該是不言自明的,情人節嘛。可是,電視節目裏卻隻字不提這三個字,繞來繞去,主持人插科打諢裝傻充愣:“2月14日?那是大年初六唄!”各種解說詞裏也振振有辭地“今天是個愛情的日子”、或者什麽溫馨、甜蜜、宜人、親密無間之類的形容詞毫不吝惜地使用,可就是不能提及那三個字。這是因為宣傳部門有規定,對於像聖誕節、情人節之類的西方節日不許體名字,所以媒體、特別是電視節目就隻好盤旋迂回就是不能捅破那層窗戶紙。這不是有病嘛。
到了情人節,所謂“愛情檔期”隆重登場,當下最紅的女星所飾演的影片針鋒相對劍拔弩張,同時亮相這讓人在如今詞匯輩出之際頭昏眼花的“檔期”裏爭風吃醋。
那個位於北京遠大路上的Mall,從一開始就神乎其神,號稱是亞洲最大的,從美國弄了這麽個概念來,在城市繁花地帶開設了那麽個大而全的超級購物中心,全然不顧美國人隻是把這種玩意兒開在郊區的設計,因此北京這個物件被越來越多的人不看好。就這,也馬不停蹄地在裏麵弄了個據說是最豪華先進的影院,設備音響屏幕乃至壁紙等都是國際一流水平,大大小小各種規格的影廳讓人目不暇接。
愛情檔期,聽起來無非還是那些花前月下情意纏綿的東西。那趙薇由於穿了像日本國旗服裝而遭到憤青潑糞便,然後又不住鬧出緋聞,對於自己的演藝生涯的公眾評價肆無忌憚。當然,整個演藝圈裏也是夠汙七八糟的,張國立的公子在中央戲劇學院與女朋友鬧到了司法介入,而該校什麽係主任以上戲相要挾與女學生上床被公開,鬧得滿城風雨……人們再熟悉不過的,就是這演藝圈裏才藝更多表現在床上,充斥著下半身的血雨腥風。
就這,也還是吸引了太多的少男少女追逐著明星夢,向往著左拉《婦女樂園》裏“地板上布滿皮毛,成衣像受傷士兵的偉大戰服掛起,蕾絲和內衣一覽無遺,弄得皺皺的,扔得到處都是,讓人聯想到好像在一陣突臨欲望的騷亂無序中,婦女大軍被脫光了衣服似的”那般景象,甚至期待著有朝一日也能夠達到社會學家米勒所謂“女性能從對絲綢(而不是其愛人)的撫摸中獲得更多的能激起情欲的感覺”的境界,完成今生今世對於出人頭地光宗耀祖使命的熱切期待。
英國作家克裏斯•羅傑克在《名流》一書中認為,“名流”的現代含義來自諸神在聖壇上的跌落,以及民主政府與世俗社會的興起。“隨著上帝的遠去和教堂的衰敗,人們尋求得救的聖典道具被破壞了。名人和奇觀填補了空虛,進而造假了娛樂崇拜。”
而當代中國人有肉體沒靈魂、有物質沒精神的趨勢已經恨不得讓全世界都五體投地甘拜下風,自然,這種娛樂崇拜也就順理成章。
可要說包括電影在內的中國娛樂市場正在走向成熟,聽者怎麽那麽別扭。就拿這電影市場來說。剛剛過去的2004年,電影市場票房創新高地達到了15億元的規模,一時間被各方熱捧得頗有滋味。可同年美國的電影票房收入為94億美元,合人民幣777億,是中國票房的52倍。單純看這數字好像沒什麽,但別忘了,美國是個有很多成人電視節目的地方,我們現在口口聲聲的“幾級片”就是從美國人那裏原封不動照搬過來的,而到現在我們這裏掃黃打非還是要戒除成年人性生活的題材;另一方麵,美國電影的附加值開發得淋漓盡致,即將在香港開業的迪斯尼也讓中國人在自己的土地上看到了什麽是文化殖民。而且,2004年美國電影平均票價為6.22美元,約合50元人民幣。回過頭來看看中國電影票價,動輒幾十上百元,而美國人均收入是北京人的21倍,但在電影票價上,中國人卻要掏比美國人還要多的錢!
這叫正在日趨成熟的市場?如果不是胡言亂語就是別有用心。
即使不與差別過於懸殊的美國對照,看看我們的周邊國家。韓國也曾經痛苦體驗過電視對於電影的衝擊,但韓國人發狠要在文化上樹立自己國際性的品牌,並為此付出了經年累月持之以恒的努力,到如今以中檔電影將觀眾拉回到電影院裏。當下中國來不來就是“哈韓哈日”,也足以反映出本土電影的沒落。
再看看同為文明古國的印度,其電影業更是紅紅火火好不熱鬧。寶萊塢以每日一片的規模超過大洋彼岸的好萊塢,並且吸引了大量資源成就了大量的就業機會。這不能不讓比鄰的我們汗顏。
去年中國電影創紀錄地達到了15億元。查遍中國所有的產業,產值在15億元規模的,除了電影還真找不到能夠與之比肩的。相形於其他隨便什麽能夠得上產業的領域動輒幾千上萬億元產值的規模來說,電影產業顯得那麽可憐兮兮不堪一擊弱不禁風的,就那麽幾塊料在裏麵沒完沒了地折騰,好幾十年還是那幾張老臉不住在國人麵前忽悠搖晃,造成著太多的視覺疲勞。
怎麽也看不出這電影能夠像筆者小時帶著小板凳看露天電影時那樣卷土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