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觀時事

潘曉來信的作者之一。老麽哢嚓眼的。不迎合不爭論,不自以為是否定其他,不以為掌握真理,隻是口無遮攔唧唧歪歪。
個人資料
正文

國企問題大暴發

(2022-12-16 04:01:55) 下一個

國企問題大暴發

                                           2005年1月16日

何必

中國機械對外經濟技術合作總公司原總經理王永安(正局級)涉嫌私分國有資產200萬,……(略。)

又是一個大型國有企業老總鋃鐺入獄,又是一個59歲現象再現於國人麵前。想來,這位王總臨近退休,卻晚節不保,本來想給單位職工謀點子福利,一不留神把自己退休的去除鎖定在了囚室當中,晚年裏恐怕要有相當時日隔著鐵窗遙望自己平生鞠躬盡瘁的美好世界了。很可能,這王老並沒有把更多的錢揣在自己兜裏,而是在單位裏人人有份地在大鍋飯形式中平均主義了,心裏覺得很窩囊,沒有中飽私囊卻要一個人來承擔牢獄之災,憑什麽?

這些日子,有關國內企業東窗事發的報道此起彼伏不絕於耳。中航油那個年薪2350萬的老總陳久霖被新加坡警方刑事拘留、創維老總黃宏生被香港警方刑事拘留、中國國際航空公司被查出設立數額巨大的小金庫、伊利集團包括董事長在內的5名企業高管涉嫌挪用公款被內蒙古檢方拘留、長虹董事長倪潤峰盛傳因公司在美國被詐騙4.5億美元涉嫌親屬沾染遭到雙規;而去年挑起引起全國廣泛關注的“郎顧之爭”當事人之一的格林柯爾老總顧雛軍因在企業信息披露方麵造假遭到香港證券交易所的譴責,引得一直由於被廣泛認定為在那場有關國有資產留存中“找對了病症卻開錯了藥方”的另一方當事人郎鹹平頗有些幸災樂禍地頻頻評論說“有意思”……

那麽多名聲顯赫企業的老總在國內外紛紛進了班房或受到限製,而且,一個令人矚目的現象是,出現問題的人物從政府官員開始向企業高管人員方麵擴散。那邊,政府官員一個接一個不住落馬麵對審判庭,這邊企業老總高管卻忙不迭地頻繁出事。這預示著,中國企業積重難返的問題集中暴發的時期已經到來。

有趣的是,這兩天,2005年全國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工作會議召開,有關國有資產問題再度聚集在社會麵前。

1月14日中新網報道,國資委主任李榮融13日表示,中央最近已經明確,大型國有企業不搞管理層收購;中小型國有企業的管理層收購,要區別情況,原則上也要在建立國資委或明確相關機構負責、明確出資人以後規範進行。李榮融指出,國企改製和國有產權轉讓工作中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突出表現為管理層收購和國有產權交易不規範。去年6-11月,國資委會同財政部、監察部等部門先後對21個省區市國有企業改製、國有產權轉讓和維護職工合法權益等情況進行了督查,發現一些企業在實施管理層收購過程中企業負責人自賣自買,暗箱操作;有的以國有產權或實物資產作為其融資的擔保,將收購風險和經營風險全部轉嫁給金融機構和被收購企業;有的損害投資人和企業職工的合法權益,引發了一些不穩定因素等。在國有產權轉讓中也存在一些問題,有的企業國有產權轉讓不公開、不透明,進場交易比例很低,甚至基本上未進場交易;有的財務審計不嚴,資產評估不實,虛構虛增成本,低估賤賣國有資產;一些地方甚至出現內外勾結、違規審批、隱匿轉移、侵占私吞國有資產的違法違紀行為。

看上去,國資委對於管理層收購問題明確做了區分與表態,而且也公開列舉了諸多國有資產管理方麵的問題。通看這些問題,沒有一個不是風聲鶴唳窮凶極惡的,隨便哪一個都能導致人頭落地的刑事懲罰。

1月13日中新社消息,李榮融今天表示,國資委今年將重點開展十項工作。主要包括:抓緊建立和完善國有資產監管的組織體係。進一步完善國有資產監管的法規體係。進一步建立健全落實國有資產經營責任的相關製度。進一步理順分配關係。進一步加強國有資產的監管。國資委將會同有關部門對部分地區開展督查,以進一步規範國有企業改製和國有產權轉讓工作。加快建立健全現代企業製度等。

如此看來,國資委也信誓旦旦要做好一係列工作。按照新一屆政府對於以往韜光養晦策略的修正,無論在什麽重大場合都要有中國的聲音,動輒就是幾點主張幾項倡儀,國資委也樂得弄出十項工作來推動“進一步”,似乎原本的工作早就未可厚非了。

1月15日新華網報道,李榮融最近表示,國資委在《企業國有產權轉讓管理暫行辦法》基礎上,已完成規範中小型企業管理層收購(MBO)有關辦法的草案起草工作,辦法有望於一季度出台,快的話應在春節前後。目前全國31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國資委全部組建完畢。而截至2004年年底,已組建國資監管機構的市(地)有203個,占總數的45.3%。李榮融表示,希望在2005年上半年能夠完成市一級國資監管機構的建立。

不肖說,已經組建的203個國資監管機構又是機構臃腫的最佳借口,加大了行政成本、降低了行政效率不說,還給國有資產保持增加了新的砝碼。

可耐人尋味的是,1月14日《新京報》消息,國資委業績考核局考核四處正處級調研員陳天曉涉嫌挪用公款5000萬元案,由宣武檢察院反貪局偵查終結,現已移送審查起訴。

國資委的職能是進行國有資產監督管理,這個部門從設立到現在不過兩年時間。而如今,監管者腐敗也付出水麵。雖然涉案者的所作所為並非是在國資委期間,可如此案件,還是暴露出依靠這麽一批職業行為背景者來行使國有資產監管權力,誰能心安理得無憂無慮?

目前的情況是,國有企業麵臨著兩難境地,改製則會麵臨管理層惡意收購造成國有資產流失的居民,如果按照郎鹹平的秘笈保持國有企業現狀則還是擺脫不了所有者虛置的狀況。問題的實質還是在於,在整個社會環境權利不對稱的狀況下,空泛而局部談論國有企業問題,隻能是紙上談兵,一旦落實到現實當中必然產生違法亂紀,而所謂全民財產也就不可避免地成為“極少數人”的囊中之物。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