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觀時事

潘曉來信的作者之一。老麽哢嚓眼的。不迎合不爭論,不自以為是否定其他,不以為掌握真理,隻是口無遮攔唧唧歪歪。
個人資料
正文

北京人均收入戰首位之憂慮

(2022-12-15 01:08:18) 下一個

北京人均收入戰首位之憂慮

                                 2004年12月7日

何必

昨天, 一份“2004年國內薪酬統計報告”出爐,顯示出今年職場的兩個重大變化。……(略。)

看了這樣的報道,不免有幾重憂慮。

憂慮之一,發布這次統計報告的智聯招聘,由於與中央電視台合作弄了個現場招聘秀節目《絕對挑戰》而紅火起來,讓其他一些類似前程無憂網、中華英才網等商業性人力資源網站感到當初在與央視合作意想談判過程中猶猶豫豫實在有所不當,毀之不及,讓原本難以為繼的智聯招聘依靠強勢媒體的烘托而再度浮出水麵。自然,這種憑借宣傳而走紅的方式本身究竟會產生何種核心競爭力,也還令人思量。

同時,在國內薪酬調查統計方麵,中華英才網一直占得先機,雖然有通過網絡調查的天然局限性,但畢竟其專業性曾經令業界對其發布結果信以為真。如今,智聯招聘對其人才數據庫裏所謂200萬份簡曆進行統計,這種簡曆的真實性、有效性、及時性等都有著一些存疑之處。而且,其內容涉及國有、民營、外資企業和國家機關,但這些單位從業者上網填具個人簡曆的頻率、迫切性以及可信度是不同的。僅僅依靠這樣的簡曆作為基礎數據得出結論未免還是難以心悅誠服。如果說是商業性人力資源網站出於自身利益最大化考量的自我炒作(智聯招聘善於此道)也就罷了,而通過大眾媒體(這則消息在各大門戶網站上都被放到了頭版)公諸於眾,那麽就勢必令人懷疑其公正性與準確性。

憂慮之二,退一步說,如果這樣的統計結果是可靠的。那麽還是會有問題。而問題恰恰來源於媒體所津津樂道的所謂變化。說國有企業的薪酬增幅首次超過外企,這能說明什麽呢?眾所周知,北京的國有企業是一些行業巨頭雲集之處,而這樣的巨頭往往都占據著壟斷或者寡頭壟斷的位置。能源、交通、鐵路、民航、文化、藝術、體育、教育、醫療、電信、郵政、人事、勞動、旅遊、建築、土地、水利、電力、煤炭、鋼鐵、冶金、石油、化工、軍工、新聞、出版等等,由於北京政治中心的地位,各種依附於相關部委局辦的企業鱗次櫛比,近水樓台地獲取著近乎天文數字的壟斷利潤。而且在體製轉軌過程中,有著太強烈的把轉軌當作終極形態固化下來、以維係各自在該過程中不可避免出現的製度與權力真空造成的渾水摸魚環境以及從中撈取既得利益的動力與願望。在高額壟斷利潤節節攀升居高不下的情勢當中,作為企業效益的最終表現之一,薪酬的增長直接體現了企業的經營狀況,而北京國有企業薪酬增幅超過外企,會給我們什麽樣的啟示與警醒?更何況,今年成為全國性熱點的香港教授朗鹹平針對國企改製當中出現的國有資產流失也是真真切切的(盡管他給出的解決方案值得商榷),而越來越多的國企被廉價出售事件也實在令人觸目驚心;僅在這幾天,就出現了中航油公司被新加坡當局進行刑事調查、中國國際航空承認確有50億人民幣秘密帳戶等中國國企醜聞,而這些在海外有著不小影響力的巨頭、以及類似前兩天創維董事局主席在香港被拘留接受廉正公署調查等事件,突出反映出中國企業低透明度低責任感的企業文化。在這種狀況裏薪酬的增加,意味著什麽?

憂慮之三,說北京月薪長一成,可通看周邊,沒聽說什麽人喜形於色在自己的錢包見鼓漲。這種加薪之說從何而來的確匪夷所思,而且比去年同期增長了11%,這可不是個小數字,超過了GDP增速。可像《中國新聞周刊》之類的的媒體不惜用封麵標題“2004降薪寒潮”來描繪今年的薪酬狀況,其他各個媒體上,鮮見大規模加薪報道,甚至加薪新聞本身都成了稀缺資源。外企加薪進程基本上處於停滯狀態,國家機關也幾乎沒太大動靜,而如果這11%全部被國企那19%所充斥,這也太可怕了。如果一直為國企改革睡不著的朱鎔基在任,聽到這樣的消息,不知道得樂成什麽樣呢。但如果真是這樣,對國民而言福兮禍兮?

憂慮之四,北京人平均收入水平首次超過上海,多麽讓人喜不自勝。可別忘了,正是上海長期獨占鼇頭的人均收入水平,才有了如今生活支出火剪般的飆升,才有了平均房價8201元/平米的荒誕不經,才有了東方明珠輝煌裏下崗人員的哀歎。一向不為北京人做主的北京行政部門,原本就在北京人收入並不最高時就在類似電話費率等方麵取全國高限,如果北京人均收入居全國之首,那北京人不加倍給莫名其妙的項目掏腰包才見鬼呢。不說別的,就光是6個世界文化遺產門票價格聽證會上,與會者當然要異口同聲加上一句北京人的收入也能夠支撐價格上漲,盡管這個城市裏還有近千萬計的收入人群分母。

憂慮之五,國企中高層薪酬增幅大,企業也如是,而新雇員收入卻出現下滑。這是什麽?貧富差距在企業裏呈現出擴散態勢,或者說,貧富差距在企業這種社會組織內部逐漸正規化。中國企業中名義工資差距本來就高於世界平均水平(遑論實際收入),而收入差距進一步擴大的現實與趨勢,對於企業正常運行、人力資源合理配置、企業形象乃至社會公平與安定、生活質量普遍保障等都不會有什麽好處。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