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觀時事

潘曉來信的作者之一。老麽哢嚓眼的。不迎合不爭論,不自以為是否定其他,不以為掌握真理,隻是口無遮攔唧唧歪歪。
個人資料
正文

避而不談車市崩盤

(2022-12-15 00:19:58) 下一個

避而不談車市崩盤

                                        2004年11月13日

何必

據亞運村車市提供的數據顯示,今年10月份,全國銷售轎車9萬多輛,比上月下降了近8%,……(略。)

作為國內汽車市場的“晴雨表”,亞運村車市每月一次的信息發布會一直頗受媒體關注,而在12日下午召開的亞市10月份汽車銷售總結會上,悲觀氣氛十分濃重,而市場經營者對未來車市麵臨崩盤的預期更讓人大為震驚。

但在節目的最後,對於車市“崩盤”的說法,被看作是不屑一顧的危言聳聽和一家之言,如今的狀態應該是市場競爭作為至高至上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法寶,自動將帶來市場格局的重新分布,把那些不合格的經銷商淘汰出局,使得車市更加完善服務更加到位這種令人欣喜若狂的景象,最終以如此情形與趨勢“對消費者來說是件大好事”做了一個功德無量皆大歡喜的完滿結局。

想來,同為拉動消費而被人們稱作五大“井噴”的領域裏,比起住房、旅遊、教育、通訊來,車市幾乎是火得最晚的一個,私家車購買也不過就是這兩三年才登堂入室成為消費景觀。還沒怎麽著,有關汽車市場與消費的各種莫名其妙的消息就層出不窮。類似汽車價格全麵失守、汽車保險費率不斷提高、騙保行為防不勝防、汽車零配件一次性降價幅度達到80%、油價節節攀升、機動車負全責引發全國性人車大戰,等等,眼花繚亂目不暇接。

奔馳生產線在北京隆重上馬,北京現代被市政府牽線做媒拉到國安俱樂部成為讚助商,索塔納被懷疑指定成未來北京市出租車車型,洋溢著北京汽車業的紅火。今年5月21日,新的《汽車產業發展政策》頒布後,一些與該政策相關的配套政策法規處於醞釀中。其中,《汽車品牌專賣管理辦法》引起各方關注。參與該辦法製定工作的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汽車產業政策研究室主任黃永和認為,汽車品牌專賣的首要內容就是生產企業的授權,沒有授權不能賣車。這種強化生產者霸權的政策措施,與其他措施一道,構成了車市生存的大背景環境。

亞市例行信息發布會所發出的車市即將崩盤的消息,是在一係列數據支撐下得出的結論。如果把目光放到更為寬泛的視野裏,諸多4S店早就慘淡經營不堪重負紛紛尋求脫手轉讓之道,號稱世界最大賣場的燒餅帽——金源購物中心裏也采取“去車市化”戰略,其他本來想憑借車市火暴從中漁利者一股腦逃之夭夭,也基本上可以佐證亞市“崩盤”之說。

如果說亞市這樣的汽車銷售市場就應該崩盤,這不僅背離市場經濟的發展方向,也表露出對產供銷一條龍這種計劃經濟時代經營理念的回歸。如今,在北京家電市場上,國美、蘇寧、大中三大市場把生產者霸權擠兌到了胡言亂語的地步;軟件領域連邦之類的純種經銷商的存在給開發商形成了價格博弈空間;世界500強企業裏,沃爾瑪長期盤踞前茅,以及國外零售業巨頭搶攤國內市場,揭示並延續著流通創造利潤這種與傳統經濟學原理背道而馳的神話,傳達著製造和引導消費者偏好之類美麗而陰險的風光。

也許可以說,如果經銷商在生活中被徹底幹掉,產業結構退化到重化工乃至刀耕火種時期,可能像騎驢比坐飛機安全那樣避免了崩盤。

最近能聽到太多的“崩盤”之類的“危言聳聽”:職業化10年了的中國足球聯賽麵臨崩盤,股市麵臨崩盤,房地產泡沫一旦破碎麵臨崩盤,保險去掉那40%的泡沫也麵臨崩盤……而股市、房市、險市不管哪個發生崩盤將把中國本已千瘡百孔的銀行拖進泥沼,最終將導致中國經濟的崩盤。雖然這最後的推測是不管中國人還是國際上都不願意看到並且會不遺餘力防止其發生的事情,但卻阻擋不了人們用腳投票避猶不及,無論是當前足球聯賽現場寥寥無幾的觀眾,還是中國可憐的保險密度,或者股市被套牢的數以千萬計的投資人,以及被冠之以“持幣待購”美名但還是攔不住經銷商望風而逃的車市,背後顯而易見的是居民銀行儲蓄存款高達12萬億但消費卻良久萎靡不振。

如果大而化之,香港中文大學石齊平認為,當前中國麵對著不少不利因素,其中最主要者有:⑴失調:主要指龐大國企及國有金融機構因產權未理順而導致的諸多問題;⑵失衡:包括沿海及內陸之間、東部與西部之間、城鄉之間、農業與非農業之間、有知識的群眾與沒有知識的群眾之間的巨大發展落差;⑶失業;⑷失序,即脫序,主要指腐敗、貪汙。

這“四失”當中,隨便哪個都是引發崩盤導火索。於是,最現實而緊迫的選擇,並不是諱疾忌醫,采用鴕鳥政策對崩盤的危險視而不見,還口口聲聲說“對消費者是件大好事”,倒是能張開惺忪的睡眼,想想如何避免崩盤及其給國民帶來的無法估量的損失。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