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觀時事

潘曉來信的作者之一。老麽哢嚓眼的。不迎合不爭論,不自以為是否定其他,不以為掌握真理,隻是口無遮攔唧唧歪歪。
個人資料
正文

善變的嘉年華

(2022-12-11 00:24:11) 下一個

善變的嘉年華

                                             2004年8月14日

何必

嘉年華從開業倒現在,粗略一算就有近10個項目先後改變過遊戲規則……(略。)

環球嘉年華最近是北京媒體頻繁而密切關注與曝光的題材。

去年嘉年華到了上海,引起了上海當地的熱捧。沒看到上海以及其他媒體對嘉年華有什麽微辭或非議,與今年嘉年華到北京的情形有了很大區別。媒體對於這種報道角度和反映程度上的鮮明反差,也紛紛討論追究過其背景原因。

有的說是因為北京媒體競爭比上海激烈,太多的國字號媒體都在北京呆著,形成了媒體中心,而如此多的媒體資源集中在這麽個巴掌大的區域,就對該地區的新聞素材有了別樣的解讀空間,比如,7月10日北京大雨造成了城市災難,中央電視台有些節目幹脆對大雨裏交通擁堵、立交橋積水車輛被浸泡、路麵坍塌等情況做了現場直播,平麵媒體也連篇累牘地對此進行了圖文並茂的報道,北京市屬媒體也就自然而然地可以跟在其後起哄而不受注意,不像外地媒體那樣,隻要對當地新聞說三道四就會引起地方當局和社會的密切注意,因此地方媒體往往更是麵對某個新聞事件有著集體失語的情況,就像今年安徽阜陽劣質奶粉、山西繁峙礦難等事件中當地媒體在事後都“不約而同”地默不作聲一樣,對令人發指的各種行徑隻字未提不予報道,暴露出媒體隸屬於行政機製的尷尬。雖然北京媒體還比不得廣東類似南方報業集團那樣敢於把非典、孫誌剛事件等躍然公眾之前,但有限競爭還是給受眾提供了不同角度的事件解析。(北京坊間紛紛傳聞,10月1日起有可能取消公交月票,但媒體對此至今還未能有所討論。不少北京市媒體從業者都希冀著那些不歸屬北京市管轄的媒體率先掀起這方麵的報道,然後就可以跟進熱炒以免除先行發難的責任,但就目前看,非北京市媒體方麵還沒有什麽動靜。)

另有的則把嘉年華在北京受到各方的持續批判看成是北京與上海兩地文化方麵存在的差異。上海在崇洋媚外方麵在全國一向走在最前列,隻要是洋玩意兒在上海就會贏得熱捧,這種熱捧有時甚至到了寡廉鮮恥的地步,人們日常對於國外流行的追逐到了不假思索食洋不化的程度,日常用語裏夾雜著英文單詞成了上海白領的品味標誌,外嫁比如日本人也成為時髦與風尚。也正因了這些,嘉年華才有了在上海的火暴與不受阻攔的一路暢通。

不管是因為什麽,嘉年華在北京沒有了去年在上海的豪情與風光,從一開始就磕磕絆絆不順利。還沒開業就有了由於燈光與噪音擾民而與周圍居民的摩擦,雖然比起很多國內企業來做得已經算是不錯,給周圍每戶幾百元的補償和幾張門票,但還是被有些不依不饒得像“刁民”般的住戶反映到了媒體,而被唯恐天下不亂的後者捅了出去,弄得在國際上叱吒風雲名聲顯赫的環球嘉年華在北京卻是出師未捷先行遭遇到了狙擊。此後,就再也沒消停過,比如門票太貴與北京消費水平差距過大,遊戲項目設置過濫規則常改有欺詐遊客之嫌,大雨中未能給遊客提供遮鳳避雨條件和場所而讓在場的男女老少亂成一團,突然停電致使一些遊戲設備停止運轉把當中的人懸掛在半空中,有14台設備所提供的遊戲涉嫌博彩而被舉報最終被當局取締,遊戲是否應該中獎的仲裁缺乏公正性,給到該處勤工儉學的大學生勞動報酬支付方式與最初承諾不符扣除了1/3作為抵押隻能到最後偃旗息鼓之際再做了結,等等。(不知道嘉年華在上海時是否有過涉嫌博彩、突然停電把遊客半死不活地吊在空中之類的的情形、以及如何就沒有引起上海人的抱怨。)

嘉年華在北京舉辦時各種遊戲規則頻繁改變,從其開業後到現在這40天裏已經為社會所熟知。最初時,有的遊戲獎品設置比較普遍,但凡什麽人大都可以獲獎,可沒兩天嘉年華方麵就取消了這種獎品,改作比較昂貴但卻不容易取得的品種,外方對媒體表示這是因為比較便宜的獎品數量不夠了,所以才有了這種替換,但媒體卻就此沒事找事地興師問罪作為什麽開始前卻沒有考慮到遊戲獎品與遊客數量之間的對應。到現在,嘉年華方麵似乎也死豬不怕開水燙,反正也是過路客,賺上一把就走,充其量不過這50天的時間,任憑眾說紛紜,很多遊戲都是頻頻修改遊戲規則,開始時中獎人數很多就增加遊戲難度,而一旦獲獎者少了因而回頭客減少就再作調整,感覺賠本了就再加大難度……盡管這種類似小孩子過家家變戲法似的頻繁改規則引起遊客以及社會的爭議,舉辦方卻掰著手指頭計算著還有幾天的錢好賺;而有的媒體對於這種明顯帶有欺詐嫌疑的消費規則變化隻是看作商家自身的權利,大不了消費者可以不去而一了百了。

不知道嘉年華作為一個國際知名品牌,在國外是否也敢於如此明目張膽地把消費者的抱怨當作耳旁風。商家有針對實際情況進行修改消費規則的權利,但是這種權利的行駛應該給消費者以穩定而有效的認知。這種認知,從小處說是發出遊戲邀約的企業與消費者之間一種雙方契約,作為遊戲的當事人,雙方都應該遵守有關遊戲方式的約定,而不能單方麵擅自修改規則;從大處講,則是企業品牌維係的重要組成部分,畢竟,企業所追求的不僅僅是知名度,而且更重要的是美譽度,就客戶的滿意度,是針對客戶complain(抱怨,投訴,國際上將企業對客戶在該方麵處置能力作為衡量企業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指標)的重視程度。很難設想,一個朝令夕改的規則會得到社會廣泛的認可,一個總是推出這樣善變規則的品牌能夠得到包括即使是崇洋媚外的上海人的各方的廣泛接受與讚同。

嘉年華在國際上也許知名,但光是從其北京之行看,實在不怎麽樣。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