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蔣勾連不死心,時時暗裏入邊侵。
軍民攜手海疆守,紮緊籬笆密又森。
史維華接到在北京軍區工作的小叔祝康的來信。信中除了問及家庭生活情況,還問了維華的學習和生活。
信中特別關照不僅要認真學習,還得關心社會,參與社會活動,不要做脫離社會的人。小叔說不要以為天下太平無事了。國外反動派千方百計擠壓我們,想把新中國搞垮。國內,除了經濟困難,台灣省的蔣介石還在不斷叫囂要反攻大陸,經常派遣美蔣特務竄擾我南部邊疆,他們雖然成不了大氣侯,但擾亂民心,影響安全,所以不得不防。
史維華知道國際上美蘇團結,組成反華大合唱,知道中印邊界的反擊戰,知道美國想在越南挑事。至於台灣國民黨,他認為不過是些逃亡流寇,喪家之犬,早把他們忘了。經小叔這麽一說,他又想起來了。想起當年國民黨反動派的窮凶極惡,想到自己的跑反情況,想到董英烈士的犧性,想到家鄉史圩還有幾個反動分子逃亡在台灣。
聽到還有美蔣特務不斷騷擾南疆,史維華不安起來,他想進一步了解具體情況。他有個習慣,對關心的事,總想知道詳細些。他又到圖書館資料室翻閱有關報刊。
他發現僅1962年一年,就有九股美蔣特務侵擾南海邊境。其中大多是國民黨職業特務、反動軍官和逃亡台灣的大陸的地主分子以及反革命分子。他們從海上乘艦艇潛入,甚至由飛機空投。他們本以為能有所得逞,但最後都成了我沿海軍民的甕中之鱉。據統計,這一年僅廣東沿海軍民,經過八次反特戰鬥,就全殲9股進犯大陸的武裝特務172人,擊沉蔣介石的機帆船3艘,繳獲一批美製電台,槍支彈藥,通訊密碼以及其他物資。戰鬥規模雖然不大,但保證了邊民安居樂業。
中午,在食堂吃飯時,史維華又遇到了政教係的王民,把自己了解的情況又對王民說了。
王民說:“這事,我們老師在課堂上也講了。還談到我們用導彈打下了美國一架入侵我國領空的U-2飛機。據說這是美國的一種高空偵察機,能飛一萬多米高度。高射炮根本打不到。隻有導彈才能夠得著。”
“照這樣說,我們國家有導彈了?”史維華高興地問。
“不知道,老師沒有說。”王民回說。
“難道是蘇聯的?”史維華又問。
“不可能,你想中蘇關係這麽壞,專家都撤走了,還會給你導彈啊!想都不要想。”王民說,
“那肯定就是我們自家的了。”維華興奮起來。
“老師說,有個外國記者問陳毅元帥,你們用什麽武器把U-2飛機打下來的?陳毅笑著回答,我們是用竹竿捅下來的。說著還用手做了一個姿勢,把記者都逗笑了。”王民述說著。
“我們的陳老總真幽默。不光記者笑了,我聽了都想笑,不管怎麽說,我們把它打下來了。他們就不敢再肆無忌憚了。”維華說,心裏特別高興。
“我們見老師講這件事時的神情,好像他知道了底細,可當我問是不是我們國家已經能夠製造導彈,他卻笑而不答。”王民又說。
“如果有的話是大好事啊!為什麽不說?”維華有些不理解。
王民說:“你想國家都沒有公開報道,老師怎敢說?”
維華說:“這也是,凡國家大事,必先由國家報紙先刊載,或者國家領導人先宣布。所以老師不便透露,隻有笑而不答。這樣表態很好,讓同學們有想象的餘地。想準想不準都和老師無關。”
“國家沒有宣布,也可能是為了保密。”王民猜想說。
“這很有可能。我們古人說:兵者,凶器也,莫要輕易示人。我想一想,覺得不公開比公開還好。讓敵人摸不到我們的底,他也就沒有辦法對付我們。老二哥,你說是不是這個道理?”維華深思著說。
“有道理,有道理。韜光養晦,暗暗發展,讓敵人不知道我們底細,他就不敢輕舉妄動。這完全符合毛澤東思想。”王民也有了進一步理解。
史維華回去以後,在小組會上把自己了解的情況向同學們一說。沈之求立即說:“你說的情況屬實。我們鹽城靠海邊,經常聽說有美蔣特務騷擾。當地駐軍和民兵日夜防守巡邏。我們那裏民兵可厲害了,人家說他們有火眼金睛,隻要特務從身邊一過,立即可以識破,讓他們插翅難飛。這些民兵都配帶著真槍實彈。他們出海打漁,都帶上槍支以防不測。”他講得活龍活現。
葛齡說:“我家在啟東,三麵環水。東靠東海,南靠長江口,一年四季,嚴加防守。青年男女個個都是民兵。我的兄弟、姐妹都參加過民兵訓練。海邊、江邊日夜有人巡邏守衛。如臨大敵,過年過節都不放鬆。”
經他們這麽一說,許多同學原以為天下都像蘇州這麽平靜,未想到沿海邊境還這麽緊張。
徐靜如說:“你看,西南有印度搗亂,東部有美蔣騷擾。北邊有蘇修覬覦著,國家何時安靜過。環境如此惡劣,難怪經濟發展時時受阻。”
“尤其是美國,長期以來與中國作對。八國聯軍進攻中國有他,扶蔣反共是他,侵略朝鮮又是他,阻擾我們解放台灣還是他,現在利用台灣反華仍然是他,如此賊寇,長期與中國人民為敵,必須提高警惕,防之又防。千萬不能上當受騙。”沈之求總結分析得頭頭是道。
通過議論,同學們都提高了對形勢的認識。
史維華說:“古人雲:居安思危!這話也適用於今天中國的每一個人。”
班長馬益升說:“必須給美蔣反動派以迎頭痛擊,多打下他們幾架飛機,多消滅一些特務,他們就老實了。”
U-2飛機又入侵,一聲巨響便屍沉。
人民六億仰天笑,地網天羅密又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