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百四十一 水災

(2023-09-19 00:59:08) 下一個

可恨雲天雨不晴,徐淮大地水橫行。

秋禾處處全漂盡,房屋家家半倒傾。

上帝存心傷百姓,中央決意救生靈。

軍民黨政齊伸手,增產抗災鑼鼓鳴。

 

    暑假將完,徐淮地區忽然連續大雨。維華所在縣秋天的山芋、花生、玉米、大豆大多泡在水中,人們心急如焚。據統計,全縣已有115.2萬畝農田受淹。政府急令全縣黨政機關幹部下鄉查看災情,采取措施,排洪救災,防止牆倒屋塌,傷及群眾生命。

    史渡大隊雖然前年修建兩條溝渠,無奈連續下雨,排不出去,周圍村社都浸在水中,他們也被洪水困住。全村百分之七十人家不是牆倒,就是屋漏。祝安家的前屋也被水泡倒,幸未傷及人畜。

    母親憂愁,夜不能寐。眼望著門前的菜園全泡在水裏,她天天侍弄的南瓜、茄子、豆角都在水裏,伸出半個腦袋。她心急如焚,三妹、四妹想要把園裏的水排出去,可是已溝滿河平,無處可排。

    說說講講已到了開學時候,維華整理行裝,準備出發。但看看周圍的洪水,又不放心走。

    父親說:“上學要緊,你在家也解決不了任何問題,相信黨和群眾會戰勝這場水災的。日本鬼子都打跑了,這洪水還能怎麽樣。”

    母親也說:“你看,這裏家家都是土房,為了安全你還是早回去好。”

    “你們在家怎麽辦,千萬小心,晚上睡覺特別要注意。”維華有些不放心。

    “放心,我們家的房子雖是土牆,但都是四梁八柱。即便牆塌了,屋子也不會倒。你放心走吧!”父親說。

    “還有西邊的二大娘,眼睛看不見,更要提醒他們。”維華擔心地說。

    “這事我告訴維桑,讓他照顧好他媽。”祝安說。

    維華背著行李,赤著腳趟過西大洪的水。這裏一下大雨,東邊到西邊足有一裏路的水。小劉河雖然年年整修,但洪水一來,仍然排不動。

    維華乘車到了淮陰,下午沒有買到去鎮江的車票,隻好在淮陰旅社住一晚上。

    夜裏,外麵又在下雨。維華輾轉反側,就是睡不著。他坐起來,提筆寫道:

故鄉昨日別親朋,今夜淮陰坐對燈。

淫雨未停心遠慮,抗洪戰鼓又升騰。

    第二天早晨,維華坐上了車,中午到了六圩,坐上輪渡船到了鎮江,即刻買了票,坐上火車,打算先到無錫。放假前他和無錫同學顧炳生約定到太湖遊玩,心想既已約定便不能失言。便決定先到無錫,第二天再返校。

    車到無錫,已是晚飯後了。維華想省幾個錢,不願找旅社,便在車站侯車室住了下來。夜裏,他把包裹當作枕頭,便和衣在長椅上躺了下來。由於一天旅途勞累,很快就睡著了。一覺醒來,見天已微亮。他便起來,在水管前用涼水洗了洗臉,便背著包,先到無錫的梅園看了一圈,而後又到惠山看了阿炳的二泉,看完後,才又到太湖。

    在太湖的黿頭渚,見到了顧炳生。

    顧炳生問:“這麽早,你什麽時候到無錫的?”

    “我昨天夜裏到的。”維華回答。

    “你住在什麽地方?”顧炳生又問,

    “車到無錫已經夜深了,我哪兒也未去,就在車站呆了一夜。”維華說。

    “你真膽大,不怕小偷啊!那裏能睡嗎?你該去找我啊!”顧炳生說。

    “沒事的,我隻是一個窮學生,身上又無貴重東西,小偷也看不上我。所以我放心地呼呼大睡。再說黑更半夜的,我到哪兒找你去。你家又未安電話。”維華說。

    “你說的也是,隻是太對不起你了。你看,到這裏,我該盡地主之誼,卻讓你如此受委屈。”顧炳生不好意思地說。

    “沒什麽,我這人從小在農村長大,什麽苦都吃過,這點事算什麽。”維華不在意地說。

    “老夫子,能吃苦,我真佩服你!”顧炳生讚歎說。

    兩個人站在黿頭渚一邊說話,一邊觀看太湖風景。隻見天清日麗,湖風勁吹,水激山崖,砰然有聲。看遠山如雲,銜接水天,眾帆點點,若隱若現。療養職工,急駕小舟,隨興所之;忽望山頭,開懷麵風,抵掌談笑。

    維華說:“這水麵好大啊,水中和周圍有這麽多的山啊!”

    顧炳生說:“太湖,古稱震澤,又稱五湖,又名笠澤,是中國五大淡水湖之一。它橫跨江浙兩省,北臨無錫,南瀕湖州,西依宜興,東近蘇州。湖中有大小七十二峰。裏麵有三山島和西山。太湖石是有名的假山石,極具觀賞價值。過去被濫開濫采,現政府又進行了管製。太湖裏物產豐富,有鮮美的魚蝦,味美的蓮藕菱角。太湖水係共有大小湖泊180多個。蘇州的石湖、金雞湖、陽澄湖都在其中。春秋時的範蠡在滅吳後,即攜西施泛舟太湖隱居於此。開始在此築有蠡園,後因形勢緊張,遠避山東,經商發財,成為了陶朱公。”

    談到蠡園,維華說:“這裏值得去看一看。”

    於是在顧炳生的帶領下,他們去了蠡園。

    蠡園占地123畝,其中水的麵積約占五分之二,以水景見長。實際是太湖的一個支叉。成為三麵環陸的內湖,景色優美。遠眺翠嶂連綿,近聞長浪拍岸;南堤春曉,則桃紅柳綠;枕水長廊,移步換景;假山聳翠,曲折盤旋。亭台樓閣,層波疊影。郭沫若有詩曰:“欲識蠡園趣,崖頭問少年。”

    遊完了太湖蠡園,維華便欲回校,顧炳生說:“你到我家去,我們明天一起回蘇州。”

    史維華說:“謝謝,我得立即回校,這幾天天熱,衣服都發臭了。”

    車上,維華以《桂枝香》詞牌填了一首詞:

黿頭立足,正夏日晴光,翠柏流綠。天下遊人指點,此中情局。太湖三萬六千頃,一重重,青峰高矗。翠樓雲掩,長橋臥渡,水天相續。          

憶往日,冬寒暑酷,恨國賊民仇,代代欺辱。今我登峰極目,壯懷鴻鵠 。吳天底下帆千隻,盡紅旗波裏如旭。錫山城外,家家彈唱,《東方紅》曲。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