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百三十八 聆教

(2023-09-16 14:50:36) 下一個

 

關心下一代,前輩信心高。

德智頻頻問,才情細細聊。

 

    王偉處長在報欄上看到史維華寫的《滿江紅》以後,便派人把維華找去。

    到了處長家,維華見政教係王民也在座,心情便放鬆了不少。他問王處長:“伯伯,你找我有什麽事嗎?”

    王處長笑說:“你先坐下來,慢慢說。今天沒事,找你們兩個小老鄉說說話。維華,我在報欄上讀了你的《滿江紅》,很好,頗有氣魄。”

    “伯伯,我也是初學填詞,把握不好,請您老指教。”維華連忙欠身說。

    “初學填詞,有這樣就很不錯了。況且又是長調,很不容易的。你是跟誰學的?”處長問。

    “我沒有專門跟誰學過。教授講詩詞,也大都作思想方麵和藝術方麵的分析,不談格律,不教寫作。”維華回答。

    王民也證明說:“現在從中學到大學,老師們都不教如何寫舊體詩。”

    “現在確實寫的人很少,國家也不提倡。新文化運動以後就很少人寫了。解放後,寫的人就更少了。毛主席說過,舊體詩束縛人,不宜在青年中提倡,你中文係有多少人在寫?”處長問。

    “就我所知,隻有我們溫故園小組有三個人在寫。”維華說。

    “你看,鳳毛鱗角吧!它確實不好寫,不如白話詩,可以自由抒發,可長可短。古詩詞,講究格律,字句數量都受限製,又要講究平仄,音韻,光這一點就夠難的了。估計你們中文係同學也多數搞不懂平仄。”王處長邊問邊了解情況。

    “這學期老師才教我們學普通話,學拚音,知道了四聲。近來又學了文字學和聲韻學。”維華回答。

    “普通話聲調和平水韻不一樣。古聲韻中有入聲字。”王處長知道得很清楚。

正說話時,政教係曹秘書回來了。見是兩個家鄉學生,便連忙笑著倒了兩杯茶給學生們。

王民、維華見了連忙站起說:“謝謝師母!”

    處長繼續問維華:“我看你填詞有一定的功底。你是什麽時候開始學的?”

“我有個堂哥,他是老私塾先生,古文底子好。我上小學時,就聽他哼哼啊啊的吟詩,很感興趣,於是,他就教我背誦千家詩,還給我講平仄。上初中時,我在圖書館看到範煙橋的《作詩門經》,便借了,抄了一本。我就照他說的去寫的,那時主要學習詩,沒有敢填詞。”維華如實匯報。

“原來如此,你說的堂兄是誰?”處長問。

    “他叫史維新。”維華說。

    “啊喲,他是你的堂兄啊!我認識,我認識。有段時間我們八路軍鄉公所就設在他家。他家還有個織布機房。那是個四平八穩,文縐縐的人。頗有學問,教過私塾的,我知道。他的兒子十歲的時候被土匪搶走捂死了。現在怎麽樣,有兒子了嗎?”處長什麽都知道,關心地問。

    “現在有兩個兒子,三個女兒。”維華回說。

    “太好了。他家老爺爺老太太還好嗎?”處長又問。

    “都還健在呢!”維華說。

    “這樣,一家就高興了。在革命戰爭年代,你們一大家作了很大貢獻,當然也付出了不小犧牲。”處長感歎說。

    “王民,你們張圩現在怎麽樣?那也是老解放區啊,新四軍軍部還在那裏住過。張圩東南角不遠處有個腰莊,腰莊有個地主,姓張,好大一片瓦房,家有幾百畝良田。不過,這個地主還好,他是擁護抗日的。韓德勤在那裏住過,我們陳毅司令員也在那裏住過,國共雙方他都接待過。現在他家還有什麽後人嗎?”王偉處長問得很詳細。

    王民回說:“張圩比過去已經大大地改變了麵貌。街麵也比較整齊繁榮了。至於腰莊地主家的事我不太清楚。”

“地主家的事,我知道一些。我舅爹舅奶家就在腰莊,也姓張。不過他們家很窮。小時候我去舅奶家玩,來去都是從地主家門前過,四合院,都是青磚青瓦,裏麵黑森森的我從未敢進去過。他門口有一個大磚井,井南也是個大汪塘。全莊人吃水用水都是這口井,這個汪塘,算是地主給全莊人的唯一貢獻。據我所知,地主家有個兒子在中學教書。”

維華盡其所知,作了補充說明,停了一下又說:“不過,現在那些瓦房四合院已經蕩然無存了。地主家的人也不知道哪裏去了。現在那個宅子上已經住上了好多別姓的人了。真是十年河東轉河西了。”

“這是革命嘛!必然的,變化是正常的。”處長說。

他又問王民說:“你們政教係還學語文吧?”

    “不學了,我們隻學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學辯證法,哲學和教育學。”王民回答。

    “按理說,政教係學生也該學點語文。政治和語文不能分開的。再說寫論文,搞研究總得寫,沒有一定寫作能力怎麽行。所以不管他們教不教,你都得自己學。也不難,多讀一點文學作品,多動動筆,學維華那樣。”處長頗有見解地說。

    “我語文功底不如維華,他又在中文係,我哪裏能和他比。”王民畏難的說。

    “不是中文係就不能寫詩、寫文章嗎,我們中國有許多自然科學家都會寫詩寫文章,他們的本事哪裏來的,估計都是自己學的,都有深厚的語文功底。另外,維華你也得學點科學知識,學點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否則跟不上社會發展,看不清奮鬥目標。”王處長語重心長地說。接著又說:“維華,回去見到我那些老夥計,代我問個好。”

    維華說:“謹尊伯父教導。所說之事我一定做到。”

    談完話,王民與維華一起告別了處長。

    王民說:“今天獲益不少,許多是課堂上學不到的。”

鄉親肺腑言,老少樂寒暄。

青年心鎖開,前輩喜灌園。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