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百三十六 端午節

(2023-09-15 02:41:26) 下一個

 

千年懷屈子,端午祝安康。

五毒消除盡,人間紫燕翔。

 

端午節前,祝安從縣城買回了十五斤糯米,讓老伴包粽子。

張大娘說:“我們此地過去不產米,很少吃粽子,因此也很少有人會包。我看還是算了吧!”

    秀珍、秀華姐妹倆一聽說要包粽子,很興奮,後來又見母親不想包,都急了。忙說:“媽,包吧!我們長這麽大,光聽說過粽子,都沒有吃過。你包,讓我們也學學。”

    母親說:“我也不會啊!怎麽包?”

    三女兒秀珍說:“媽,聽說維新哥家趙大嫂會包,讓她教教我們。”

    母親說:“我一大把年紀了,八十歲還學吹鼓手,上氣不接下氣了,不學了。你們年輕,腦子靈,你們學去吧!”

    四女兒秀華說:“我馬上去請趙大嫂!”

    母親說:“四丫頭,你就是慌忙星下世,幹什麽都急性子。用什麽包啊?你有粽葉嗎?”

    “用什麽做粽葉?江柴葉還是葦子葉,還是桑葉?”秀華問。

    秀珍說:“老四,你沒吃過豬肉,還沒見過豬嗎?真傻!桑葉隻能喂蠶,能包粽子嗎?”

    母親說:“桑葉不行,江柴葉又窄又長也不行。必須是葦子葉,又寬又有清香味。我們前麵的汪塘邊多的是,你們姐妹倆采去吧!”

    “好,要采多少?”秀珍問。

    “采一籃子,多包些,幾家都送一點,讓他們也嚐嚐。”母親說,而後又叮囑說:“揀寬的、長的采,包起來容易。”

秀珍、秀華一聽,提著籃子,高高興興采粽葉去了。采回了粽葉,秀華又連忙要請趙大嫂。

母親說:“不忙,你又急了,我得準備好材料。”

    秀華說“米,粽葉都有了,還要什麽?你說,我去辦。”

    母親說:“小四,我看就數你嘴饞,舌頭根都要饞斷了,巴不得馬上就吃到嘴。”

    “媽,我不是饞,我是想學習怎麽包粽子。”秀華忙辯解。

    母親說:“我得準備好紅棗、花生米、紅小豆、紮粽子的棉線和剪刀。你得先去問問你大嫂,看她得閑不得閑,秀珍,還是你去吧,小四辦事不牢靠。”

    “我也要去,不管大嫂有沒有事,我都要把她拉來!”秀華說。

“你不能學張飛請諸葛亮,動不動要用繩子把人家捆來。”母親笑著說。

母親雖然不識字,但看過鄉村演的小戲,聽過人說書,所以《三國演義》、《西遊記》、《水滸傳》裏的故事都知道一些。

趙大嫂聽秀珍、秀華說請她幫忙包粽子,二話沒說,便立刻走了過來。一進門便說:“小娘,我來了,在哪裏包啊?”

祝安在老兄弟之間,年齡小,所以侄兒侄孫們都對其稱呼“小爺小爹、小娘小奶。”

    小娘說:“在前屋包,大嫂你先坐下,歇一歇,我準備一下。”

趙大嫂說:“小娘,我來幫你。”

說著便到堂屋把米、粽葉都拿到前屋。小娘又拿來了紅棗、花生、紅豆。把這些材料都先放到水裏洗幹淨,秀珍、秀華也跟前跟後忙著。

    小娘說:“大嫂,我們家兩個丫頭要跟你學習包粽子,你好好教教她們。”

大嫂說:“這有什麽好學的,一看就會。”

說完,她便拿起三片粽葉,對兩個小妹說:“你們看,就這樣,三片葉子錯開疊折,形成三角形的錐筒,把米放進去,再放個紅棗,或花生米,或紅小豆。再這樣把它裹緊,而後再用線把它紮緊,就行了。”

大嫂一邊包一邊解說,秀珍、秀華一邊看著、聽著,一邊拿著粽葉學著、包著。母親也在一旁仔細地看著、學著。

秀珍學了一會便能包了。秀華包了兩個,不是粽葉破了,就是漏米了。

母親見了,便說:“你又犯性急的毛病了,要耐著性子,慢慢地包,米不要放得太多。粽葉子脆,容易裂,一定要小心,用勁太大就會裂。”

“媽,你也隻會說,不會包。有理論,不會實踐。”

秀華不服氣母親指導。她讀過幾天書,學了一些新名詞。

母親見說,連忙拿了幾片粽葉,說:“誰說我不會,包一個給你看看。”

她說著包著,果然包好了一個粽子。

    大嫂見了,忙說:“小娘真是心靈手巧,一看就會。你看這個粽子,俊巴巴的,有模有樣。小娘,你把粽葉放到鍋裏煮一下,就不會脆,不會裂了。”

    母親按大嫂的說法,去煮粽葉,秀珍姐妹倆仍在一邊學一邊包。

大先生維新聽說巧姐媽去幫小娘家包粽子了,便也走了過來。

一進門便說:“稀奇稀奇真稀奇,兩個丫頭包粽子。粽子像個大鼻子,粽葉像個小辮子。”   

秀華聽了,站起來就跑過去,朝著維新就是一掌,嘴裏說道:“壞大哥,壞大哥,嘴巴吊著大油鍋。不要笑話我,你來包包看,不像餃子,就像大秤砣。”

老兄小妹正鬧著,母親端著煮好的粽葉走了進來。說:“小四,和你老大哥鬧什麽?”

    “媽,大哥嘲笑我們粽子包得不好看。”秀華說。

    母親看了看,說:“確實不好看。”

趙大嫂說:“小娘,我來幫你。”

說著便到堂屋把米、粽葉都拿到前屋。小娘又拿來了紅棗、花生、紅豆。把這些材料都先放到水裏洗幹淨,秀珍、秀華也跟前跟後忙著。

    小娘說:“大嫂,我們家兩個丫頭要跟你學習包粽子,你好好教教她們。”

大嫂說:“這有什麽好學的,一看就會。”

說完,她便拿起三片粽葉,對兩個小妹說:“你們看,就這樣,三片葉子錯開疊折,形成三角形的錐筒,把米放進去,再放個紅棗,或花生米,或紅小豆。再這樣把它裹緊,而後再用線把它紮緊,就行了。”

大嫂一邊包一邊解說,秀珍、秀華一邊看著、聽著,一邊拿著粽葉學著、包著。母親也在一旁仔細地看著、學著。

秀珍學了一會便能包了。秀華包了兩個,不是粽葉破了,就是漏米了。

母親見了,便說:“你又犯性急的毛病了,要耐著性子,慢慢地包,米不要放得太多。粽葉子脆,容易裂,一定要小心,用勁太大就會裂。”

“媽,你也隻會說,不會包。有理論,不會實踐。”

秀華不服氣母親指導。她讀過幾天書,學了一些新名詞。

母親見說,連忙拿了幾片粽葉,說:“誰說我不會,包一個給你看看。”

她說著包著,果然包好了一個粽子。

    大嫂見了,忙說:“小娘真是心靈手巧,一看就會。你看這個粽子,俊巴巴的,有模有樣。小娘,你把粽葉放到鍋裏煮一下,就不會脆,不會裂了。”

    母親按大嫂的說法,去煮粽葉,秀珍姐妹倆仍在一邊學一邊包。

大先生維新聽說巧姐媽去幫小娘家包粽子了,便也走了過來。

一進門便說:“稀奇稀奇真稀奇,兩個丫頭包粽子。粽子像個大鼻子,粽葉像個小辮子。”   

秀華聽了,站起來就跑過去,朝著維新就是一掌,嘴裏說道:“壞大哥,壞大哥,嘴巴吊著大油鍋。不要笑話我,你來包包看,不像餃子,就像大秤砣。”

老兄小妹正鬧著,母親端著煮好的粽葉走了進來。說:“小四,和你老大哥鬧什麽?”

    “媽,大哥嘲笑我們粽子包得不好看。”秀華說。

    母親看了看,說:“確實不好看。”

    秀華說:“媽,粽子是吃的,又不是看的。管它好看不好看。”

    維新說:“小妹,你知道端午節為什麽要吃粽子?”

    “老師說過,是為了紀念屈原。”秀華回答。

    “為什麽偏要吃粽子呢?和屈原有什麽關係?”大哥又問。

    “老師好像講過,我忘記了。”秀華說。

    “好,大哥今天告訴你。屈原是兩千多年前楚國的愛國詩人,大忠臣。當時受壞人毀謗,被楚王貶到湘江一帶流浪,他見楚國快亡了,便投汨羅江自殺。楚國人哀憐他,便投些米到江裏讓魚吃,不要傷害屈原靈魂。後來,人們認為米粒太散,便包成粽子投到江裏。還有江南人端午賽龍舟,也是為了紀念屈原,想把屈原從江裏救起。所以端午節,不光是吃粽子,賽龍舟,更要知道端午節是愛國節日。”大先生興致勃勃,搖頭晃腦的講著,秀珍、秀華聽得津津有味。

    趙大嫂見了,便批評他說:“叫你幹活,這也不會,那也不會。讓你耍嘴皮子,說古道今,一個跟上三個。什麽秦始皇築長城,隋煬帝扒運河,穆桂英大破天門陣,蔣介石丟了東三省,汪精衛成了賣國賊,說不完,道不盡。”

    母親聽大嫂如此批評維新,立刻出來製止說:“大巧娘,你不要瞎批評。讀書人就得這樣。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知道過去,明白現在。”

大嫂說:“小娘,你又袒護他了。你看他,手不能提,肩不能扛。家裏的活差不多全是我幹的。他隻會天天撥弄算盤珠,翻書寫字,和報紙打交道,連看孩子都不會。”

大嫂說著歎了一口氣。

小娘說:“你不要怪他,讀書人都是這樣。文武全才的少,能寫會算就不錯了。他是我們家第一個讀書人,也是我們莊上最有學問的,被你搶去了,該滿足了。”

小娘極力誇獎維新。

    維新怕大嫂繼續揭他短,便笑嘻嘻的走開了。他在祝安退休後的第二年也從鄉政府財務辦公室退休了。

    秀珍說:“大嫂,我媽就是這樣偏心眼,認為讀書人缺點也是好的。我哥放假回來,要去挑水,她阻攔說:‘你不要去,不要壓腫肩頭。讓你兩個妹妹抬水去。’要下田幹活,她說不要去,別曬著,讓你兩個妹妹去。哥要幫著抱柴燒鍋,媽又說去去去,燒鍋做飯是女孩子的事。大嫂你看,媽就是這樣護著哥哥,好像我們丫頭的肩膀不是肉長的,我們天生就不怕太陽曬似的,我們就該一年到頭圍著鍋台轉似的。”

    大嫂聽了,笑著說:“三妹你說得太對了,巧兒的奶奶和小娘一樣,總是護著你維新大哥。”

    小四秀華說:“這也難怪,都是一個兒子,含在嘴裏怕化了,捧在手裏怕摔了。豆腐掉在青灰裏,吹不得,打不得。”

    母親說:“你這鬼丫頭在哪裏學的油腔滑調。你要好好讀書,媽也不讓你幹活。”

    端午節那天,煮好粽子以後,母親吩咐秀珍、秀華給維新、維桑、維業、大馬幾家都送去一些粽子。特別交待說:“你二大娘眼睛不好,你們剝好粽子端給她。”

送完粽子,父親祝安又交待兩個女兒拿著籃子去采摘些樹葉,下午燒水洗澡。特別關照說:“有針子的葉子,有毛刺的葉子,千萬不要采。艾葉、槐樹葉、桃樹葉、楝樹葉多采些,都是消毒的。構樹葉不要采,毛針太多,碰到身上又疼又癢。過去有些人常用佩蘭、月季花、玫瑰花燒水洗澡,叫香蘭湯。這些花草本地沒有,老百姓也沒有多講究,就用雜樹葉代替了,也有清涼消毒作用。”

姐妹倆聽了,連忙領命而去。

吃午飯時,祝安泡治了雄黃酒,母親又拿出了五彩絨線,要給兩個閨女手上、腳上係絨。

秀珍說:“媽,我們都成大人了,又不是小孩,不係了,怪難看的。”

    母親說:“不行,結婚之前都算小孩,都得係。你哥不在家,我得給他留幾根。這絨線五光十色,也是避邪的,妖魔鬼怪見著就跑。”

    秀華說:“媽,你要有錢,給我們姐妹兩人,一人買一隻手鐲,比係絨好。”

    “鬼丫頭,盡想好事。等你哥工作了,讓他給你們買。”

    吃飯時,喝雄黃酒,祝安說:“不管會不會喝酒,今天都得喝一點。這雄黃酒是藥酒,有消毒、避邪作用。喝了它五毒蛇蟲不敢靠。”

    秀珍問:“爸,五毒是哪些?”

祝安說:“這五毒指的是蛇、蠍子、壁虎、蜈蚣、蟾蜍,就是癩蛤蟆。”

母親說:“這幾種東西,我見了就害怕。”

    秀華說:“媽,這雄黃酒你得多喝點。讓五毒離得遠遠的。”

喝完雄黃酒,大家便開始吃粽子。

秀華說:“過節了,我們一起來紀念屈原。”

伍員屈子曹娥女,忠孝感天三大仙。

照亮中華天與地,五湖開出萬紅蓮。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