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百二十九 宿京口

(2023-09-12 01:47:55) 下一個

路過京口遇同窗,邀我回家話短長。

拜見高堂噓冷暖,公園憑吊趙忠良。

 

    史維華春節後到舅舅家拜完年,又看望了兩個姐姐,而後應邀去了一趟喬貴灃家,便抓緊和吳敬東等搞反腐材料。材料尚未完成便到了開學時間。

    史維華對吳敬東說:“我們都要開學了,還有個別材料沒有核實,讓誌良、仰荃兩人去完成,而後把材料寄給我們。”

    吳敬東說:“你先走,我晚走一天。材料搞好,我先帶到學校整理修改,而後再寄給你,寫成報告。”

    史維華說:“這樣辦也好,免得再讓他們往南京寄了。”

    第二天,維華便告辭父母和兩個妹妹回校,臨走時對兩個妹妹說:“你們身量小,幹活要悠著點,不要超負荷,免得傷了身體。再者,母親六十多歲了,身體向來不好,一定要照顧好。這本來是哥的責任,無奈我還沒有畢業。沒有辦法,隻好勞累兩位妹妹了。”

    “哥,你說的是哪家話啊,作為閨女,我們也有責任照看父母。你放心上學去吧,想孝順以後有的是時間。”三妹笑說。

    三妹脾氣最好,和莊上大人小孩從未吵過嘴,幹活賣力,工作積極。被大隊評為優秀共青團員。

    這次回校,維華沒有坐船,船太慢了。寒假來家坐了三十小時,把他累得頭暈眼花。這次他選擇了坐車。汽車比船多了兩元錢,但比船快了五個小時。

    汽車路過高郵,司機停下休息,乘客也紛紛下車,有人聽說高郵鴨蛋好,是雙黃的,便爭著購買。

    史維華過去聽人講過高郵戰役,而且說這是中國抗日的最後一役,他特別有興趣,趁休息時間,他便找到路邊上一個賣茶的老大爺詢問情況。

    老大爺說:“這事我知道,我還參加過抬傷員哩。”

    據老大爺介紹,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已經宣布無條件投降,但盤踞高郵城內的日本鬼子自恃兵多城固,仍不死心,拒不投降,企圖頑抗到底。12月19日,華中野戰軍司令員粟裕,政治委員譚振林親自部署指揮,發動了高郵戰役。以新四軍第8縱隊攻擊高郵城,以第7縱隊攻擊高郵以南邵伯,以地方武裝配合作戰。

    高郵城四周為湖泊河流所環繞,城牆高厚,工事堅固。城內有日軍獨立混成旅2個營和偽軍42師7個團防守,而且可以隨時得到南麵揚州國民黨的配合。戰鬥從12月19日開始,20日,我軍攻占了邵伯,殲敵近千人。切斷了日偽軍南逃退路,並沿邵伯、丁溝一線構成對揚州、泰州國民黨軍的防線。21日,第8縱隊掃清了高郵的外圍據點,直逼城下。25日攻城突擊隊在炮火支援下,冒著槍林彈雨從東、南、西北三個方向一齊攻城。與日偽軍進行激戰,經過了7個小時的血戰,消滅了駐守偽軍。26日,新四軍主力攻進日軍司令部,活捉司令,迫使日軍全部投降。至29日,共殲滅日軍1200餘人,偽軍8000餘人,繳獲各種炮80餘門,槍6000餘支,至此,日寇全部投降。抗日戰爭順利結束。

    史維華還想詢問一下高郵古跡和有關秦少遊的傳說,但司機已招呼上車了。他隻好遺憾而去。

    汽車到了六圩,旅客下車後,又換乘駁輪渡江。到了鎮江,下了船,去了火車站。一問當天票已賣完。正在左右為難的時候,譚學珍來了,見到史維華說:“今天你是走不了了。到我家住一宿,明天我們一起回校。”

    史維華到了譚學珍家。譚學珍父母連忙讓坐下歇歇。

    史維華不好意思說:“伯父、伯母,你們坐。”

    譚學珍對父母作了介紹:“這是自己班同學,今天沒有車票了,明天和我一同回校。”

    譚伯父說:“好,今天晚上你就在我們這裏住下,外麵冷,呆在車站會凍壞的。”

    譚學珍見天尚早,便帶著小弟陪同史維華到伯先公園參觀。公園鬆柏蒼蒼,梅花綻放,楊柳嫩黃,遊人絡繹不絕,到處蕩漾著春的氣息。

    譚學珍向維華介紹說:“趙伯先原名趙聲,鎮江丹徒大港人,家在圌山腳下,少有大誌,聰明好學。後留學日本,遇到孫中山、黃興、何香凝等人,參加了同盟會,逐漸成為領導人之一。不久回國,先在南京三江師範學堂任教師。寫成了長達134行的通俗歌曲《歌保國》,秘密散發,鼓勵人民起來推翻滿清政府,歌詞很快流傳到大江南北。不久,趙聲進入南京督練公所,隨後到江陰訓練新軍。因征兵有功,趙聲被提拔為軍黨管帶。於1910年在廣州參加一次起義失敗。1911年4月27日與黃興一起策劃和領導了黃花岡起義,起義失敗後,因憂憤成疾,於5月病死於香港,葬於香港山頂。1912年,孫中山與臨時政府追贈趙伯先為上將軍。同時聯係了他弟弟,將其遺體運回鎮江葬於南郊竹林寺旁邊。”

    據說當年趙聲與朋友遊竹林寺,見此處風景優美,戲說:“我百年之後,即葬於此處,還隨口吟道:

他日行人遙指處,竹林深處趙公墳。”

    誰知一語成讖,果葬於此。

    伯先塑像立於公園內,威武雄偉。

    晚上,譚學珍父母安排史維華住在一張大床上。與譚學珍的小弟鬆林談了很長時間。

    第二天一早,譚學珍便到街上買了燒麥,家中熬了稀飯。這是史維華在江南第一次吃燒賣,感到新鮮而可口,在記憶中留下很深的印象。

    吃完早飯,他們便起身回校。譚學珍小弟拉著史維華的手,送了好遠,還有些戀戀不舍,維華也覺得這個小弟十分可愛,回過頭望了幾次。

    回校後,維華寫了一首感懷詩:

春風夜宿宋官營,臥聽江濤拍岸聲。

燒賣增添腸胃暖,枝頭晨喜聽黃鶯。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