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八十七 虎丘遊

(2023-08-21 07:53:24) 下一個

 

千古侯王皆作土,五人浩氣塞長空。

刺僚專諸誠私事,擊忌要離不為公。

魏閹弄權殘四海,周公仗義死吳中。

芊芊今日墳前草,無數鮮花映日紅。

 

老師在講完《五人墓碑記》以後,建議同學們在閑暇時去虎丘察訪五人墓,順便遊覽虎丘。老師說此處古跡甚多,曆代文人在那裏留下不少詩文。白居易在蘇州做官時,常到虎丘。他在詩中說:“領郡時日久,閑來即一過。一年十二度,非少亦非多。”你看,每年十二次遊虎丘,可見他對虎丘的酷愛。蘇軾在杭州任上,也常來蘇,在詩中說:“一年三度過蘇州”。而且說:“到蘇州而不遊虎丘,乃是憾事。”

在老師的提議下,溫故園小組同學於星期天上午徒步至虎丘。他們先在山下的山塘街青山橋旁拜謁了葛賢墓和五義士墓。

葛賢是明代蘇州絲織工人的領袖,原名葛成,被蘇州人尊稱為葛賢。明萬曆二十九年,太監孫隆受明神宗派遣到蘇州,勾結地痞惡棍,四處設卡,對絲織工廠加收稅金,致許多工廠被迫停工。機織工葛成率領萬餘織工反對官府橫征暴斂。抗議中打死了惡棍徐怡春,燒了徐成、湯萃兩個惡棍的房子,逼走了太監孫隆。迫使知府朱燮元,宣布撤銷新加的稅收。但葛成卻被以率眾暴動罪名逮捕入獄,被關押了十三年。

二十五年後,即明天啟六年,魏忠賢令蘇州巡撫毛一鷺逮捕東林黨人原吏部侍郎,時已退休的周順昌。宣讀詔書時,聚觀數千群眾,為其鳴寃抱不平,哭聲震天。市民顏佩韋首先為周呼寃,願以身代。此時旗牌官卻大施淫威,激起民憤,遭群眾痛打。最後形成了萬人參加的抗暴鬥爭。事後,毛一鷺謊稱蘇州百姓造反,魏忠賢即派兵前來鎮壓。為避免百姓遭屠殺,顏佩韋、楊念如、馬傑、沈揚、周文元五人挺身而出,被捕,慷慨就義。第二年,魏黨覆滅,冤案得以召雪。蘇州人毀掉魏忠賢生祠,葬五義士遺骨,為其立碑作記。楊廷樞題“義風千古”於坊額。

鬱琴感慨道:“沒想到蘇州人有這麽強大的鬥爭精神。”

史維華說:“表麵看蘇州山水清秀,吳儂軟語,雅士眾多。但這裏是吳楚之地,向來多義勇之士。秦末農民起義,項羽在此率八千子弟,橫渡長江,打過黃河,消滅了秦朝主力,摧毀了秦王朝政權。南宋時,韓世忠率吳地軍民抗擊金兵,保住了南宋小朝廷一方領土。抗日戰爭時,蘇州人成立了老人抗日隊。蘇州人雅而壯,秀而勇,忠而義。”

拜別了五人墓,同學們便去遊覽虎丘。

虎丘山不高,卻被稱為吳中第一山。古人曰“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其所以能稱第一者,因曆代文人薈萃,古跡遍布,遊人鍾情。明代袁宏道在《虎丘記》中說:“虎丘去城可七八裏,其山無高岩邃壑,獨以近城,故簫鼓遊船,無日無之。凡月之夜,花之晨,雪之夕,遊人往來,紛錯如織,而中秋為尤勝。”

虎丘山,原名海湧山。傳說蘇州在遠古時為一片大海,地殼運動,從海中聳起一座小島,後經滄海桑田的巨變,遂成一小山。後因其形狀如蹲虎,故被稱為“虎丘”。

進了山門,過了海湧橋,便是二山門,俗稱斷梁殿。此為元代所建,殿中正梁由兩段圓木接合,結構巧妙。整個屋梁皆用扣榫,無一根鐵釘,然而千年不毀,實為罕見。故而江南高校中學建築的師生常來此探訪學習。研究其結構之理,建築之巧。

二山門左側是“擁翠山莊”,右側是“萬景山莊”。過了二山門,循著石徑向上,一路上有“憨憨泉”、“試劍石”、“枕頭石”、“真娘墓”等古跡。

譚學珍說:“聽說,唐伯虎追秋香,就在這石頭上假睡過。”

沈之求說:“我不喜歡唐伯虎這種人,看秋香漂亮,便盯梢到了廟堂,甚至不惜賣身為奴以求見到秋香,真是文人無行,失掉了人格。”

史維華笑道:“這都是民間傳說故事,你老兄千萬不要當真,也不必生氣。據我了解,唐伯虎是明代一位博學多才,品格高尚,藝術成就傑出的人物。他是著名的書畫家,與當時的沈石田、文征明、仇英齊名,形成了吳門畫派,又被稱為明代中興書法家。他的詩、詞、曲、賦也很有名,和文征明、祝枝山、徐楨卿一起被當時人稱為吳門四才子。你們想這樣的人,怎麽會做出那樣有失斯文的事。那些傳說,隻是附庸在他身上的風流韻事。”

戈華中說:“老史,你說的這些又是從哪裏來的,能保證不是傳說嗎?”

譚學珍說:“老戈,不用問,他肯定是從什麽書上看到的。你若再問,他會立刻告訴你書名出處的。他曾說過,每到一個地方去,他事先都要尋找資料了解一下。”

戈華中聽譚學珍這麽一說,也就不再質問。他們繼續往山上行走,便到了“生公說法處”。據說古代有個生公和尚在此說法,連石頭聽了,都連連點頭。而此時是“生公不知何處去,此地空餘石點頭。”石台廣闊,可容千人,故又名“千人石”。

說法台北邊,便是“劍池”。

鬱琴說:“史維華,聽說你在來此之前,有所準備,請你把這裏古跡介紹一下,免得我們去請導遊了。”

史維華說:“可以,不過等一會,你們得給我提供一杯茶水,至於飯就免了。”

沈之求說:“這事好辦,等一會,到憨憨泉讓你喝足,快講吧!”

史維華介紹說:“這池邊石壁上‘虎丘劍池’四個字,一看便知道是唐朝大書法家顏真卿所書。池的內壁兩個篆字‘劍池’,傳說是王羲之所書。右壁‘風壑雲泉’四字是米芾所書。而劍池則傳為吳王闔閭所葬之處,下麵還埋有‘扁褚’、‘魚腸’等三千寶劍。據說秦始皇,孫權都曾下令發掘,但一無所獲。”

經過劍池向上,便到了山頂塔院。這裏便是著名的虎丘古塔。塔身為磚砌,高47.5米,呈八角形。底層直徑為13.5米,頂層為8.9米。始建於公元959年,落成於公元961年。其建築風格與杭州雷峰塔相似,但雷峰塔已倒,故此塔尤為珍貴。不過此塔建築時由於地基南北有差,塔已向東北傾斜2.3米,與意大利的比薩塔同為世界有名的斜塔。同學們觀罷,都為此塔未來的健康擔心。

何年白虎落長洲,化作青丘萬古留。

今日江山民是主,姑蘇招引鳳凰遊。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