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大會開,調整惠風來。
黨政心同策,高歌雪放梅。
春節剛過,史祝安等公社幹部,便到縣裏參加大會。會議主要傳達八屆九中全會的精神,對國民經濟建設進行調整。決定在兩三年內實行“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八字方針。會議要求各級幹部大興調查研究之風,要摸清情況,了解民情,實事求是的製定政策,開展工作。會議指出,近兩年經濟建設中農、輕、重比例嚴重失調。一方麵生產資料不足,又造成嚴重浪費;一方麵生活資料不足,又造成供應緊張。會議要求在製定國民經濟計劃當中,要按照農、輕、重的次序安排工作。先安排好農業,解決人民的吃穿。再安排輕工業,增加日用生活品的供應。而後再抓重工業,保證國家的工程建設和國防建設。無農不穩,無工不富。先急後緩,適當調整。理順關係,解決矛盾。
祝安從縣裏開會回來,維華問了情況,很有感觸的說:“過去脫離實際,盲目大躍進。大煉鋼鐵,遍地冒煙,勞民傷財。結果是生活資料匱乏,不僅衣食不足,連普通日用品也買不到。蘇州是個文化名城,買不到白淨的紙張,買不到吃飯的搪瓷碗。我沒有辦法,買了一個陶土燒的大碗吃飯。可見物資缺乏到何等程度,政策不調整不行了。中央這次決定很好,有望豐富市場供應和提高人民生活。”
維華發了一通議論,祝安聽後說:“過去的情況有些複雜,既有上麵問題,也有下麵問題。你知道嘛,過去中國太落後了。工業水平太低,許多東西不能自己製造。釘子叫洋釘,火柴叫洋火,煤油叫洋油,自行車叫洋驢。不光國家領導人急,我們老百姓也急。大躍進一搞,提出一天等於二十年,多快好省建設社會主義,於是群眾熱情上來了,提出‘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說什麽‘不怕辦不到,就怕想不到。’於是就出現了群眾性的煉鋼熱潮,群眾性的高喊口號。我當時也是這樣,巴不得立即改變國家落後麵貌。”
維華聽了,覺得父親說的也是實話。風刮起來了,樹葉就會隨風舞;火燒起來了,水就會沸騰。當年,本班同學計劃小麥畝產16萬斤,不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嗎?不過維華還有些想不明白的事,想和父親再探討一下。他問:“當初吃大鍋飯也就罷了,為什麽到秋收的時候,山芋、花生丟了遍地,也沒人收了,造成很大浪費,人們是傻了,還是癡了,到底是怎麽樣的啊!你們幹部當初為什麽不管?”
維華上了大學以後,膽子變大了,竟敢和父親論辯起來了;祝安見兒子已經上大學了,覺得不能再輕視這小子了,也就慢慢聽取他的一些意見了。所以見兒子責問也沒有生氣,便好像與同僚談話一樣,心平氣和地說:“那種浪費肯定是荒唐的,愚蠢的,應該譴責的。不會有哪級幹部認同的。我們當時發覺了,也批評了,教育了,也督促搶收了。但事發突然,沒有想到。等發現了,已經造成了重大損失。事後,我們訪問了許多人,問他們是怎麽想的。他們說得很輕鬆:吃大鍋飯了,還要那些東西幹什麽?你看荒唐吧,憨了吧,他們就是這麽想的,就是那麽幹的。他們沒有想想,大鍋飯從哪裏來,地裏沒有了,鍋裏還會有嗎?碗裏還會有嗎?”
維華說:“這就說明人的思想一旦超過現實,脫離實際,就會碰壁。反過來,人的思想認識水平達不到,也無法改變現實。”
父親說:“看來飯得一口一口吃,吃急了會噎著;路得一步一步走,走急了會摔倒;事情得一件一件的幹,幹多了會亂了套。”
維華說:“這好像我們寫字一樣,得一筆一筆地寫;像上學一樣,得一級一級的上,前麵打不好基礎,後麵就上不了頂峰。”
父子兩人的認識終於接近了。維華上學之前,又去大隊看望了會計維憲。他和欽航大爹正在忙著貫徹落實八屆九中全會精神。
維憲說:“中央一明確,我們就好辦了。過去一時怕左了,一時怕右了。一時摔倒了,一時爬起了。現在明確了,可以甩開膀子幹了。我們農民就是要腳踏實地,認認真真把地種好,把產量提上去,解決穿衣吃飯問題,這就是對國家最大的貢獻。”
維華見他很樂觀,便提醒說:“有兩點要注意,一是拉車要看路,不要拉到坑裏去。二要科學種田,堅持改良土壤,改良品種,搞好水利。”
維憲說:“你的意見很好,你什麽時候得閑,再給我講講蘇聯那個農林科學家米丘林的種植方法。我讀書太少了,知識不夠用了。”
維華說:“明天我把家中那本《植物學》送給你,先自己看看。”
維華見到了史學祥,問他在無錫工廠工作情況。學祥說:“我們廠屬於軍工性質,目前主要矛盾是原料不足,技術跟不上。有三分之一工人是部隊轉業的,得一邊學一邊幹,所以效率不高。”
維華聽說是軍工性質的工廠,知道有一定保密性,便不再多問,免得讓學祥犯難。便問他:“什麽時候回無錫?”
學祥說:“我們廠春節隻放十天假,後天我就要回去。”
“這樣說,我就沒有辦法和你一起走了。我過了正月十五才回校。以後如有時間,你到蘇州找我去。”
學祥說:“大叔,我們廠紀律很嚴,工人不能隨便出廠。到什麽地方,必須經過請示報告,得到批準後才能出行,而且要登記在冊。如果你有時間,請到無錫找我。”
維華想,軍工企業畢竟與眾不同,嚴是應該的。隻好說:“看情況吧!聽說無錫很美,向有小上海之稱,我也想去看看,好吧,有機會一定去。”
爆竹驅寒淨,春風拂麵吹。
空中舞紫燕,遍地杏花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