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老大哥,今日事常訛。
共運爭論爭,征途拉扯多。
專家皆撤走,百業盡蹉跎。
北鬥明方向,齊心自渡河。
報到第三天,史維華便給家中去信,匯報了對蘇大的觀感,介紹了學校的生活條件。每人每月37斤糧食,其中包括一斤糧票,一斤糕點券。另外每月每人發2元零用錢。信中叫父母不要掛念,照顧好自己身體。信寫好以後,便從學校傳達室的郵箱發出。
從1956年蘇共二十大會議以後,中蘇兩黨關係便出現了裂痕。這種裂痕愈來愈大,開始細小,愈合不了,便逐漸擴大。開始暗鬥,慢慢明朗。到了1959年,在羅馬尼亞召開的社會主義各國共產黨和工人黨的代表會議上,中蘇兩黨的鬥爭便公開化了。這個分裂鬥爭,影響了整個世界的共產主義運動,給西方資本主義世界找到了進攻的缺口。
此次會議結束不久,蘇聯政府突然單方麵宣布廢除過去與中國政府簽訂的建設協定,並宣布在一個月內從中國撤走全部專家。結果,中國許多在建的工程項目被迫停止,給中國的經濟建設造成巨大的損失。於此同時,又向中國逼要債款,甚至連抗美援朝時援助中國的武器也要求作價賠償,使中國本已遭受災荒的人民生活更是雪上加霜。
這種背信棄義的行為激起全中國人民的憤怒,蘇大黨委召開全校師生大會,報告了國內外的形勢。號召反帝反修,艱苦奮鬥,自力更生。
會後,中一乙班舉辦了一場以反修為主題的晚會。會上,史維華寫了一大段以反赫魯曉夫為主的快板詩,由同班同學杜喜洲以琴書方式演唱。獲得全班同學的好評。
史維華對斯大林很是敬仰,知道赫魯曉夫大反斯大林,便到處想買張斯大林的畫像,以作紀念。但跑了許多店都未買到。他便寫信請南師中文係的好朋友喬貴灃幫忙。一周後,老喬便寄來一幅絲織的斯大林繡像,史維華視之如寶。此外,他又寫了幾首歌頌斯大林,批判赫魯曉夫的詩。
史維華的家信發出以後,半個月時間才收到家裏回信,談到農村秋季減產,人們生活困難,有些人因為營養不良,而得了浮腫病。信中告訴維華,不要為家裏焦慮,政府已多方設法,從外地籌集糧食,展開救濟。
收到家信後不久,維華又收到本莊的學祥來信。信中說他已從部隊轉業到無錫機械廠當工人了。信中談到在部隊六年中所受的教育,所學的知識,特別高興自己學得的一些醫護知識,覺得大有作用。信中說無錫離蘇州很近,希望維華星期天到他那裏玩去。
接信後,史維華立即給學祥回了信,介紹了學校情況。同時也給在浙江舟山海軍服役的維營寫了信,告知自己在蘇大學習。
為了響應黨中央的號召,發揚艱苦奮鬥,自力更生的精神,學校把校院裏樓前樓後的的空地分成一小塊一小塊的交由各班種菜。中一乙班分到的一塊,正在樓下向陽的地方。在輔導員穆老師的帶領下栽種了青菜。
穆老師高高的個子,白淨的皮膚,溫文爾雅,是個助教,一看他就是城裏人,不像種地的人。
班上的勞動委員顧強是宿遷耿車人,年齡比一般同學都大,顯得很成熟。他雖然個子不高,但長得很紮實。腿腳,手臂都很健壯。作為勞動委員,他既能幹,也會幹。他把褲角卷起,挑來糞水,又一棵棵,一行行的澆菜,一些城裏長大的女同學,都捂著鼻子不敢靠近。而顧強卻像一個農民,不怕髒,不怕累。維華看著,又想起了維營,想起和他抬糞水澆棉花的事。
大家都覺得這個勞動委員沒有選錯人,穆老師也覺得自己沒看錯人,無疑這是自己的一個好助手。
晚飯後,史維華和班上幾個同學出西校門到十梓街散步,到了望星橋,他低頭看看溪水,水在緩慢的流著;又仰頭望望天空,有許多星星在閃閃發光,北鬥七星也在西北角的天空上閃爍著,那正是故鄉的方向。於是他禁不住吟出了幾句:
夜上望星橋,秋風漫寂寥。
故鄉思北鬥,歸雁唱雲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