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災抓生產,學校養春蠶。
解決辦公費,師生開笑顏。
開春,史圩鄉各村幹群猛抓生產救災。徐校長從學校騰出兩間房子,組織十幾個學生養蠶創收,由老師親作指導。
崔老師把三張蠶籽縫在胸前的棉衣內,像孵小雞一樣,經過一個星期,孵出了上萬條密密麻麻幼小的蠶寶寶。學校把這些幼蠶分給了幾個學生小組,由幾位老師分別指導。史莊維憲等四個學生被分在一個小組。
開始,桑樹尚未出葉,學生們便在柞針樹上小心地采摘嫩葉,剪碎了喂蠶。一星期以後,蠶寶寶逐漸長大,這時桑樹已經放綠,便改喂桑葉。
每個小組的學生,又分成兩部分,一部分爬樹采桑葉,一部分負責喂蠶。老師要求喂蠶的學生注意衛生,勤剪指甲勤洗手,細心看護常喂桑葉。
孩子們一邊上課,一邊養蠶,既忙碌又快樂。他們還編了一首歌謠:
勤采桑,勤喂養。
蠶寶寶,快快長。
長大了,結絲繭。
賣了錢,歌聲響。
上學讀書心裏亮,
一齊抗災搞生產。
蠶愈長愈大,吃桑葉也愈來愈多,同學們也愈來愈忙。
蠶個子大了,住的地方也就大了,學校又擠出一間屋子,讓蠶寶寶居住。同學們開始從家裏拿來竹筐、柳匾,後來還嫌小,同學們便從家中扛來柴簾子,三間屋擺得滿滿的。胖乎乎的青白色的蠶寶寶,在清香的桑葉中蠕行著,咬食著桑葉,發出沙沙的聲響,像一曲曲悅耳的音樂。師生們不時的伸頭望望,一個個滿臉笑容。最後連沒有參加養蠶小組的同學也自動幫著采摘桑葉。
史維華母親見兒子參加養蠶,十分高興,不斷向兒子傳授經驗,教怎樣喂養,怎樣護理。還特別指出:蠶寶寶愛幹淨,喂蠶要先洗手。不能讓不幹不淨的人進蠶室。門窗要關好,千萬不能讓蒼蠅進屋。
到蠶快成熟的時候,大一點的孩子晚上便住到學校去,夜裏和老師一起到蠶室查看。老師說麥老一晌,蠶老一時,一見蠶體內發亮,停食桑葉,便到了結繭的時候,得趕快搭好簇篷。
見蠶將成熟,老師便讓學生從家中拿來麥杆,油菜杆,在蠶室內搭建簇架,而後將一個個體內銀絲蠕動的蠶寶寶輕輕地放到草杆上,這叫蠶上山。
蠶在草杆中慢慢遊動,尋找適合場所,開始吐絲結繭。維華站在那裏仔細地觀察著,看蠶仰著頭,左右上下,口吐銀絲,繞來繞去,回環往複,漸漸的就把自己包進了繭內。這時維華忽然想起語文老師講過的“作繭自縛”一詞,他懂了,笑了。
師生們往蠶室內仔細一瞅,看見蠶山上白花花一片,都是雪白的蠶繭,禁不住高興地叫道“我們成功了!”
這一年學校收獲了八大笆鬥蠶繭。但賣的時候犯難了,附近集鎮都沒有收購蠶繭的。徐校長沒有辦法,隻好帶著兩位老師和十幾個學生,抬著繭子到四十裏開外的漁溝鎮去銷售。大家渡過六塘河,徒步趕往漁溝。從早晨出發,直到中午才到鎮上。賣完繭子,已經是下午一點。師生們在街上吃完午飯,又連忙趕回家。
學生們年輕活潑,又第一次遠上漁溝,十分興奮,一路上跳跳蹦蹦,並不覺累。而徐校長年大體胖,感到越走越累,最後拄著扁擔回到家裏。因已近晚上8點鍾,師生們便都住在徐校長家。
為了獎勵養蠶學生的辛勤勞動,學校為十幾個學生每人做了一件白布上衫。剩下的錢則為學校購買了辦公用品。
學校樹新風,師生關愛農。
養蠶增收入,桑野百花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