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租減息利農民,拯救貧窮千萬人。
都說人民政府好,共同抗日淨胡塵。
祝康找著的喜訊霎時傳遍了小史莊。史欽義幾個老弟兄們家老老少少不斷來賀喜,來詢問。
四奶奶說:“多年過去了,都忘記了。忽又聽到消息,卻又見不著,更想了,更難受了,昨天晚上一夜未合眼。”
二奶奶說:“有消息就好了,不要急,遲早會到家的。”
三奶奶問:“這孩子,這些年到哪裏去了。信上說了嗎?”
“沒有,信上隻說,事情曲折,一言難盡,等回來再細說。”四爺說。
“過去大嫂說是被神仙帶上山學藝去了,現在是不是學成了,下山了?”四娘又想起過去那個傳說,覺得兒子現在可不是一般人了。想到這裏,她忽然高興起來,說:“就打好酒,買好菜等著吧!到時候什麽都會知道的。”
二奶奶說:“我家那口肥豬,現在不賣,等祝康回來,我們幾家人,在一起大吃大喝幾天。看看小侄兒學了哪些本事。”
王偉到了汪集區工作,第一項任務就是按照上級指示抓減租減息和大生產運動。
“皖南事變”以後,由於遭到國內外輿論的譴責,國民黨反共右派有所收斂。但他們對共產黨政權,對八路軍新四軍仍然懷恨在心。雖然沒有再搞武裝進攻,但卻進行經濟封鎖,不僅不向革命根據地供應物資,而且切斷交通,阻礙運輸,造成根據地軍民生活異常困難。有時連白芋幹都吃不上。
為了打破日偽的經濟封鎖,解決生活困難。一方麵對地主富農實行“二五”減租,“二成”減息。租種地主家地的農民,把租子減去25%,把借的錢款的利息減去20%。這樣可以大大減輕農民的負擔,而且這個數字,地主富農們也能接受。
減租減息隻能解決一部分問題,但不能解決根本的經濟困難。要解決軍民生活和武裝鬥爭的需要,必須發動群眾,艱苦奮鬥,生產自救。
為了加強史圩鄉工作,在王偉建議下,經區政府討論,任命史金玉為史圩鄉鄉長。
史金玉接受任務以後,便按照上級安排,召開各鄉村農會幹部會議,布置動員地主們減租減息。
學校教師史仰嵩家是小地主,在組織遊擊隊時,他貢獻了兩支槍,這次聽說減租減息,他又帶頭表態將地租減掉30%,將利息減去25%。他保證做好父母親的工作。
史金玉抓住這個典型,讓史老師在地富工作會議上作了發言。
史仰嵩講得很樸實,他說:“鄉親們,現在國家處在危難當中,百姓們苦不堪言,我們都是同胞,能讓他們餓死嗎?能讓軍隊餓著肚子去打仗嗎?我們寧可把褲腰帶勒緊一點,也讓大家一起渡過難關。”
在史老師帶領下,地富們都紛紛表示支持這項政策。就連史朝廷也積極表態說:“上次麥收,鬼子想過河來搶糧,不是遊擊隊奮勇抗擊,不是鄉親們幫忙,我家損失就大了。我表示一定按政府規定辦。”
接著鄉村農民又響應號召開展生產自救。新四軍到了準海區以後,向廣大鄉村發起種棉花、種桐麻、養蠶織布運動。
祝本父子接受了打造織布機和織布的任務,全村婦女們接受紡紗任務。家家製造紡車,處處紡車響。
三爺、四爺家六個女孩都學會了紡紗。一人一輛紡車,整天呼呼地刮風似的響著。
秀環、秀玉姐妹倆在紡紗,小弟維華便坐在旁邊的草墊上,不跑也不鬧,看著紡車旋轉,聽著紡車吱吱地叫。
莊上的孩子們則高唱著:“紡車動,吱吱響。紡出線,做衣裳。不怕鬼子來,不怕天氣寒。”
“織布機,刮刮叫。織出布匹做衣帽。送給八路軍、打擊日本狗強盜。”
小維華聽了,纏著二姐帶他去看織布機。
二姐把紡紗車停下,帶著維華到了二奶家。維新家的大嫂正坐著在織布機上織布。隻見大嫂拉著一根細繩索,上下扯動,像燕子一樣的織布梭子在上下兩片白色的紗雲中來回穿行著。織布機的踏板呱嗒瓜嗒的有節奏的響著,像一首鄉村的歌。
這時又有孩子在門外唱起了兒歌。
“小麻雀,地上跑。老蔣沒有老毛好。老毛敵後來抗戰,老蔣拚命向西跑,跑到大後方,睡個大頭覺。”
維華聽到門外孩子們叫,又鬧著叫二姐帶他到外麵去看熱鬧。
二姐生氣了,“你還讓我紡紗嗎?完不成任務怎麽辦?”
“我來幫忙!”維華不加考慮的回答。
“去你的吧,你要幫忙,肯定製造麻煩。”二姐說。二姐疼愛弟弟,不管怎麽鬧騰,從未拍過他一巴掌。
二姐耐心地哄了又哄,才又把維華帶到紡紗車旁說:“你坐在這裏玩,不要亂跑,姐唱歌給你聽。”
“風吹樹葉響沙沙,我在門前紡棉紗。
喜鵲飛,叫喳喳。
手中絮,似銀花。
紡呀紡,紡呀紡,
一天能紡二斤花。
紡出線來織成布,
驅寒送暖放光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