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八十九 土改

(2023-04-21 03:42:32) 下一個

 

土地千年在富豪,農民到處有饑嚎。

且看今日天光亮,分田分物樂陶陶。

根據中共中央《關於清算減租及土地問題的指示》,淮海區人民於六月份開始進行土改,各地紛紛在鬥地主,分田地。

原史圩小學教師史仰嵩家是個中小地主。由於長期受到進步思想影響,在土改前,抗日期間就以很低的租金把土地租給貧雇農,甚至把土地當作傭金分給家中長工。他的進步行動受到了民主政府的表揚,但也遭到當地其他地主的反對,認為傷害了他們的利益。

土地改革一開始,史老師便把家中兩個長工辭掉,將家裏的土地財物全獻給革命政府,由政府去處理。他公開講:“若不是八路軍、共產黨帶領群眾浴血奮戰,家中再多的財產也被日本人掠奪了。幾百年的祠堂都被鬼子毀了,還能保住什麽私有財產?過去和鄉親們同甘共苦,現在抗日勝利了,也要和大家有地同耕,有飯同吃,有衣同穿。”

史老師的行動受到人民政府高度讚揚,稱讚他為開明地主。

一天,祝安家八歲的維華,聽說要扒地主、鬥惡霸,便同仰珠家老虎、維騰家小三、結巴弟弟小罐子,四個男孩兒一同去看熱鬧。

他們到了史仰嵩老師家。隻見他的院中擠滿了群眾,都拿著杠子、鐵鍁、笆鬥、筐,準備到史圩地主史欽朝家扒財物。院子裏人雖然已經很多,但外麵還有人陸陸續續地走來。鄉長史金玉說:“現在抓緊做午飯,吃完飯再出發。”

史老師把家中的米麵油鹽都拿了出來,他家屬也幫著刷鍋煮飯。

飯做好了,老老少少、大大小小、男男女女,凡參加的人都在史老師家吃了起來。這裏有的是來幹事的,有的是來看熱鬧的,反正不要錢的飯,見者有份。因為人多,十幾個婦女手不閑、腳不停,做了一鍋又一鍋,群眾則吃了一碗又一碗。

史莊來的史維華等四個小孩也跟著吃起來。他們吃的是麵疙瘩湯,雖然鹽頭有些大,還是每人吃了一大碗。這是他們第一次參加一百多人吃的不要錢的大鍋飯,吃著香,吃著痛快。

飯後維華、老虎、小三、小罐子幾個小孩跟著一大群人蜂擁到史欽朝家。老頭子已在前一天被政府抓了起來,兩個兒子早已跑到國民黨那邊去了。家中隻有兩個女人在家,其中還有一個是瞎子。

維華跟著進了地主家,這是他第一次進地主家大門。雖然他舅舅家隔壁就是姓張地主的大宅院,而且據說和舅舅家還屬於一個家族,但他去過舅舅家好多次,也不敢邁進那青磚青瓦的大院子。今天他卻跟著一大群人擁進地主家的院子,他得仔細看看地主家是什麽樣子。

史欽朝,號稱“瞎朝廷”。說他是“朝廷”,其實太抬舉了他,他連村長都沒有當過,但他有錢有勢,欺負當地人,又和土匪勾結,所以人們怕他,送他個外號叫“朝廷”。說他瞎,其實眼睛好好的,因為他辦事六親不認,收租顆粒不讓。俗話說,兔子不吃窩邊草,但他卻專愛吃,所以人們說他瞎,說他做事不留後路。

瞎朝廷家是四合院,瓦房。前屋和堂屋之間有座一人多高、五米寬的壁牆。有人說這是為了辟邪的,有的說是為了擋風的,其實是為了隱秘。不讓門外人一眼看到內堂,尤其是為了掩護閨閣小姐的姿容笑貌,因此,實際上是“隱壁”。

群眾逼問兩個地主婆子東西藏在什麽地方,她們說不知道。那個瞎子更是說:“我眼睛壞了,什麽都看不見。誰知東西到哪裏去了,你們找去吧,找到了都拿走。”她說的好像很大氣,很爽快。

人們在院裏院外、屋裏屋外搜索幾遍,隻找到一箱舊衣服,一小缸糧食。

大家議論說:“地主兩個兒子雖然跑了,也不會把所有的東西都帶走啊,還得找,挖地三尺,也要把東西找出來。”

人們拿著鐵鍁在院子裏這裏挖挖,那裏刨刨,結果在東山頭和西屋,挖出幾大缸麥子、大米,兩大箱新衣新被。

有人發現地主家堂屋房間的覆篷上好像沉甸甸的,便把它拆了,從上麵掉下一大堆書來,散落滿地都是。維華伸頭看看,地上都是書。他雖然還未上學,但特別喜歡書,便彎腰拾了一大抱,緊緊的抱在懷中。

有人在吊打兩個地主婆,罵她們不老實,不說實話。經過這麽一吊一打,瞎女人說:“堂屋兩頭櫥櫃下麵還擺著一罐子洋錢。”

人們聽了,果然在櫃子底下挖出一罐銀元。

於是人們繼續審問兩個女人。瞎子說:“這銀元是我眼睛瞎了以後埋的,算是小夥錢,眼睛壞了以後,我心灰意懶,什麽也不想藏了,也不想管了,別的我真不知道了。”

大家覺得瞎子的話似乎可信,便放過他,而對另一個女人繼續吊打。

不知是誰犯了嘴饞病,竟然沒腦子,拿起木鍁,去蜂窩裏鏟蜂蜜吃。結果搞得蜜蜂滿院子飛,許多人都嚇跑了。

史維華連忙抱著一摞子書跑出門去,見到小三、小罐子兩人抬著一個水桶,水桶裏趴著幾隻雞,他們抬著往史老師家走去。老虎則頭上頂著一個柳條匾子,跟在小三的後麵。他們三人算是沒有白吃疙瘩湯。

維華則什麽事都沒有做,看著太陽落下去了,他獨自一人抱著書往家走,到天黑了才回到家。

大姐秀環說:“你跑出去一整天,飯也不吃,這時才回家,從哪裏抱來這一堆破爛東西回來?”

母親見了,忙說:“別吵,別吵,這是好東西,我們家從未有過。”

眾人皆愛財,惟汝是書呆。

抱走一堆書,此花何處栽?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