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計艱難甚,孤兒行遠方。
前途風雨裏,獨自掌雲帆。
早晨薑大嫂的弟弟薑二舅來向姐姐辭行。薑大嫂原 來有兩個弟弟,大弟弟叫延農,二弟叫延耕。在逃荒途中,父親病死,延農被亂兵所殺,逃到史莊時,隻剩下母親、女兒和小弟延耕。所以延耕就一直稱老二,姐姐也一直稱呼其為二弟,當然小喜鵲也就該稱他為二舅了。
薑延耕辭行外出,要到哪裏去呢?
他之前曾聽四爺說,本莊史寶金、史寶銀兄弟倆在南京浦口替人家種園,因此他想到那裏去謀生。
姐姐聽了後,竭力勸他∶“路途遙遠,外出不安全,我不放心,你還是不去吧!”
祝本也說∶“姐弟在一處生活,也好互相照應,到外地去,人地生疏,誰幫誰啊?”
“你們這裏土匪橫行,苛捐雜稅繁多,就是租地雇工,因為是孤門獨姓,也受人欺負。所以我想還是外出謀生去吧!”薑二舅說。
“一個人在外,頭痛身寒誰管啊?衣服破了,鞋子壞 了,誰補啊?在此地,好歹姐姐能照顧你。”薑大嫂堅決不讓他去。
“姐,我都十八歲了,成人了。身體好好的,有的是力氣,還怕混不到飯吃啊!實在不行,當兵吃糧去,這裏不養人,自有養爺處。”
“千萬不能去當兵,危險太大了。”這話把姐姐嚇出一身冷汗。
“姐姐,你放心,我隻是一說,這年頭不到萬不得已,誰去當兵啊!”
“萬不得已也不去當兵,殺人放火,這事我們不能 幹,不能給祖宗丟臉。”姐姐說。
“萬不得已,就到我們家來,有你姐吃的,就有你吃的。”祝本也怕他內弟鋌而走險。
“姐夫,姐姐,你們放心讓我去吧,我還是有頭腦的,我打算先找到史寶金、史寶銀兄弟二人,找點活幹幹,而後再想別的辦法。”
姐夫和姐姐聽了,沉默一會沒回答。
“姐姐,你想想,我都十八歲了,個子都這麽高了,不出外混混像個人樣,將來連媳婦都找不到,誰家女孩想進我那個破草屋啊?”薑二舅說得實實在在,合情合理。
姐姐聽了,覺得小弟想法也對,她看看弟弟,個子已經有五尺多高了,肩寬背闊,一表人才,但無奈家中貧困,娶媳婦的事,確實成問題。想到此,她便鬆口說::“你雖然個子高了,但年齡還小,一人出門,千萬小心,遇事不要爭強好勝,和人處事,忍讓為好,交好朋友,不要交壞朋友。遇事多動腦筋,自己照顧好自己。常捎書信來家,不要讓姐姐焦心。”
姐姐說著說著眼淚下來了,說不下去了。
“你既然要去,我們也很難攔住你,但我們希望你去了以後,看情況,能待則待,不能待趕快回來。聽說南京那裏也不安寧,好多派別互相鬥爭,千萬不要卷進去,離得遠遠的。”姐夫祝本見沒有辦法勸阻,也叮囑了幾句。
姐姐含著眼淚下廚炒了兩個菜,祝本又到南莊小酒 坊,買了一斤酒,喊上父親,一同陪著薑二舅吃了一頓飯,喝了幾杯酒,算是為二舅餞行。
臨別,欽義又囑咐說:“二舅,混不好,趕快回來。這裏還有親戚,還有姐姐,還有外甥女呢!”
提到外甥女“喜鵲”,二舅連忙從姐姐懷裏把外甥女接到懷裏,親了又親。
姐姐說:“喜鵲,快喊舅舅。”
喜鵲還不會說話,隻是望著舅舅笑,嘴裏呀呀著,好像喜鵲叫一樣。
二娘見了,忙說:“好兆頭,好兆頭,我們家喜鵲叫了, 舅舅你放心去吧,一定大吉大利。”
於是大家哈哈一笑。
二舅回家,帶了兩件舊衣服,背起一床破被子,鎖好柴門,決然地離去,心想:此處難養爺, 自有養爺處。 離開六塘河,且到南方去,拚卻全身力,趟開生活路。
薑二舅走後,他的姐姐一連幾天吃不下飯,睡不好 覺,常常流淚,婆婆和祝本都不斷在勸她。
“我隻剩下這個弟弟,遠走高飛,叫我怎麽放心。”薑大嫂愁眉不展地說。
“你想想,他也老大不小了,讓他常年窩在家裏,能有什麽出息,出去習練習練也好。說不定學點本事,將來大有用處。”二娘又在勸說著媳婦。
“他還年齡小呢,一個人漂流在外,我總不放心。”大嫂說。
“我看這孩子很精明,也能吃苦,為人又老實,不會有什麽差失的。俗話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讓他飛出去,見見世麵,經經風雨,有好處,將來成個家,也好過日子。”二娘不斷地開導著。
在二娘的勸說下,大嫂慢慢地展開了愁眉。
一天,大蘭的婆家,東北張莊的張景和來找欽雲三 爺,提出娶親的事。
三爺猶豫一下說:“大蘭的大哥祝善還沒有結婚,他妹妹卻先嫁了,人家會議論啊!”
“孩子都不小了,再說大蘭的婆婆又老病纏身,家中三四個大男人,連個做飯的都沒有,所以特別需要大蘭過去幫忙。”張景和解釋說。
“這情況我也知道,你們確有難處,不過這事我還得和老伴好好商量商量,再回你的話。”三爺說。
“這樣也好,不過,請老哥一定體諒我們。”張景和請求說。
三爺把此事和三娘商量,三娘說:“照理講,女大當嫁,不過祝善還未娶親,先嫁妹妹,有些不妥。不如先到左莊,找左老大商量一下,給祝善先娶,再嫁大蘭。”
三爺說:“這樣辦最好,問題都解決了,事不宜遲,我明天就去找左老大,提出娶親。”
大蘭聽說婆家提出迎娶,便忙找母親說:“大哥還未結婚,我不出嫁,我走了,誰給你幫忙。”
“傻孩子,你總不能永遠在家幫我啊,放心,你走了,還有小蘭呢!”三娘說。
“娘,不管怎麽說,我現在不嫁!”大蘭斬釘截鐵地說,說完便生氣地走了。
張氏欲婚娶,史家亦犯難。
先為兒著想,再嫁女兒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