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無言

講述在美華人醫生的故事
正文

醫路心語(16)暈厥,要不要緊?

(2025-04-09 11:15:53) 下一個

醫路心語,一位美國華人心髒科醫生的行醫筆記

16. 暈厥,要不要緊?

這周在醫院查房。今天周二上午一到醫院,就接到了幾個會診電話。其中一個會診是病人暈厥而且心肌酶譜升高。

這是個55歲的白人婦女,平時體健,沒有既往疾病史,沒有不良嗜好。淩晨1點鍾口渴起床,下樓到廚房間找水喝,看到台上有一大瓶雪碧,拿過來擰開蓋,感覺頭暈惡心,然後就向後倒下去,暈了過去,醒來發現自己躺在雪碧水中。病人丈夫說,她暈過去的時間少於2分鍾(這個動靜驚動了丈夫)。在急診室的檢查,低血鉀2.7(正常3.5-4.5),心電圖正常,心肌酶譜輕微升高0.09 (正常小於0.05)。頭顱CT掃描正常,但是後腦皮下有血腫。急診室給了輸液輸鉀,收住入院觀察。

上午看到病人時,她已經感覺好多了。問她昨天白天做了什麽?她說昨天休息和朋友去走了6.5 英裏的徒步。問她平時是不是注意飲水?她說平時不怎麽喝水,昨天走完路也沒有更多補水。看了她入院後的所有病曆,檢查和心電監護結果,我跟她解釋,你這個情況是血管迷走神經性暈厥(Vasovagal Syncope),是平時我們最為常見的暈厥。

暈厥(Syncope),是指突然發作的短暫的意識喪失,同時伴有肌張力的降低或消失,它是由於腦血流量的暫時減少而引起的。導致暈厥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有些病因與心髒,神經係統或代謝性的器質性疾病有關,因此發生暈厥後需要到當地醫院檢查,尋找病因,排除危險因素。

血管迷走神經性暈厥是最為常見和普遍發生的暈厥,50%的暈厥源於此,也被稱為常見暈厥(Common Fainting)。有報道,50%以上人群的一生中至少有發生一次血管迷走神經性暈厥。那麽,什麽是血管迷走神經性暈厥?我們人體有一組自主神經係統,就是不受意識控製的神經係統,它平時控製著我們的心跳,血壓,呼吸和新陳代謝。這個係統主要有正負兩個係統互相協調互相製衡,它們的名稱是交感神經係統和副交感神經係統(也叫迷走神經)。有點太極的平衡原理。在人體受到某種刺激後,交感神經首先產生興奮,可以加快心跳升高血壓,之後身體的平衡機製介入,迷走神經產生興奮對抗交感神經,從而身體恢複平衡回到原點。但是,在某些特殊的狀況下,迷走神經介入矯枉過正,產生過度的心跳減慢和血壓過低,這樣導致腦供血不足而引起暈厥。這種引起暈厥的刺激可以是較長時間的站立,由於地球引力作用使更多的血液聚集在下肢導致靜脈回流減少,比如在教堂經常可以看到站立過久的暈厥,還有站崗的士兵。這種刺激也可以是情緒的過激,疼痛的刺激,甚至是驚嚇,比如有些人一打針就暈厥,還有看到血就暈厥的。這些都是血管迷走神經性暈厥。詳細的病史采集和體格檢查,很多時候就能很好的診斷出血管迷走神經性暈厥。

那麽既然血管迷走神經性暈厥是如此常見而且與器質性疾病無關,我們就不需要去重視它了嗎?非也。任何的暈厥都有其危害性,跌倒可以導致創傷骨折內出血等等。失去知覺的頭著地跌落可以導致顱內出血甚至死亡。因此預防暈厥預防跌倒是治療血管迷走神經性暈厥的主要目的。

上麵知道了血管迷走神經性暈厥的發病機理,我們也就知道了如何來預防它的發生。做好對病人和家屬的宣教,盡量避免促發因素,改善生活方式。增加每日液體攝入量,保障體內血容量,避免低血壓。在發生前驅症狀時,比如頭暈,惡心,出汗或麵色蒼白,應該馬上坐下或躺下,避免站立過久而導致暈厥。必要時,醫生會使用藥物治療來減少暈厥的發生。

對於上麵的病人,我和她解釋了她的暈厥原因。由於白天運動缺水身體已經處於低血容量,夜晚的站立觸發了她的血管迷走神經性暈厥。她當時有前驅症狀如頭暈和惡心,如果她馬上坐下會避免暈厥和跌倒的發生。之後心肌酶譜的輕微升高是由於過低的血壓同樣導致了心肌血流的減少。我們又監測了兩次心肌酶譜,沒有再往上升。也做了心髒超聲正常範圍。病人這次有頭顱外傷,交代了注意觀察慢性顱內出血的可能。病人下午出院,兩周後來我門診複診。

暈厥,原因可大可小。發生暈厥後,建議和醫生聯係做個檢查,排除一下心髒或神經係統的器質性病變。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