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南方人去北方念書,4年之中印象最深的就是綠皮火車。來來往往幾十趟,每一趟都是十幾個小時的叮叮當當。那些上上下下的人,讓我真正地開始了解中國的南北。
車子出北京,第一站是石家莊還是滄州我忘了,冬天裏有小販把冰糖葫蘆伸進車窗裏賣,要說衛生條件,那時估計也沒個準譜,可記憶中也沒有在路途中鬧肚子的情況。
而後是河北邯鄲,河南漯河,都是晚上路過。眯縫著眼看看窗外頭,都是黃燈下麵冰冷的站台,上麵是一群群挑擔趕車的人。扁擔挑的是衣服鋪蓋,鍋碗瓢盆,還有他們老婆孩子在家的期待。
河南鄭州總是早上到,伴隨著廣播裏洪亮的新聞和報紙摘要節目。站台上賣燒雞的很多,但是買的人並不多。燒雞都是小小的,不像是正常出欄的。中國的啤酒工業在那個時代是個奇特的現象,小到縣城都有自己的啤酒廠,五法八門的牌子,酒精度都特別低,喝水一樣。
火車到達河南信陽之前,好像車站上是不賣盒飯的。那時候北京除外,其他的長江以北地區我記得大米是憑證供應的,具體的我忘了。這時候我就要下車到站台上買盒飯,2塊還是三塊一盒,比車上的便宜。看著車窗外慢慢泛綠的丘陵,這是要到湖北了。
武昌是個大站,上下的人很多。站台上有很多賣武昌魚的,做學生的時候也沒見過真正的武昌魚樣子,半信半疑地買一條。吃一口就扔了,不是新鮮的。
長沙車站是個高風險地區,九流三教外加湘人的彪悍,一定是緊閉車窗,快速通過。但是車上賣的盒飯慢慢變得好吃點了,適合南方人的口味。
車過衡陽,到了韶關,我在那裏下車,還有幾個小時的汽車在等著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