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89)
2008 (32)
2013 (21)
2015 (83)
2016 (117)
2017 (89)
2018 (69)
2022 (53)
孫道臨的形像,玉樹臨風,俊逸儒雅。孫道臨的學識,淵博深厚,才華橫溢。孫道臨的氣質,詩人和哲人的結合,飄逸而又深沉。孫道臨的聲音,渾厚而富有磁性,激昂而動人心弦。孫道臨,是形像、聲音、氣質、才學完美的結合。
孫道臨於1921年出生在北京一個知識分子家庭,是五個孩子中最小的一個。他父親孫文耀原是晚清的秀才,但他有感於“當今世界,弱肉強食”,以為隻有走“科學救國”、“工業救國”的道路才能振興中國,經過刻苦自修,考取官費留學比利時,學鐵路工程,回國後即在鐵路局當工程師。孫文耀先生作風嚴謹,一絲不苟,為人清高,不隨波逐流。那時他與翁文灝、胡文耀一起,號稱“三文”。孩子們都以有這樣一位父親感到驕傲。而母親呢,十分慈祥、善良,因為不識字,不善於說話,上街買東西,與人打交道,常常受欺吃虧。但他還總是往好處想,不相信會有人故意使壞,因此毫無怨恨之心,責備之言。那時,北平胡同一般老式家庭的門上曾貼過一副門聯,上聯是“忠厚傳家久”,下聯是“詩書濟世長”,這十個字曾給孫道臨那幼小的心靈以極深的影響。大哥比弟弟年長十多歲,二哥長二歲,兄弟三人的興趣愛好不同,平時很少在一起玩。父親不準孫道臨走出門去與街頭巷尾的小夥伴玩耍,他隻得孤孤單單地在家裏與飼養的小狗、小貓和鴿子逗著玩。它們都成了孫道臨的好朋友。正是這樣的環境,使孫道臨從幼年就養成了拘謹、內向、沉靜的性格,而且直到現在還可以從他身上看到這種印記。
和母親、哥哥們在一起
和父親在一起
少年孫道臨
“七七”事變,北平淪陷,孫道臨的父親因堅持不為敵人效力,連鐵路局支付給他的幹薪也不拿了,家道更形衰落。盡管如此,父親還是把希望寄托在兒子身上。一九三八年賣去了一座房子,支持孫道臨考進美國人辦的燕京大學經濟係深造。 古樸幽深的燕大校園,使孫道臨有了專心采掘知識的寶藏的機會。那時,愛看書和研究社會問題、探求人生的意義,是許多追求光明的青年人的特點,孫道臨也是其中的一個。
在燕京大學,孫道臨意外地和一位老同學重逢了。這就是他在小學、中學都是同班的黃宗江。這位老同學酷愛戲劇藝術,這次他進燕大讀外文係,又在燕園掀起了“愛美劇”(業餘演劇)的熱潮。他為人純真、坦蕩,富有激情。道臨欽佩他的才,更愛他的真。由於他的樂觀情緒,常常感染別人,道臨又把他比作一條“喧嘩的河流”。正是這條“喧嘩的河流”,改變了道臨的生活航程。宗江拉道臨一起組織燕京劇社,並決定演出《雷雨》。不久,宗江又邀他參加《窗外》的演出。他開始顯出了他潛藏的表演才華。
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日本憲兵封閉了美國人辦的燕京大學,孫道臨輟學回家。為了生活,他又不得不踏上了人生又一段艱辛的曆程。那時,黃宗江已在上海和蔣天流等一起組織劇團演出,而且把妹妹黃宗英也帶出來了。他希望道臨也去上海,可是道臨沒有去。道臨雖然很愛戲劇,卻從未想到要以演戲為生。特別是當他看到職業演員的流浪者似的賣“藝人”生活,心裏總有一種說不出的滋味。他又不願意向敵偽機關謀職,為了減輕父母的負擔,他設法在交道口附近租了一個院子,養羊賣奶。他賣了一年羊奶,又因為是“非法”的,隻好關門大吉。在無路可走的情況下,他不得不下“海”,參加了唐槐秋領導的中國旅行劇團。以後,他又先後參加上海國華劇社、北平南北劇社,與黃宗英、衛禹平等一起演出了《家》、《日出》、《雷雨》、《三千金》、《甜姐兒》和《茶花女》等話劇。孫道臨還根據英國文學名作《咆哮山莊》改編了一個題名為《魂歸離恨天》的話劇,由丁裏導演,黃宗英擔任主角。
抗日戰爭勝利,在近四年的舞台實踐中,孫道臨在表演藝術上逐漸成熟,形成了他獨有的風格。但他對這種“賣藝生涯”仍不習慣。當他一聽說燕京大學複校,決定重返燕大完成哲學係的未竟學業。經濟條件不行,就半工半讀,一麵幫助學校看管圖書館,一麵努力讀書。這次他選讀了美學和文學,係統地讀了莎士比業作品,還翻譯注釋了亞裏士多德的《藝術創造論》(即《詩學》)。當他在1947年畢業時,正好黃宗江從國外回到北平,邀請他參加了宗江自己創作的話劇《大團圓》的演出。接著他和大家一起又應金山創辦的清華影片公司之邀,來到上海參加拍攝根據這出話劇改編的電影。從此,他開始了“電影生涯”。
1949年5月,上海解放。新的生活在他麵前展現了新的世界。他正是懷著這樣的感情,調動了自己的真情實感,扮演了電影《烏鴉與麻雀》中的窮教員這一角色,在銀幕上再現了當時革命與反革命尖銳鬥爭中一個知識分子的變化。
1951年,他參加文藝考察團到山東老區農村訪問。1952年,他又和其他電影演員一起奔赴朝鮮戰場,深入生活。老區支前模範和誌願軍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以及他們的領隊範正剛同誌在戰地壯烈犧牲,都常常使他激動得夜不能眠感覺到有一種不可抗拒的力量在推動著他。
1954年,孫道臨扮演《渡江偵察記》中的李連長。他堅持現實主義的美學觀點,深入生活,從生活中概括提煉形象,努力從內心和形體兩個方麵去掌握角色,終於獲得了成功,使他的藝術生命煥發了新的光采。這成為孫道臨藝術創作曆程中的轉折點。
在這之後他拍攝的《家》中的覺新、《不夜城》中的張伯韓、《永不消逝的電波》中的李俠,孫道臨在表演藝術上有了新的突破的體現。
孫道臨和王心剛在《永不消逝的電波》
孫道臨在《早春二月》中扮演的肖澗秋,應該說是他表演藝術上達到的又一個高度。這是二十年代革命低潮時期一個處於徘徊苦悶中的知識分子典型。他完全理解這個人物的內心世界,但為了不以自己代替角色,仍然為角色的一言一笑,付出了艱苦的勞動,使銀幕上肖澗秋所流露的複雜而矛盾的感情,深深地打動了觀眾的心。
孫道臨年屆四十的時候,愛情的花蕾依舊藏在心底,一直沒有理想的意中人。有段時期,孫道臨幾乎被越劇醉倒,隻要能騰出時間,他就去觀看由王文娟主演的越劇。有一次,孫道臨直率地去找黃宗江和黃宗英兄妹倆:“噯,我想結婚了,請幫忙找個對象。”黃宗江麵呈喜色地說:“算來隻有越劇團的王文娟還待字閨中,不知你對她感覺如何,如合得來,這大媒人我包下來了。”孫道臨的心事被另一位熱心人也察覺出來了,她就是孫道臨的同事張瑞芳大姐。在幾位好心人的促成下,60年代初,這一對為了藝術追求遲遲未婚的大齡男女,終於幸福地完婚了。這一年孫道臨39歲,王文娟35歲。婚後,一對藝術伉儷相親相愛,比翼齊飛。當孫道臨因主演《早春二月》受批判、王文娟因拍攝《紅樓夢》被戴上專演才子佳人的帽子時,兩人又相濡以沫共渡劫難。下麵是他們的家庭照,兩個人攜手一起慢慢老去
粉碎“四人幫”後,孫道臨以旺盛的創作熱情,在影片《李四光》、《一盤沒有下完的棋》和接著集編、導、演於一身拍出的《雷雨》中,取得了一個又一個令人矚目的成功。
作為演員參加拍攝過的電影:
1 雷雨 (1984)
2. 非常大總統 (1986)
3. 一盤沒有下完的棋 (1982)
4. 李四光 (1979)
5. 51號兵站 (1961)
6. 早春二月 (1963)
7. 革命家庭 (1960)
8. 民主青年進行曲 (1950)
9. 三毛流浪記 (1949)
10. 大團圓 (1948)
11. 萬紫千紅總是春 (1959)
12. 紅色的種子 (1958)
13. 永不消逝的電波 (1958)
14. 春天來了 (1956)
15. 家 (1956)
16. 不夜城 (1957)
17. 南島風雲 (1955)
18. 女司機 (1951)
19. 烏鴉與麻雀 (1949)
20. 渡江偵察記 (1954)
參加製作的電影:
雷雨 (1984).... 導演
2. 雷雨 (1984).... 編劇
3. 非常大總統 (1986).... 導演
4. 非常大總統 (1986).... 編劇
5. 繼母 (1992).... 導演
6. 詹天佑 (2000).... 導演
7. 石油盛開大慶花 (1977).... 解說
8. 大河奔流 (1978).... 解說
9. 新安江上 (1958).... 解說
10. 祖國啊,母親 (1977).... 配音
11. 王子複仇記 (1948).... 配音
12. 瓊宮恨史 (1975).... 翻譯
13. 瓊宮恨史 (1975).... 譯製導演
[圖片和資料源於網絡,水影編輯整理]
曾夢想過一定要找一個長得象孫道臨那樣的人共度一生, 還好世界之大,長得象的人也還真有......, 嘿嘿....
今天是四月一號, 可信也可不信.
補課看呢,謝謝了
“早春二月”裏的孫道臨和謝芳是中國文人氣質的最佳詮釋,不是漂亮不漂亮的問題。。。。
dongfangshaoer,和酷寶多聊,她對電影和演員很有見解。
shima喵喵,我也是看他們兩人在一起的照片,特別喜歡。
和你一樣,我最愛的也是肖間秋和陶嵐.那是個經典裏的經典,十分佩服導演謝鐵li, 能拍出這樣一個資到不行的小資電影,至今無人能超越。我爸說他當年是個紅小鬼來著.
至今都記得蕭間秋在村邊小路上的一躍,因為他以為自己能給文嫂一些幫助。
江南,謝謝你光臨。嗯,孫道臨是才子,王文娟是佳人,我也很喜歡他們。江南又是才子又是佳人:)
孫道臨和王文娟,一個書香世家,學識淵博,一個文化水平不高,性格孤僻, 兩個人的婚姻其實並不完美. 孫道臨曾試圖解脫, 但終究沒能跨出那一步. 有些老人的回憶錄提到過的.
嗬嗬,司令想過他和謝芳配對~說老實話,我覺得謝芳是配不上他的,主要還是覺得謝芳並不漂亮:)
女兒真是象王文娟,漂亮!可惜沒有遺傳孫道林那雙傳神的眼睛。
水沫,感謝啊!
俺爹長得和他有些相像呢。嗬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