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先看幾個關於故事、短篇小說、長篇小說的定義:
故事 – 1)為娛樂而講述的虛構 imaginary或真實的人物和事件的敘述。 例如“冒險故事”2)對某人的生活或某事演變中過去事件的描述。例如:“現代農業的故事”
短篇小說 short story- 一個主題完全展開但比小說 novel更短、更不詳盡的故事 story。
長篇小說novel:一本書長度的虛構fictitious散文敘述,通常以一定程度的現實主義表現人物和行動。例如:“簡奧斯汀的小說”
Fiction 小說: 1)以散文形式描述虛構imaginary的事件和人物的文學作品。2) 創作的或不真實的作品。
Fictional 小說體的,虛構的;Fictitious 虛擬的, imaginary虛構,想象;
從以上一連串定義看,歸納為:稱之為小說的故事都是虛構的,需要想象。
prose 散文:沒有韻律結構一般形式的書麵或口頭語言,例如“散文短篇小說”
二
曆史小說基本上屬於純虛構,作者沒有生於那個年代不可能有親身體驗。這麽一說就好理解一些。
同樣,現代小說也是虛構,紀實文學也需要虛構,不可能每一句話每一個眼神,每一個密室裏的對話,作者都有第一手資料。
做一個比喻,考古學家把破碎的陶瓷罐子用膠泥粘上,缺失部分做個假的補兌,最終展現在觀眾麵前的是一個完整的陶罐。觀眾雖然能看出修補的痕跡,但是他們不會介意。他們通過直覺觀察,得知古人在幾千年甚至幾萬年前的器具是什麽樣的就足矣,而不在意罐子的裂紋。這個粘接補救就是虛構,沒有虛構就不成一個古陶器。
現代之所以分虛構(fictional)小說和非虛構(non-fictional)小說並不是說非虛構就不需要虛構,句句實在。之所以分開,是為了其它原因:例如不要誤導讀者,把純虛構的事件當作真實事件,當作對簿公堂的證據。紀實文學號稱紀實不虛構也不能足以說明100%真實。非虛構其實含有虛構,有時候起到穿針引線作用,沒有虛構串聯不起來故事,就像陶罐碎片的粘接,但又無礙大局。
純虛構就好理解了,那是作者“純想象”的終成品。作者根據自己的閱曆,例如年輕人的閱讀閱曆,兒時幻想,青年人的孟浪以及道聽途說,家裏老人的口述傳說等,經過大腦想象加工成故事。而老年人閱曆豐富,經多識廣,一生積累的素材很多,隨意拚合想象加工即成文章。
這裏我們講了素材來源和想象力加工,最終寫成小說。
三
初學者有寫作衝動卻不敢動筆,因為不知如何動筆。最大的障礙,不是你沒有故事可編,寫不出來。其最大的障礙是心理,認為虛構就是憑空想象,是沒有真實材料做背景的胡編亂造。其實不然,一個嬰兒腦子空白是沒有故事的,但凡有閱曆的人就有故事,不是你個人的故事,而是你腦子裏的記憶,以及對周邊環境或者自己內心的感悟,這些都可以虛構出故事。
剛起步,沒有那麽多思想負擔,又不是靠你寫作養家糊口。你就記住“隨時隨地隨性”,想寫什麽就寫什麽。人物、情節、主題交代清楚,
何時何地何人何事(四何要素)要有,基本上就可以了。古人一個故事,幾十字,千古流傳。不在意字數多少才成為故事(小說)。
寫完後,要減。減去可有可無的字句,不要可惜。特別是口語盡量少用,虛擬助詞少用,力求幹淨。通讀下來看前後是不是講的一件事, 偏題的字句段落要拿掉。這個需要時日的反複洗練。
四
記住,純虛構或非虛構都是講故事。既然是故事,就逃脫不了“人物,情節,主題”這個窠臼。按照這個思路去觀察,編故事。
咱們開始構思一個故事,做一個範例。
試著在街上觀察任何一個陌生人,臉型,長相,身材,年齡,性別等外在條件做素材,進而想象這個人的職業,經濟狀況,秉性剛柔,再根據你平時所學,例如麵相學,風俗習慣,心理學,物理數學,基本常識,民間傳說,各種學識等,編織一個小故事。
你觀察到:傍晚,夕陽西下,寒風撲麵。一個中等身材,穿著臃腫,外衣上有灰土,背著背包,40多歲的漢子,站在新建大樓玻璃前,照鏡子。
“冬日的傍晚,法拉盛北方大道靠近緬街的交叉路口,還未交付使用新建的住宅大樓大門的玻璃反射落日餘暉。一個中年男人(人物)背著巨大的背包,對著玻璃捋順被風吹亂或者幹活時弄亂的頭發。他很專注,抹完頭發,開始單手抹臉。身上的衣服有水泥漿一樣的浮土,拍是拍不掉,隻好那樣。他聳聳肩,向前拉拉背帶。
他剛下班,在去前麵公交車站的路上。剛剛,他轉彎進了超市,用今天賺到的240美金,抽出一張20的綠票子,買了孩子喜歡吃的零食,當然還有妻子交代的醬料。想著回家孩子們熱情的迎接和歡笑,他咧開嘴。。。幸福,滿足。”。。。。(情節)
如此這般,可以想像很多。例如想到工頭今晚要去曼哈頓請女友吃飯,想到工友們開的玩笑,再想到周末將有幾百甚至將近一千元的收入,聯想到昨晚給妻子拌嘴自己的不好意思。。。等等。(情節)
這個故事圍繞一個(主題):一個普通顧家男人,有把麵包擺到桌子上的責任感,有著強烈愛子,愛妻,愛家的生活熱情。
看到沒,作者又不是這個男人肚裏的蛔蟲,哪裏知道那麽多。可是,憑著自己生活閱曆,現實生活的習性,漢子的穿衣打扮,臉上的笑容足以讓一個感性作者浮想聯翩,一個千字文的微型小說很快聯想出來。
聽起來可信嗎?那就看故事的情節是否自洽,合情合理。作者可以通過漢子的穿衣打扮推論他的心理活動。
這就是純虛構。
這個故事以情節取勝,男人心理活動透過微笑,作者旁白傳遞給讀者。
例如說回想起昨晚與妻子的爭吵。讀者會問,為什麽吵架,吵到什麽程度,報警了嗎,傷害感情了嗎,一連串的問題,作者都要一一回答。
作者提出的問題越刁鑽,讀者就越有興趣。有時候,作者給出各種條件讓讀者輕鬆地誤認為已經猜到結果,但是作者筆鋒一轉,出其不意給出一個既合理又非常情的答案,例如莫泊桑《項鏈》的結局。
當然,初學者不要自找麻煩,提出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然後答非所問,似是而非,那就砸鍋了。
好了,說了這麽多,你可以試著在家裏拿著一隻雞蛋想象出一個故事。
提示:可以把自己的故事以第三人稱來寫,自己的經曆是故事的素材。很多人寫自己的故事沒有心理障礙,我自己的事情我熟悉,絕對真實。其實,寫小說不是寫自傳。要虛構出一個完整的有看點的故事,第一人稱“我”會有極大的局限性。
例如:“1990年冬日一個傍晚,我拉著行李箱孑然一身走向機場。”可以改為:“1990年冬日一個傍晚,華子拉著行李箱孑然一身走向機場。”
寫的是第三人“華子”,即使與你的個人經曆有出入,有“不符合事實”的情節,可那個人是“華子”而不是你自己,放開手寫就是了。是不是?
五
我則拿自創《人渣》(又名《休戰書》)做個分析。https://bbs.wenxuecity.com/sxsj/133371.html
這是不到5000字的純虛構短篇小說。
起因 trigger:一天散步看到電杆上貼著一張白紙布告“休戰書”。細讀下來,讓我內心產生一種強烈的憤懣與鄙夷。透過文字我看到的是一張貪色,吝嗇,虛偽,狡詐,滑稽,懦弱的嫖客嘴臉,世上罕見。
回家的路上就琢磨如何以此為題材描寫出一個現代嫖客(人物)給讀者看。
人物:一個按摩師,虛誇身世祖傳技藝,有色心沒色膽,怕花錢生活摳搜,遇事沒有主見,裝大度確貪圖小利。他的名字叫任查,卻被人誤叫人渣。特點,激動勞累時,眼球凸出,習慣用手按進眼眶。在此提醒大家,寫人物要有參照。我是根據在街頭看到的一個中年按摩師為模特描寫人渣外貌特征及神態;那個妓女是按著中老年站街女普遍神態描寫;故事中配角王姐、老江都是底層普通人,俯拾皆是。
情節:一次偶然的機會,給一個豐腴的中年白人婦女按摩,性感肥臀讓他激動,想入非非,需要不斷按眼球,(小高潮)然後思謀去找站街女。興起之時忘卻一切,不幸染上性病。吝嗇的男人卻去找妓女索賠嫖資,結果兩人大吵大鬧(高潮)。期間,人渣身心俱傷,敗下陣來。又怕丟麵子,總覺得自己是文化人,輸了裏子不能輸麵子。於是才有了“休戰書”。情節是故事的核心,有沒有料全看此處。情節根據《休戰書》想象背後的故事,男人表現得很不地道,吝嗇狡詐而又假裝斯文,串聯情節節點一定注意要緊緊圍繞人渣的個性,不能把他寫成大方的人,真有學問的人,有修養之人。讓讀者煩惱他,討厭他,因為他的作為與普遍道德認知相悖。當然,無意中引起讀者對小人的同情無妨,那不是作者的本意。
主題:揭示一個自恃清高卻卑鄙無恥的小人嫖娼一係列醜行。主題就是一條線,串通全篇,從開頭到結束,讀者始終跟著故事跑,一直想知道下一步如何。作者如果丟包袱製造懸念製造驚奇,那麽這篇小說就算大致成功了。
上麵是小說三要素,那麽其中也明確交代了(四何)4W:人渣(who何人),嫖娼(what何事),法拉盛(where何地),最近(when何時)。
虛構:作者憑著平時對人的觀察,例如站街女,按摩院,並根據極端利己主義人格表征,底層業者日常,虛構出一個完整的故事。“真能扯,但是邏輯自洽。”這是讀者非常中肯的評價。
作者把自己當作故事角色,主角說主角的話,配角說配角的話,行為舉止切換自如。講故事不露痕跡,明明是作者在講故事,可是讀者完全忽略作者,埋頭順著人物往下走。可以看到很多作品的對話並不用引號,可是讀者絕不會搞錯角色,這就是作者角色切換非常成功的例子。
六
想象是大腦思維的結果。
作者的想象也是有限的。按照自己能夠解釋通的思路去幻想,在最終能給出合理答案。不擅長醫學,不擅長地理,不擅長的任何事情就避開不寫。專揀自己熟手的東西,自己感興趣的東西下筆。如果中間必須牽扯到專業知識,可以到網上查,力求理解,截取最有用的詞句應用在故事裏。有時候,就那麽一點兒額外知識點,會給作品增色不少。再假設,詩詞功底薄弱,也不要怕,網上也可以查到,引用最合適的一句,不加解釋,也是錦上添花,徒增作品顏色。總而言之,盡量躲開不擅長的話題,實在要用,要上網查找學習,在作品中點到為止,切忌鋪開談論。
對新手來說,盡量避免無謂的描述,例如:“他冷冷地笑著說;她含沙射影地提示他;他輕蔑地說;他嘴角上挑,不屑地說。。。”這樣的描述很吃力,而且一旦習慣了,好像每一句話都要附上說者的表情。其實沒必要,一是分神,作者每一處都得設想說的神態,有時候說不好,顯得多餘甚至誤導。二是影響閱讀質量,容易偏離故事主線。與其這樣,不如不寫。該說什麽就說什麽,沒必要添枝加葉。
舉例說明如何刪減多餘的字句。
例句:首先就要從8個基本的卦象說起,這其實是學習易經的基礎,掌握了這8個卦,再去學習易經64卦,可以說是遊刃有餘。
改正後:首先就要從8個基本的卦象說起,這其實是學習《易經》易經的基礎,掌握了這8個卦,再去學習易經64(剩餘56)卦,可以說(則)遊刃有餘。
結論:任何人物和情節都必須多多少少虛構串聯才能寫出故事。虛構是小說的特質。新手要克服“胡編亂造”的心理障礙,就要“胡編亂造”,造的合情合理,造的讓讀者喜歡,你就成功了。
請梧桐兄和大家寫影評!
是小說家寫評論?還是評論家寫小說?梧桐太厲害,讓我沒法兒定義了。
齊頭並進的前行倒是真的。角色切換那處,我看了好幾遍,受益非淺。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