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很多年裏,我寫過很多學術文章。說起來那是一把鼻涕一把淚。我的文章大多數是單作者,一方麵是學科的原因,另外一方麵是因為我跟很多人想法都不一樣。
首先寫出一篇文章不容易。這是創作型的工作,從無到有,需要靈感。同時它又不是藝術,隻要靈感來了,一激動就能創作出來。需要閱讀大量相關的文獻。
寫出文章後投稿,先從好的期刊開始投,被拒了再投。評審了一審二審,再審。每篇文章都是血淚。但是我實在沒有別的能力,隻能熬著。
剛開始的對自己的領域並沒有一個全局性的認識,文章都是關於一些細節小問題,也沒什麽影響力。
但是多年的努力最終還是finally pay off。最近投的這篇文章,從投出來editor decision 不滿一個月的時間。我吃了一驚。根據我多年的經驗,通常從投到editor decision 是三個月。我跟一個同行說這個事,她還以為editor 還沒有送審,先給我了修改意見。我說我真的是收到了兩個reviewer 的修改意見。我花了十天修改提交。然後十天後editor 和兩個 reviewer 又給了修改意見。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我花了三天修改又提交,過了兩天editor 就接受了。除了期刊自動發出的接受郵件,主編竟然親自給我寫了封email,表示祝賀,然後感謝我tackle this very important topic!
能寫出這樣的文章是我多年努力的結果。不僅要有做學術研究的基本功,還需要對這個領域很了解,知道哪些問題很重要。
想想以前有時候投稿,投出去半年杳無音信,聯係editor 也不回。現在知道是editor 跟本看不上那篇文章,懶得送審,又不好明說讓你撤稿。就等著你自己受不了了主動撤稿。
這篇文章能評審的這麽快,一定是editor 起了很大的作用。她可以挑選reviewer, 然後告訴reviewers 快些評審。
好辛苦,終於有機會爬上了學術金字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