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港小鎮,不是我的家
羅大佑的嗓音實在算不上好,但寫出了一首又一首為當代青年抒發心聲的經典,其中有一首「鹿港小鎮」更是讓我至今難忘。歌詞裏印象最深刻的是這幾句:
台北不是我的家 我的家鄉沒有霓虹燈
鹿港的街道 鹿港的漁村 媽祖廟裏燒香的人們
台北不是我的家 我的家鄉沒有霓虹燈
鹿港的清晨 鹿港的黃昏 徘徊在文明裏的人們
尤其「台北不是我的家、我的家鄉沒有霓虹燈」,凡是聽過的人應該都忘不了。這首歌發表時,我還是個不識愁滋味的少年,能記住這幾句,也多虧了對於鹿港的熟悉,特別是媽祖廟。即使現在回台灣,仍會抽空去天後宮膜拜。至於「徘徊在文明裏的人們」,是誰徘徊在文明裏?為什麽徘徊?是想走,走不了,還是文明其實不文明,讓人踟躇不前?不管怎麽說,不愧是才子,歌詞既簡單又高深,讓人聽懂了又琢磨不透。
而今再聽這首歌,品出了不一樣的意思:
再度我唱起這首歌 我的歌中和有風雨聲
歸不得的家園 鹿港的小鎮 當年離家的年輕人
台北不是我的家 我的家鄉沒有霓虹燈
繁榮的都市 過渡的小鎮 徘徊在文明裏的人們
離家的年輕人啊,都有一個歸不得的家園!羅大佑當年不到30歲,怎麽就有這樣的領悟!家園被離家的年輕人存放在時空膠囊裏。離家的腳步再遠,時間再長,膠囊永遠不變。然而,自離家的那一刻起,誰也沒停下腳步,包括家園,家園已成故鄉,故去的家鄉。
徘徊在文明裏人們,是你、是我、是他,是所有離家的人。
離家的機緣千千萬,但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每個人都有所追求,學業、工作、更好的生活,遠大的理想,或者隻是想看看外麵的世界。
然後我們就各自落地生根,在不同的地方汲取養分,安家立業,長成了不一樣的人。當年離開的地方成了夢裏的寄托,現在住的地方是孩子的未來。離家的年輕人,帶著一點點傻氣,一點點勇氣,加上一點點運氣,成為徘徊在文明裏的福氣。雖然
台北不是我想像的黃金天堂 都市裏沒有當初我的夢想
即使台北不是羅大佑想像的黃金天堂,他也沒有回鹿港。
為什麽?
大概,我們都喜歡當,
徘徊在不同文明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