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經濟情勢複雜,又聞四萬億救市。希望這囘錢能用在刀口上,因爲受影響的人太多,形式也嚴峻,輕忽不得。
以往中美及世界各國在緊急情況下,基本都是選擇救濟支付或增加、鼓勵直接投資的方式,市場上很多人或公司其實並不符合被救濟或支持的條件,但卻忽然手裏多了很多錢。除了造成短期的需求井噴,推高物價之外,對經濟的長期利好不多,卻堆積了天量的政府債務。
受楊安澤的UBI理念啓發,庸人腦中有個想法。雖然大概會貽笑大方,但心內焦躁,還是説説吧。
一、政府的財政資源應該用於激發有需要的個人消費者需求,而非落入有關係的企業手中,也不應撒胡椒麵,人人有份,有人不夠,有人多餘。
二、不妨建立每個工作年齡的成人的救濟借貸戶口。每月借貸額度以失業前二十四個月平均納稅薪水或收入的一定比例為限,比如百分八十。沒有工作或者工作期限未足二十四個月的部分,以當地或全國最低工資額代替。期限不妨先以二十四個月為限,視實效酌情延長。
三、借貸金額以個人相對應的工作時間為擔保,譬如領取一個月救濟借貸,則政府有權要求在今後合適時間及條件下,領取者以一個月的工作作為償還。如果領取者選擇以貨幣形式償還,則自然無需以工作時間為代替。
四、每個工作年齡的成人均有救濟借貸戶口,完全替代失業救濟。失業時自動開啓借貸額度,有工作收入納稅後自動暫時關閉新的借貸額度。
如此希望可以穩定民心,並維持有效的居民消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