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溫州 放眼五洲

峰登千丈 海納百川 古今中外 人文科技
個人資料
正文

亞洲人口萎縮對世界和我們的影響 (黃文心)

(2023-04-13 13:50:26) 下一個

日本、韓國和我國的人口正在下降,是利是弊?

各國政府的財政激勵措施可能仍然無法扭轉人口下滑的趨勢

老齡化社會帶來更大的經濟成本和社會問題

人口的結構、人口的質量和人口發展的趨勢可能比數量更加重要

人口是國家民族永續發展的頭等大事,萬萬不可等閑視之

人口是構成國家、民族、社會的基本元素

二戰結束後,全球化開始主導世界,一些陳舊的鎖國觀念似乎被扔進了曆史的垃圾箱。市場經濟和自由貿易的共識取得了重大的勝利。

近年來興起的西方保守主義和冷戰思維,以及2022 年的俄烏危機極大地改變了世界格局。突然間,人類的曆史定位產生了新的變化。長期以來的信念得到實質性的修正。貿易和經濟增長的優先事項已經被建立強大武裝力量的必要性所取代。

國家安全再次取決於坦克和火炮的數量。今天的供應鏈問題包括一個國家可以動員多少士兵以及它可以多快動員。一個國家的實力再次以19世紀和20世紀的黑暗時代標準來衡量。

但軍事實力並不是唯一的衡量標準。人口統計數據——特定人口的規模、出生率和年齡結構——也與一個國家的實力以及鼓勵或阻止人們組建家庭的社會和經濟條件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

人口與資源

在亞洲,二戰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裏,馬爾薩斯式的恐懼占據了上風:人口快速增長將導致大規模饑荒和資源短缺。人口增長將阻礙社會經濟發展。這種擔憂是如此之大,以至於中國和印度這兩個人口最多的國家都采取了控製人口增長的政策。

在印度,這種嚴格的幹預僅在 1970 年代實施強製絕育計劃期間短暫存在。在中國,獨生子女政策於 1980 年開始實施,大約 36 年後才被取消。無休止的人口增長被視為對文明和平與穩定的主要威脅。隨著 2022 年 11 月全球人口突破 80 億大關,一些西方學者認為人類世界似乎注定要走向資源枯竭。

出生率下降和人口老齡化

但今天,恐懼是不同的。亞洲和世界其他重要國家都麵臨著人口萎縮和老齡化的新挑戰。我國已經廢除了獨生子女政策,並且鼓勵年輕人結婚生子。

我國人口的 12%,即 1.66 億人,年齡在 65 歲或以上。增長率已降至 0.49%,生育率降至每位婦女生育 1.7 個孩子,在 全球190 個國家中排名第 148 位。遠未達到維持人口穩定所需的2.1生育率。如果不改變,根據法國人口研究所的數據與推測,到 2050 年,我國人口將下降到 13 億,並在 2100 年加速下降到不足 8 億。

鄰國日本和韓國的情況更糟。日本人口每年減少 0.17%,而韓國人口僅以 0.36% 的速度增長。生育率在韓國是1.1個孩子,在日本是1.4個孩子。這兩種情況的前景都令人擔憂,日本的人口目前接近 1.26 億,到 2050 年將下降到 1.04 億,到 2100 年僅為 7200 萬。韓國目前的人口為 5200 萬,為 4600 萬到 2050 年和 2400 年將達到 2400 萬。在這兩種情況下,政府通過貨幣激勵和社會動員力來扭轉這一趨勢的嚴厲行動的改善空間都是極為有限。

印度和印度尼西亞呈現出不同的景象。印度將很快(如果還沒有的話)超過中國成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兩國現在的人口都超過 14 億,但發展軌跡不同。

目前印度的年增長率為1.2%,生育率為2.1個孩子。到 2050 年,印度人口將增至 17 億,然後在 2100 年穩定在 15 億。印度的人口金字塔按年齡劃分仍然健康,隻有 6%,即 8500 萬印度人,年齡在65 歲或以上。印度尼西亞也在走類似的道路,生育率為 2.2 個孩子,到 2050 年人口有望達到 3.17 億,到 2100 年將達到 2.97 億。

巴基斯坦是個例外,增長率為 2.37%,生育率為 3.3 個孩子,遠高於人口更替率。到 2050 年,巴基斯坦將擁有 3.66 億居民,到 2100 年將達到 4.9 億。

一個幾乎共同的特點是,社會經濟越是發達的國家或地區,生育率卻是越低,呈現生育率與經濟發達程度成反比的效應。

人口下降的影響

那些關注不斷增長的世界人口對生態影響的人將會歡迎亞洲大部分地區的人口趨勢。地球可能無法為亞洲 45 億人提供與西方工業化國家相同的生活水平。一些西方(也包括東方)的學者認為,今天亞洲中產階級的快速增長已經對資源造成巨大壓力,導致空氣汙染和飲用水短缺等問題。

從這個角度來看,亞洲人口增長放緩是個好消息。然而,並非一切都是積極的。人口減少會帶來一些負麵影響,其中最緊迫的是消費者支出減少、勞動力減少以及人口減少和老齡化帶來的心理影響。從上海到東京,從廣州到大阪、首爾,消費模式發生了顯著變化。隨著消費者和家庭的減少,對耐用消費品、住房和汽車的需求不可避免地下降。

更直接的是對勞動力市場的負麵影響。中國因其具有競爭力和廉價的勞動力而成功成為“世界工廠”。在許多領域,尤其是那些擁有高技能工人的領域,工資水平已經飛躍。在東部沿海的主要城市和工業中心,他們甚至趕上了更發達的經濟體。但是,隨著勞動力的逐漸減少,將會長期影響創新、生產、消費等經濟狀態。

日本正在迅速老齡化。與韓國一起,日本將麵臨巨大的社會保障負擔,老齡化社會的前景令人擔憂。日本的名義人均國內生產總值 (GDP) 約為 38,000 美元,而中國的名義人均 GDP 為 8,600 美元。因此,經濟學家關注的是一個未富先老的社會,這與過去六十年西方工業化國家的情況縱然相反。

經濟學家在關注物質方麵的同時,還需要考慮精神、心理甚至社會問題。老年人口比例的增長可能導致社會更加保守,更加狹隘地關注這一代人的利益。

此外,還有一個問題是,一個收縮的社會將如何麵對21世紀的挑戰。現在,這些趨勢在日本比在中國更為明顯。人們可能會變得更加脫離傳統家庭觀念和社會責任感。不結婚不成家,不是社會的一個別現象。年輕女性拒絕生育孩子。

人口變化發生的階段差異很大。還有一些傳統,其中還有一些是宗教因素。在中日韓經人口縮的同時,菲律賓仍在增長。這與天主教會在這個前西班牙殖民地的強勢地位有關。菲律賓仍然深受天主教價值觀的影響。宗教也在巴基斯坦的強勁人口增長中發揮了作用,穆斯林神職人員在該國具有影響力。節育與墮胎是一些宗教所不允許的。

人口政策的戰略

改變人口趨勢是一項非常複雜和微妙的工作。人口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結構有很大關係。這也是非常個人化的。國家可以提供金錢激勵、職業機會和呼籲社會責任。但是,最終,未來是由人類在其一生中所做的最個人化的決定所決定的。沒有什麽比結婚生子更私人的了。當局可以鼓勵或強製,例如英迪拉甘地統治期間印度的強製絕育。安全合法墮胎的能力也會產生重大影響。

在人口較少的國家,政府的重點是為夫婦生育孩子提供經濟激勵。我們可以在日本、韓國和中國看到這一點。女性也希望事業與家庭並存,但兩者結合的條件還不理想。

在我國,獨生子女政策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性別失衡,由於傳統上偏愛男性後代,女孩被流產或被忽視。一些獨生孩子會被寵壞,永遠學不會分享。在成年期,這會導致自負或反社會行為。如果我們想扭轉人口下降的趨勢,就需要一種將激勵措施和軟實力與社會與家庭的價值觀和理想相結合的戰略。

人口的前景

日本和韓國的人口萎縮最為嚴重,我國跟隨其後。在東京和首爾,政治領導人意識到了這一挑戰,但尚未改變人口下降根源的心態。現在的重點是改善條件,鼓勵年輕夫婦組建家庭。然而,如果人們寧願不要孩子或對未來不樂觀的生活方式占據主導地位,那麽所有這些經濟激勵措施都將落空。老齡化社會固有的社會問題、重大的生態威脅和穩定就業的困難都削弱了人們對更美好明天的樂觀情緒。

最專家提議放寬移民政策。但考慮到日本和韓國在這方麵有著與西方國家觀念與態度,所以這仍然不太可能發生。2022年,外國人在日本人口中所占比例為2.2%;在韓國 3.4%。去年,日本創下允許進入該國的外國工人數量仍然很少的記錄。與其他亞洲國家相比,文化障礙很大,尤其是在語言和社會融合方麵。韓國和日本都沒有大規模移民的傳統。兩者都被認為是相當孤立的,即使在他們自己的區域內也是如此。日本是一個自認為獨一無二的島國,而韓國則被世界上最封閉的國家之一。

我國過去對人口增長的控製和現在對人口增長的鼓勵都是正確的。因為過去和現在,無論是社會物質條件和人們的生育觀念都發生了巨大的深刻變化。

國家的人口政策不僅僅是考慮人口的數量,更要考慮人口年齡比率的結構以及人口素質的質量,也要考慮與周邊國家人口比例的相對平衡,因為這也關係到國家的安全與穩定。人口學應該作為重要的社會科學,積極努力地普及全社會。

總之,人口政策關係到一個國家千秋萬代的頭等大事,對此沒有該有的緊迫感是十分危險的。中國古人曰: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人口問題正恰是如此。

祖國的花朵絕不能在我們這一代人中枯萎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