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辰美景人生

愛寫不寫,愛看不看。
正文

中秋思親

(2025-10-05 22:37:03) 下一個

今年的中秋和奶奶的忌日隻差了一天,“每逢佳節倍思親”,雖然奶奶離開我已經三十多年了,每每想起她,心中總是泛起暖意和歉意。從某種程度上說,爺爺奶奶應該是世界上待我最好的人了吧,他們從沒像父母那般打罵過我,連斥責都沒有過,永遠都是疼愛有加。可是,他們卻都沒能等到我的回報。

 

小時候跟著奶奶去吃過幾次酒席,記憶中她給我夾的菜永遠是紅燒五花肉,那時的五花肉真香。

在家吃完飯,我要洗碗,她小聲阻止說,“放下,快放下,不然爺爺要發火。”

騎車帶奶奶去鎮上買過米和菜,在鄉間的碎石路上,一路顛簸。騎車去汽車站,接過拎著大包小包來訪的奶奶,在城市的水泥路上推著車走。我在鄉下住過,奶奶在城裏住過,我們不定時地體驗著各自不同的生活環境。

夏天的某個夜晚醒來,看到奶奶掀開簾子往窗外看,問她在幹嘛?她讓我不要作聲,路過的行人可能口渴了,在摘“天井”裏的梨吃。

有一次,我和外婆賭氣,天沒亮就從她家離開了直奔奶奶家。奶奶來開門,我至今記得她難掩高興,有點調侃地問我,“你外婆給你吃了啥好東西了?”一邊趕緊給我弄早飯。外婆也疼我們,不過她很吝嗇也有點重男輕女,我不記得她給我們花過啥錢,我對她的感情更像是憐惜,倒是沒有血緣關係的奶奶從來都是毫無保留地對我們。

在奶奶家的雞窩旁,接過奶奶遞過來的工具,在雞窩裏扒拉扒拉地掏出幾個雞蛋來,極其滿足。

夏天挎著籃子和奶奶在葡萄藤下剪葡萄也是極開心。我們很早就體驗了現下流行的農場采摘的休閑活動。

現在想想,爺爺退休金不低,他們哪裏在乎買幾個雞蛋的錢,養雞種水果,都是為著給我們小孩子增添樂趣吧。

奶奶愛聽越劇和滬劇,家裏的收音機常年固定在戲曲頻道,我多少也受了她的影響,知道不少戲曲經典劇目。她愛聽《三請樊梨花》,給我取了個小名“梨花”,源自於此。爺爺在我出生當日在院子裏種下一棵梨樹。他們老倆口還是很有默契的。

 

梨樹結的果實是沙梨,甘甜多汁。站在樹下踮腳摘梨的那份歡喜,就是被毛毛蟲的刺毛紮到也不能減弱。沒有電視的夏夜枕著風吹梨樹“嘩嘩嘩”的聲音入眠,而奶奶掀簾子的那一幕也永遠定格在我的腦海裏。那棵梨樹存在了很多很多年,有時候,枝繁葉茂,碩果累累的它會進入到我夢裏。

要是有一位經驗老道的心理醫生能催眠我,喚醒更多的童年記憶,就好了。但是我又想,夢何嚐不是一種自我催眠的方式呢。

謹以此文紀念我的奶奶。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