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多年來”九二共識”一直在雲遮霧罩之中,對於大陸百姓而言,卻是一頭霧水….三十年後隨馬英九回大陸清明祭祖之機,當事人才將九二共識披露出來:
一九九三年四月在新加坡舉行了汪辜會談。商談台灣和大陸成立聯合政府的有關問題。台方的“海基會”由振甫領,馬英九為材料組長,蔡英文也在內,帶來七方案。
大陸的海協會由汪道涵帶隊,準備了五爾方案。會談結束後上海市統戰部向民主黨派負責人進行了口頭傳達。要求不錄音,不記錄,不外傳。
黃浦區民盟負責人奚林森高工和我同為董浜鄉兼職工程師,在飯後空閒時向我作了轉達如下:
汪(A):今天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有幸和台灣省代表一起商談統一大事.....
辜(B):汪先生講錯了,是大陸和台灣代表在商談,我們是平等的,不是中央和地方關係,中央和地方商談為什麽要選擇在新加坡舉行呢?看來貴方對商談沒有誠意,不必談了。
經過短暫休會,A方表示剛才表達不妥,商談繼續。第一個問題是統一後國名。
A:統一後應叫中華人民共和國。理由是大陸地方大,人口多,少數服從多數。
B:應用中華民國。中華民國成立於1912年,為國內外華人早已接受,以後工作好做,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在1949年,知名度不如前者。從法律上說台灣根據菠茨坦公告二戰後歸還給中華民國,那時還沒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上認為中國就是中華民國。接收人為蔣中正。為國際交流方便,用中華民國更合適。
雙方各持已無法取得一致,最後不知那個聰明人想出八爾字表述:同圈一中,二岸各表。意思是台灣表述中國中華民國,大陸表述為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雙方同意。
第二個問題是統一後實行社會製度。
A:當然實行社會主義,社會主義比資本主義有許多優越性。新中國成立後大陸經濟取得很大成就,市場繁榮,物價穩定,人民生活不斷提高。
B:台灣實行資本主義,但經濟發展比大陸快,既使在大陸三年困難時期,台灣仍在快速發展。到現在台灣(三千萬人)年出口總額比大陸(十億人)的年出口總額還多,老百姓工資收入是大陸的5一6倍,請問社會主義優越在那裏。
A:大陸社會安定,沒有妓院,沒有小偷,人民安居樂業。
B:台灣有妓院,但設在公開的紅燈區,公職人員是禁止進入的。大陸沒有妓院,但有許多娛樂場所和KTV包間從事色情服務,隱性妓女超過百萬(出示官方資料上數字)。大陸沒小偷,據報道大陸有二億件防盜門遣是幹什麽用的,台灣沒有防盜門。社會主義優越在哪裏?
A:社會主義製度下人民有廣泛的民主自由,能極大調動積極性,相信很快就會超過資本主義。
B:那就等你們超過台灣後我們再談吧。
這次商談到此結束,沒有確定下次商談日期,沒有發布公報或會談紀錄,雙方準備的多個方案也沒有討論。
幾點說明:
1,限於篇幅,壓縮了部分官話,廢話,受記憶限製可能遺漏部分內容。
2,當時政治環境處在變動時期。外部蘇聯解體,蘇聯和東歐社會主義變色,蘇共在許多黨員自行宣布退黨後,由執政大黨變為在野小黨。國內剛平息六四事件。對高層震動很大,鄧開始反思製度存在問題,並尋找解決的辦法。有謀士提出政黨隨年齡增大而老化說。蘇共到89年已七十多歲,衰老沒有活力了,所以解體。中共也老了,也有危險,應該及時采取措施。小平的措施是吐故納新:大量吸收業主(資本家)和知識分子入黨,清退部分沒文化和沒參政能力的黨員幹部回基層,為黨注入新鮮血液。客觀上促成了汪辜會談。但隨鄧去世,吐故納新不再提及,二岸商談也沒了下文。
3,汪簡曆:祖父是成功徽商。在上海有十三家茶葉店的大老板,占上海茶葉市場半壁江山。少年的汪是個浪蕩公子,中學時因喜歡賭博曾入杜月笙賭場一夜輸掉十二家茶葉店的店契,(偷出去的),最後一份店契還是杜手下留情給留下的。以後又卷入政治事件被抓,在滬呆不下去回老家安徽,逃進大別山參加革命,成為江叔父的戰友。
辜的學曆為博士,曾在台美韓學習過,精通幾個專業。有經商(自己創有公司),從政(國民黨元老級人物)懂金融,法律。二人相比素質高低一目了然,商談時汪居高臨下,以大欺小,結果也是必然。
注: 汪的簡曆出自李剛評話(改革風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