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雄鳥,深林棲枝

淡泊以明誌,寧靜而致遠。
縱是北國寒冰重,難封楓葉火樣紅。
正文

散文 故鄉的明月

(2022-09-09 15:43:04) 下一個

 

我對明月一直情有獨鍾。我想這於我晚睡的習慣有關。這麽多年來,我看過很多地方的明月,有中國的,也有外國的。然而始終覺得月,還是故鄉的最圓、最美。當然,作為一個雲遊四方的人,不免經常"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故鄉的明月之夜卻是每次必在腦海裏回想的。

在我的印象裏,春天的明月是最美的。在春風似剪刀的四月,當柳枝剛發出鵝黃的嫩牙時,一輪蛋紅色的滿月會在傍晚從東邊悄然升起。這時常有孩童吹著用柳樹皮削成的哨子,和著夕陽下燦爛的粉色杏花、初春油亮的紅玉色的楊樹嫩葉及遍地綠油油的麥田,構成一幅極美的北方春日畫麵。

如果說春天的初升之月最美,那麽夏季的月夜就充滿誘惑了。銀色的月光像流水似的,隨意漫遊於房屋和樹木之間。宋人張先關於影的詩句,恰如其分地描繪了夏日月夜的迷人:"中庭月色正清明,無數楊花過無影"和”雲破月來花弄影”。北方的春末夏初氣候溫潤,楊絮從楊樹圓圓的葉叢裏飄然飛出,儼然無數的小仙女登臨人間,在皎潔的月光下隨意漫舞,卻不留下絲毫的倩影,別添一種朦朧的美。我於夏日的月夜,最喜徜徉於中學母校後邊的荷花池,或許是受了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一文的影響。在柔和的月光下,曲曲折折的荷花荷葉似一群靜舞的少女,夏日的蛙聲倒似她們的伴奏了。最妙的是,圍繞荷塘的一圈垂柳,在銀色的月光裏,隨著夏日的微風輕輕地搖擺,灑下斑駁的樹影,就像一群媽媽在為女兒們的出色舞蹈歡樂地鼓掌。這時無論是一個人獨自漫步,還是與一好友清談,都必是流連忘返到深夜了。雖然我已離別故鄉多年,至今仍清晰地記得那月夜荷塘的幽幽荷香和垂柳的婆娑樹影。

秋天的月最白最亮,尤其是近午夜的滿月。那月兒就像一盞巨大的天燈,照亮了世間的一切,使房屋和樹木都留下突兀的影子。那月光是如此之亮,月夜竟如白晝一般。在我記憶裏的中學時代,教室的燈光在夜自修之後是統一熄滅的,但常常有勤奮的學子秉著明亮的秋月繼續讀上一會的。我想古時寒士"映月讀書",也必最喜讀於秋月之下了。當午夜過後,常有霧氣降臨。於是月色便與乳色的霧靄交融,整個大地便似吳剛的月宮一般,影影綽綽地籠罩於神秘的仙氣之中了。如果嫦娥仍在,必會忍不住攜玉兔來人間一遊了。

冬天的月,似乎離的很遠,加上北方的冬夜相當寒冷,很少有出去賞月的勇氣和雅興,反而留下的印象就多了。

今夜又是月明之夜,但是走過的每一處都是明亮的燈火。這燈火照亮了黑夜,同時也把大地母親的月光給喧奪了。生活在現代的人,也許很少有人再注意到明月的美,或許這也是我時時懷念故鄉明月的緣由了。

 

注:2013年三月二十六日完筆於加國的明月之夜。曾在別處發表,值此中秋佳節,在文學城重貼,以表達千裏共嬋娟的節日祝願。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