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文說到,所謂“新質生產力”,既不新,也沒有質,甚至不是生產力。
其實這個玩意兒從古代就有,不是我們文盲領袖的發明創造。這東西叫做國家主導的重點發展項目。在資本主義社會,這叫做國家資本主義。在社會主義社會,這叫做國家重點工程。
早在南宋的時候,因為南宋僅僅占據半壁江山,卻要每年給金大量的歲幣,數額甚至遠超北宋給遼的歲幣,所以國家財政負擔很重。為了湊足這些錢,宋高宗想了個辦法。中國南方一些港口跟阿拉伯國家有海洋貿易。中國的絲綢和瓷器在中東很好賣,甚至阿拉伯商人把這些產品一直運到歐洲,加價賣給歐洲的王公貴族。高宗看到這是一個商機,於是鼓勵東南大力發展蠶桑和製造業。於是靠這些出口貿易南宋財政充盈,以北宋一半不到的領土和人口支持起達北宋70%的GDP。南宋的財政收入一度達到每年一億兩白銀,北宋頂峰的時候不過1.6億兩,而麵積人口甚至大於北宋的明朝,崇禎年間財政收入才每年800萬兩,連南宋的零頭都不到。下圖為南宋泉州港效果圖
我們東方的島國日本明治維新後,苦於追趕西方效仿西方,派了大量官員到歐洲遊曆取經。最後,日本準備模仿德國的發展方式,大力整軍習武,準備靠軍事力量搶一筆財富。二十世紀初日本工業開始起步,但是在頂峰的時候僅僅不到美國工業的十分之一(有說僅為美國的1/20)。日本政府考慮到工業基礎薄弱,有限的工業必須大力向軍工傾斜,所以鼓勵日本財閥發展軍事工業。日本以小小的島國,貧瘠的資源,和跟歐洲列強無法相比的薄弱工業,一度在造艦,空軍飛機生產方麵跟英美並駕齊驅。這就是國家資本主義的典型例子。下圖為日本二戰前工廠
希特勒上台時,德國仍然深陷經濟大蕭條之中,多達1/3的德國工人失業。希特勒為了完成複興日耳曼民族的使命,以國家的力量大力發展軍事工業。所有與軍工有關的工廠得到政府大量財政支持,而且希特勒創造性地提出企業債卷可以在市場上自由交易,這些企業的白條一下子變成了真金白銀。短短三年不到,德國就從大蕭條中浴火重生,再次成為歐洲的老大。到了二戰發動前的1939年,德國的工業產量已經超過英法兩個歐洲傳統強國的總和,並且逼近美國。不僅僅如此,德國大力發展軍事科技,不斷研發新式武器,使得德國軍隊的裝備在開戰前在全世界都首屈一指。坦克,裝甲戰車,大口徑自行火炮,導彈,噴氣式飛機,都是德國在戰前或戰時研發的。當然,大量發行債券這些寅吃卯糧的金字塔騙局總有資金鏈斷裂的一天。在發動二戰前,德國的財政已經麵臨崩潰。但是一旦戰爭打響,就沒有人再敢提債券賠付的問題了。
另外一個東方的半島國家韓國也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剛建國的時候,韓國一窮二白,比號稱一窮二白的中國還窮還白。據估計,韓國50年代初的人均GDP隻有170美元,比中國大陸的230美元要低。 而且,韓國剛剛經曆幾年的內戰,首都都被幾次占領,國內的政治鬥爭也風起雲湧。這時,強人樸鄭熙通過軍事政變上台。 他參考西方和日本的發展模式,采取了國家重點支持幾個財閥,發展鋼鐵,造船,電子工業和汽車工業。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樸本人遇刺,政權也換了一撥又一撥,但是發展的模式基本沒變。那幾個財閥經過幾十年,搞出了幾個全世界都領先的企業。到了2022年,韓國在許多領域大幅領先原宗主國日本,而且人均GDP達到了日本的97%。 要知道,韓國可是從1950年的人均170美元發展到3.3萬美元,比日本從1950年人均870美元到3.4萬美元增加幅度要大多了。下圖為50年代的韓國
看到這裏,似乎講的都是成功的例子? 那有沒有失敗的呢? 我們下回再講。
謝謝賞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