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我今年老玩照片和翻照片,就有點好奇美的照片和美的藝術品到底是啥玩意。因為我完以前全不懂嘛,所以這是關於我不好意識時,偷偷學習黑格爾美學的讀書筆記:
黑格爾的《美學》他的第一章觀點(自然之美低於藝術之美)我就不同意。真的是讀到那裏,我就不想往下讀了。所以我太同意說德國的古典哲學蓬勃發展是因為那時候人類認識世界的工具太少,科學太落後。
因此,自始至終,黑格爾把藝術品作為美的載體,在藝術理論的討論過程中,花大量的時間在討論作品的性質和創作(目的和過程),人的意識,欲望以及鑒賞力,然後從這個認識歸納上,來見證美這個抽象的概念。當然,黑格爾的《美學》這本書,本來也不是黑格爾有目的要寫的,而是他上課給學生的講義《黑格爾美學講演錄》,被學生全部記下,印刷成書。因此這個集子討論很多詩歌啊,文學啊,其實對於嚴肅定義美學的書來說,我覺得是跑題之作。但作為講義,完全是沒有問題的,而且是高超的演講技巧。他做出了對種種當時認識美的思潮進行一一批判:反題,反題,反題,其實都不需要三段論了,哪怕黑格爾最後什麽都不說,而我們都同意他的批判的話,結論就已經在那裏了。世界目前“認識”的美,都不是“我” “認識”的美。這不就是一個偉大的哲學家需要做的工作麽?
然後他做了一個宏大的總結工作,把曆史上的藝術品分門別類,做出了流派歸類,發展的總結。這些我真的都沒仔細讀了,因為的確不是我感興趣的地方,我感興趣的是視覺美是什麽,而不是藝術品, 文學作品,鑒賞力和對它們的認識論到底是什麽。或者說,我認為視覺美,古典藝術也好,浪漫藝術也好,它們有一個共同的本質,而不是如黑格爾分類那樣,擁有不同的本質。 然而黑格爾實在是一個很實在的人,因為能對世界思考到那麽深了,人不實在是不可能的。他至始至終都在承認,他的目的是認識一個普遍的規律和本質,而不是闡述藝術,俺真心佩服。我實在認為他的著作裏花那麽多功夫一一去討論和批判所有各大藝術認知,是為了向學生(或讀者)解釋他已經擁有的理解,但是越解釋越跑題。以至於搞得我在想,他的三段論本身是認知的悖論,或許個體已經對本質理解了,但是在企圖向別的個體進行解釋的時候,就失去了這個對本質的理解(尤其比如是在對藝術的批判,和美的本質相離太遠-大的反題是小,但是美的反題不是不美(我覺得不美你不一定覺得不美),也不是醜(我覺得有些模特很醜但是界內認為很美) ,因此我本底地認為他沒能定義正題)。藝術品即使是美的載體,但是欣賞這一個或那一個,美不美,和對這個流派那個流派的認同不認同,不是美的本質。顯然的,在我們的認知裏,美和任何一種感情都相關卻又對立。
當然我還是想顯得我並不那麽無知,我就很快的繼續翻了翻朱光潛的《西方美學史》。凡是帶“史”字的書,我打包票,我隻要背出來裏麵十章偏生的目錄,以及記住十個名字(排除柏拉圖、蘇格拉底、黑格爾、休謨等等是個人就知道的名字),我就一定不會顯得那麽無知。這本書自然也宏大了,因為美的東西太多,文學也美,藝術也美,朱老作為一個堅定的唯物論者,貌似相當推崇蘇聯的藝術鑒賞思想論(必須的嘛。然而對這一點,我就很小資了。) 我個人真的不覺得一個創造一定要勵誌才美,能勵誌的東西有高尚的人格傾向,是好,不一定美。能叫人意誌沉淪的東西大抵是惡的,但是也可能很美。意誌沉淪是個人對社會的此時普世價值的逆向選擇。因此心靈美其實是不存在的,好心地去正視和尊重意誌沉淪的人才是真的。完蛋,這裏小k需要扯一扯美和崇高的關係。美是對觀察對象的映射,這點我同意康德的“no interest(無興趣)"一說。用調侃的語言解釋吧,美是不夾私貨的。“崇高”這個詞,夾了太多的私貨(interest)。其實黑格爾也在他的美學演講錄裏麵談了很多高尚哈,比如談到古代宗教。曆史這玩意,實在就是私貨的大全。對於死人堆,考試完了以後我一般隔夜就全忘光,我是一無所知也一般不感興趣八卦的。要八卦,我一般也隻八卦直接影響到我生活中利益相關的事情,比如為啥單位裏對我好的小秘被開掉了,其他不關痛癢的活人比如李強冬喝甜奶茶還是苦咖啡,我都懶得八卦。因此,我覺得大致可以把朱老的書的標題改為《西方思想史的唯物美批判》。我個人覺得這本書比<黑格爾美學講演錄>水平要差不少,朱老你扯那麽多政治曆史唯物觀幹嘛。
可是,我覺得哈,如果你和我一樣經常覺得無聊和世界很無趣的話,如果你是中年的你,要計劃花這個時間來規劃你的無聊和無知係統,那麽你的最有益的目標應該是為了讓你的下一輩覺得你還有人生的追求,而不是讓你家領導抱怨你浪費時間!年輕的男生你,則一定要花點時間去練習這種泡妞大招。年輕女生卻不需要,還是應該花時間想辦法把自己整漂亮點,直接就向“美”進軍,別瞎胡鬧搞成自己很深刻的傻樣。所謂女生心靈美都是騙人的東西啦!臉蛋美和身材美,真的太重要!實在選美選不上了,再讀書整口深刻的飯吃哈。否則不是這些現實的目標,我真心覺得你不需要去花這個時間來通過學習美學理論,來尋找美,獲得美。讀讀閑書,翻翻畫冊,拍拍照片,聽聽音樂,看看電影,拿手機自拍美顏照,或者買塊白布潑了水彩顏料然後用燙鬥來燙嗤嗤嗤,或者整個提琴或吉他來彈棉花,都比讀這些書美得多了去。
還有幾本書想翻,但我就擱書單上了。我還是先解決拍照的技術問題吧。因為貌似興趣消失了,所以我對美的理論追求就這麽膚淺了。“未必古人皆是,未必今人俱錯,世事沐猴冠。老子不分別,內外與中間。”轉了一大圈,我又回到原地踏步踏。我就可以放肆地去拍那些並不美的照片了。這個過程不美,但是很好玩!而且我搞lightroom這個軟件最開始搞不明白本地儲存和雲儲存的轉換,就把我幾乎搞瘋。然後突然一朝一關打通,任督六脈就全通了,Lightroom 和Photoshop居然也通奸了,我的雲儲存和本地儲存就在所有的武器上到處亂串,搞不清楚到底哪個是哪個的血脈,而且刪都刪不掉。可憐我隻有250G的存儲啊!那麽多爛片子,居然一下就是以前整台電腦的硬盤大小!滾蛋吧,小k神 經! 你還在這裏臭美!快點去刪照片!
但是瘋狂也是別樣的幸福。我們人類不一定要風騷地追求美,追求好玩和暫時瘋一下,會讓我們更加幸福!
英文哲學書太難啃了,我試著讀過一本,Personal Knowledge by Michael Polanyi, 翻了幾節,寫的真好。讀起來就隻覺得它好,說明其實我沒有理解,而且我讀的太慢。不像讀中文,我可以翻書很快,就可以隨便亂扯了。
我完全不認識德文。
您的問題把我問緊張了。第一,我不懂黑格爾,第二,我也不懂美。美學講演錄有厚厚三大卷。我粗略翻書,真實承認我沒有讀到“距離產生美”。所以我隻能從我的邏輯推理來回答您這個問題。
從我讀朱光潛的譯本文本風格,我覺得這句話不是他說的,就算是他說過類似的,更有可能是讀者詮釋的。他隻在對某個流派評價的時候,說說雞湯話,我的意思是,雞湯話一般的技巧就是“似是而非”。 “距離產生美”,在我看來,就是這樣的玄學話。他一般不會在定義概念和推論的時候,說出這個話來。所以我覺得,是中國讀者的詮釋。當然詮釋無可非議。
再說,我的確讀過你的書的呢!你有空回壇來討論下下,我還有一篇你一定感興趣,你可以大批判。哈哈
十九世紀後藝術包括的範疇, 我想應該包括任何不是文字同時就讓人有感覺的創作吧。
攝影這個創造過程,除了和小孩塗鴉比較之外呢,我覺得是被人類使用最多的創作手法了。按人口基數來算平均使用率 per capita,攝影絕對是有史以來影響最為廣泛的一個創意手法了。它讓人人有可能成為創意者,是不是藝術家我不敢說。我對繪畫一竅不通,所以我猜,相機的發明一定開拓了另一個市場。
kirn, 這是害人呀。這東西有趣又耗時,一旦沾上了,泡妞那點點兒樂趣算啥? :)